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國智慧城市論壇提出要“以防疫為契機,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倡議各地政府要在非常期間,萬眾一心防疫,齊心協力聯控的大好氛圍下, 以“抗疫“為抓手,全面提升智慧城市。2月10日,上海市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上海市的智慧城市的推進,值得全國各地去學習和參考。
《若干意見》提出,到2022年,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頭兵,國際數字經濟網絡的重要樞紐;引領全國智慧社會、智慧政府發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創新城市。
中國作為第一人口大國,且為了縮短社會貧富差距,城市化進程不可避免,2019年我國的城市化率為60.6%。智慧城市是將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中各行各業,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舒緩人口過于集中帶來的醫療、教育、交通資源短缺和環保問題。
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迅速 主要以智慧物流為主
智慧城市起源于傳媒領域,是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或創新概念,將城市的系統和服務打通、集成,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改善市民生活質量。智慧城市有兩大發展驅動力,一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前者是技術創新層面的技術因素,后者是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創新在智慧城市發展中的驅動作用。
全球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智慧城市建設,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處于技術領先地位,而中國因為也在積極進行智慧城市試點,形成了多個智慧城市群,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項目超過歐州、印度和美國之和。
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在最近幾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在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項目中,智慧物流、智慧建筑、智慧政務領域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前瞻預測隨著“銀發經濟”的發展,智慧醫療和智慧家居將成為下一輪高速發展的著力點。
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空間巨大
近年來,中國政府陸續開展和推廣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智慧城市相關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同時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加速投入。根據IDC《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18年我國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規模為200.53億美元,同比增長15.91%;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預計達到228.79億美元,相較2018年的200.53億美元增長了14.09%。
智慧城市是一個在不斷發展中的概念,是城市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技術、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持續完善。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地理信息、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強大驅動力,發展智慧應用,建立一套新型的、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從而勾勒出一幅未來“智能城市”的藍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