煤化工產業發展現狀
煤化工是指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產品或半產品,而后進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產品的過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的氣化、液化、干餾,以及焦油加工和電石乙炔化工等。
煤化工行業可分為傳統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其中,傳統煤化工主要涉及合成氨、甲醇、焦化、電石等子行業,其特征為企業規??傮w上偏小、高耗能、環境污染和技術水平低。
圖表1:傳統煤化工產業主要特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前瞻經濟學人APP
新型煤化工主要指應用煤轉化高新技術,以生產石油替代產品為主的產業,目標產品主要包括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具備附加值高、節約煤炭資源、經濟效益優化等優勢。
圖表2:新型煤化工產業競爭優勢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前瞻經濟學人APP
無論傳統煤化工,還是新型煤化工,此前都存在種種問題,如盲目發展、產品同質化、水資源制約、環保排放壓力、低油價沖擊等,我國對于煤化工項目的審批一直較為審慎,2014年只有1個新建煤化工項目獲得國家環保部環評批復,2015年甚至沒有新建項目獲批。
圖表3:煤化工存在的突出問題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前瞻經濟學人APP
隨著技術發展,煤化工行業在環保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獲得了重新進入發展通道的門票。2016年獲得國家環保部環評批復的新建煤化工項目超過6個,總投資額超1600億元。此外,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規定,除煤制氣、煤制油項目依然需要國務院審批外,煤制烯烴、煤制甲醇審批權下放至省,煤制乙二醇只需要報備,進一步掃除了煤化工產業發展障礙。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煤化工裝備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隨著政策轉暖,“十三五”期間,煤化工產業有望迎來發展拐點。傳統煤化工行業將向淘汰落后產能、降低能耗、向西部轉移發展,煤化工多聯產、煤炭液化則將成為新型煤化工產業的重要方向。
煤化工產業未來趨勢
首先,布局更加科學合理。煤化工項目要堅持靠近原料、靠近市場、進入化工園區的原則,按照量力而行、量水而行、量環境承載能力而行的要求,突出產業園區化、規模大型化、生產柔性化、產品差異化的方式和特色。
其次,新型煤化工快速發展。通過合理布局的發展,將使我國現代煤化工的發展在總量上得到合理控制,在布局上更加優化,在技術特色上更加突出,努力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大型化、綜合性、更具環保優勢和管理效率的現代煤化工園區和基地。到2020年,預計現代煤化工規模將達到:煤制油1200萬噸,煤制烯烴1600萬噸,煤制乙二醇600萬噸,煤制天然氣200億立方米,煤制芳烴100萬噸。
圖表4:2020年現代煤化工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前瞻經濟學人APP
第三,技術創新更加凸顯。煤氣化技術將向裝置大型化、操作簡單化、運行高效化和長周期方向發展。同時,在延伸產業鏈技術、拓寬產品幅技術、低階煤高效綜合利用技術、“三廢”處理技術、重大裝備研制等方面有望實現重大創新和突破。
第四,與關聯產業的融合發展。與石油化工行業融合,可實現原料互補、產品優化調和、公用系統共享。雙方聯合后,可以直接將煤液化的初級產品作為加工原料輸送到煉油廠,并與煉廠的產品進行調和,加快我國油品質量升級過程。
最后,標準體系建設加強。在管理標準方面,研究國內外煤炭深加工產業政策、技術水平、環保政策,提出煤炭深加工能量限額標準、取水標準、安全標準體系;在產品標準方面,研究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核心技術、產品質量指標、消耗定額、應用范圍、包裝運輸等內容,形成煤炭深加工產品標準體系;在質檢、計量標準方面,研究煤炭深加工產業的質檢、計量標準,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標準體系;在與現有政策適應性方面,研究所形成的標準體系與現有的相關政策、規劃、法規、條例、強制性標準等文件的適應性和關系。
圖表5:煤化工產業標準體系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