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王信茂:新中國70年電力工業跨越發展的回顧

    發布時間: 2019-09-23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王信茂

      新中國成立后的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大步前進,成為全球的電力強國,昂首躋身世界電力工業先進前列。作為這70年輝煌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讓我們共同做一簡要回顧。

      一、新中國70年電力工業跨越發展的光輝歷程

      新中國電力工業的每一次變革和發展,都與國家的變革和經濟的發展緊密交織,其發展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49—1978年):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初步建成了較為完整的電力工業體系,全國大多數人口都用上了電,但缺電現象普遍存在。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國民經濟基礎薄弱、百廢待興,全國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只有185萬千瓦和43億千瓦時,分別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全國電力線路只有6474千米,最高電壓等級僅220千伏;全社會用電量僅34.6億千瓦時,人均年用電量只有7.94千瓦時。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把電力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工業和基礎產業優先發展。老一輩電力職工以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開拓進取,鞠躬盡瘁”的精神,開拓著中國的電力工業,感人的先進事跡層出不窮,是這一階段的真實寫照。雖然經過近30年的經濟建設,但由于受到“大躍進”、“文革”等的干擾、破壞,造成了多次的曲折反復,電力工業艱苦前行。到1978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712萬千瓦,年發電量2566億千瓦時,分別比1949年增長了29.9倍和58.7倍,分別居世界第八位和第七位。電網初具規模,建成了22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線路2.3萬千米,變電設備容量2528萬千伏安。在近30年的時間里初步建成了較為完整的電力工業體系,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揮了顯著作用。但此時人均裝機容量和人均發電量還不足0.06千瓦和268千瓦時,缺電、限電現象仍然非常普遍,形成了“重發輕供不管用”的傾向。電力嚴重短缺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

      第二個階段(1978—2000年):從改革開放初期到20世紀末,從“集資辦電”到“政企分開”,電力工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開始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這是我國具有歷史性偉大轉折的時期。改革開放使神州大地煥發了青春,全國掀起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中國電力職工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魄力,努力實踐電力建設體制機制的改革,勇于直面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沖擊和挑戰,悉心探索推進電力健康快速發展之路。當時,我們面對的是全國性嚴重缺電局面,要加快電力建設,首先必須解決建設資金長期不足的問題。電力工業從以電力投融資體制改革為先導,代之以電價機制的改革,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實行“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和“因地、因網制宜”的電力改革與發展方針。集資辦電充分調動了中央、地方及各方面辦電的積極性,同時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釋放了社會資本的活力,拓寬了建設資金的渠道,發電規模迅速擴大,電力投資和建設的效率效益大幅提高,極大地促進了電力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先后躍過法國、英國、加拿大、德國、俄羅斯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經濟大國,于1996年底躍居世界第2位,到2000年,我國裝機容量達到3.19億千瓦,年發電量1.37萬億千瓦時。30萬千瓦及以上大機組占比達到35.5%。我國自行設計、研制、安裝的秦山一期核電站于1991年并網發電,從此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我國電網建設得到極大加強,基本形成以500千伏為骨干網架的六大區域電網。我國電源、電網裝備水平快速提升,污染物排放控制、生態保護等電力環境保護方面日益加強,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日漸接近。電力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不斷得到提高,電力發展的規劃管理、生產運行管理、電力市場營銷管理以及電力企業信息管理水平、優質服務水平等普遍得到提高。 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電力嚴重短缺局面,得到基本扭轉。1997年成立國家電力公司,1998年撤銷電力工業部,電力工業初步實現了政企分開。2000年7月,國家電力公司首次入選美國《財富》世界500強。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又為工業生產和社會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梢哉f,電力體制改革創新成為拉動經濟高速列車的重要引擎。

      第三個階段(2001—2012年),進入新世紀到十八大召開前,我國電力工業實施“廠網分開、主輔分離”,全面進入了市場化改革的新時期,電力工業得到全面持續快速發展。

      進入新世紀,我國初步實現了小康并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10年,我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一步的改革開放,使經濟發展引擎再次提速,帶來了巨大的電力需求,促進了我國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2002年,國家啟動了以廠網分開、主輔分離為主要內容的電力體制改革。國務院對國家電力公司資產進行重組,組建了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公司和四個輔業公司,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履行電力監管職能。至此,電力行業破除了獨家辦電的體制約束,從根本上改變了指令性計劃體制和政企不分、廠網不分等問題,發電側初步形成了電力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格局。我國電力建設持續快速推進,2009年,中國電網規模躍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國發電量躍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12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已達11.45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4.98萬億千瓦時。由于國家支持水電等清潔能源發展,2004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在電網建設方面, 500千伏已成為區域電網和各省級電網主網架,750千伏成為西北電網主網架,基本建成了“西電東送”北、中、南三大通道,特高壓輸電工程投入商業運營。尤其是三峽輸變電工程的全部投產,促成了以三峽電力系統為核心的全國聯網格局,實現了“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水火互濟、風光互補”。隨著青藏±400千伏聯網工程的投運,除臺灣外,實現了全國聯網,初步建成全國范圍內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新平臺。同時,電網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顯著提升。電力工業在規模、能力、裝備水平上均已居世界先進行列,基本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電力的充足供應,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強勁需求。

      第四個階段(2012—現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電力工業堅持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電需求。

      2012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節點。黨的十八大發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發出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建設“美麗中國”的號召,激勵著全體電力職工為之努力奮斗。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和能源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的能源發展戰略。我國電力工業進入了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的新的發展階段,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電力行業按照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加大電力結構調整力度,繼續加快清潔能源發展,促進跨區跨省送電,推進清潔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推進終端能源電氣化利用水平。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大力推進電力市場建設,推動電力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綠色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斷擴大“一帶一路”電力國際合作,持續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2015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開啟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各級政府和電力企業積極配合,全面推進電力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電力工業展現全新的發展面貌。

      2013年,中國發電裝機容量超越美國,開始躍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9億千瓦,年發電量6.99萬億千瓦時,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繼續呈現總體平衡態勢。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非???,2012年風電裝機突破4000萬千瓦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太陽能發電裝機呈爆發式增長,2015年光伏裝機總量超過德國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但是,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成長的煩惱”,棄風、棄光、棄水問題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近幾年在各級政府和全行業協同努力下,通過一系列舉措已得到大大緩解。

      電力改革繼續推進,電力市場加快建設。截至2018年底,已成立北京、廣州兩個區域性電力交易中心和33個省級電力交易中心,其中,8家省級交易中心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完成股份制改造,24個省份完成電力市場管理委員會的組建,成立了全國電力交易機構聯盟,形成了全國的完整組織體系;完成首個周期的輸配電價核定,累計核減電網企業準許收入約600億元,核減不相關、不合理費用約1284億元,有力保障輸配電價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改革紅利得到進一步釋放;超額完成一般工商業電價下降10%任務;不斷完善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各項政策; 2018年合計市場交易電量 2.07萬億千瓦時,分別占全社會用電量和電網企業銷售電量的30.2%和37.1%;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穩妥推進。

      新中國電力工業70年發展的光輝歷程,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她記錄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幾代電力職工奮發圖強、艱苦奮斗、英勇拼搏、開拓創新的戰斗歷程。中國電力工業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光榮,更是中國幾代電力職工的光榮。

      二、新中國70年電力工業跨越發展的輝煌成就

     ?。ㄒ唬╇娏ㄔO規模飛速發展

      新中國的建立開啟了電力建設的大發展,到2018年底,我國裝機容量達到19億千瓦,較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1026倍;發電量6.99萬億千瓦時,較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1625倍;人均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36千瓦。全國電網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189萬千米,是1949年的291倍。其中,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73萬千米。全國電網35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70億千伏安。其中,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43億千伏安。電網規模不斷擴大,電網主網架逐步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投入力度不斷增加。全國跨區輸電能力達到1.36億千瓦,跨區輸電能力大幅提升。電網電壓達到世界最高電壓等級。我國電力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堅強保障。

     ?。ǘ╇娫唇Y構持續優化

      我國電源結構持續改善,有力支撐了能源轉型和電力工業的綠色和諧發展。到2018年,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53億千瓦(其中含抽水蓄能2999萬千瓦),是 1949年水電裝機的980.6倍;并網風電裝機1.84億千瓦 ,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1.74億千瓦,核電裝機4466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1784萬千瓦。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7.76億千瓦,約占總裝機容量40.8%。非化石能源年發電量2.16萬億千瓦時, 約占年總發電量的30.9%;全國火電裝機11.44億千瓦,其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由1949年的91.2%,下降至2018年的60.2%。其中煤電10.08億千瓦,在全國裝機中占比下降到53.1%。單機100萬千瓦級火電機組達到113臺,6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容量占比達到44.7%。

      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均居世界首位,火電清潔高效,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發電結構持續改善,有力支撐了能源轉型和電力工業的綠色和諧發展。

     ?。ㄈ╇娏澞軠p排成效顯著

      我國煤電機組發電效率、資源利用水平、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水平,均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全國污染物減排、環境質量改善作出巨大貢獻。

      電力能效水平持續提高。受技術進步,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占比提升和煤電改造升級等多因素影響,供電標準煤耗持續下降。截至2018年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廠供電標準煤耗307.6克/千瓦時,繼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廠用電率4.70%,電網線損率6.21%。

      電力環境保護基礎建設與改造全覆蓋。電力行業嚴格落實國家環境保護各項法規政策要求,火電脫硫、脫硝、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推進,截至2018年底,全國燃煤電廠100%實現脫硫后排放,已投運火電廠機組92.3%實現了煙氣脫硝。全國電力煙塵排放量約21萬噸(1978年為60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約99萬噸(2006年峰值為1350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約為96萬噸(2011年峰值為1000萬噸左右)。在全國火電裝機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污染物總排放量顯著下降,而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穩步提高。

      電力排放績效顯著優化。2018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0.04、0.20和0.19克/千瓦時,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電機組約8.1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80%。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改革開放以來,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以2005年為基準年,2006-2018年,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措施,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6.8億噸,有效減緩了電力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增長。電力行業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ㄋ模╇娏萍甲灾鲃撔虏粩喑?/p>

      我國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電力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和裝備國產化水平顯著提升。高效、清潔、低碳火電技術不斷創新,相關技術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火電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做出貢獻。超超臨界機組實現自主開發,百萬千瓦空冷發電機組、二次再熱技術、大型循環流化床發電技術世界領先,大型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大型褐煤鍋爐具備自主開發能力;我國水電在規劃、設計、施工、設備制造等方面,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多項新、老壩型世界紀錄被中國打破,80萬、100萬千瓦水輪機組制造技術中國獨有;我國“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走在世界前列。四代核電技術、模塊化小型堆、海洋核動力平臺、先進核燃料與循環技術取得突破,可控核聚變技術得到持續發展;我國風電已形成較完整的大容量風電機組設計、制造體系,單機容量5兆瓦風電機組已批量投產、6、7兆瓦機組已投入試運行;規?;夥_發利用技術取得重要進展;我國已全面掌握特高壓輸電技術,智能電網、大電網控制等技術取得顯著進步,電網的總體裝備和運維水平處于國際引領地位;以互聯網融合關鍵技術應用為代表的電力生產走向智能化。我國已開展新能源微電網、“互聯網+”智慧能源、新型儲能電站等示范項目建設,正在推動能源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的興起。

     ?。ㄎ澹﹪H合作全面深化

      電力行業國際合作從最初的“引進來”發展到今天的“走出去”,從開始的國內發展到以“共商共建共享”為特點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彰顯風采,參與國際能源電力事務的能力、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增強。國家電網公司成功投資運營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意大利、希臘等國骨干電網。以EPC總承包為重點,中國電力企業建立了資金、技術、標準、管理全方位“走出去”的國際產能合作模式,實現了規劃設計、施工安裝、裝備制造、運營管理的全產業鏈“走出去”。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我國主要電力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實際完成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50多個,累計實際完成投資80億美元;簽訂電力工程承包合同494個,總金額912億美元。電力國際合作無論從規模上、深度上還是理念上都有了空前的發展和質的飛躍,在增強我國電力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同時,使我國電力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

     ?。┕芾硭讲粩嗵岣?/p>

      我國電力企業堅持以人為本,通過改革和資產重組、企業再造,推進管理創新,電力企業在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逐步建立現代經營管理理念,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率效益持續提升。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力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4萬億元。

      電力企業始終堅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認真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脫貧攻堅、污染防治、“一帶一路”建設、服務“三農”、搶險救災等工作中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發揮了重要作用。電力企業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通過全面解決無電地區人口用電問題、大力推進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加大電力扶貧工作力度,電力普遍服務水平顯著提升。農網改造升級顯著提升了農村供電能力,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光伏扶貧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2018年全國人均用電量達4589千瓦時,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約是1949年的578倍。 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我國21家電力企業上榜。我國電力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

      三、新中國70年電力工業跨越發展的基本經驗

      中國電力工業70年的跨越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

     ?。ㄒ唬┦冀K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電力行業緊密結合電力工業改革發展的實際,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西部大開發”、“走出去”、“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一帶一路”倡議等戰略部署和“能源工業的發展以電力為中心”、“電力適度超前發展”等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決執行國發[1985]72號、[1987]111號、[1996]48號、[2002]5號文件、中發[2015]9號等文件精神,積極主動地實施集資辦電、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和農電體制改革等各項重大改革。制定了“西電東送”、“全國聯網”等電力工業改革發展的戰略規劃,以戰略規劃統攬全局,使電力工業發展取得輝煌成就,使電力行業成為“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踐行者。

     ?。ǘ┦冀K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

      堅持在發展中不斷深化改革,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改革開放促進發展,是電力工業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最重要的基本經驗之一。電力改革和開放的每一步推進,都是以促進電力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解決電力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不斷解放電力生產力的進程。電力體制改革是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把握改革方向、時機和節奏,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建立科學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提高效益,改善服務,促進發展,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型電力管理體制。在電力改革與開放的進程中,要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安全、穩定的關系,并從主要利用國內資源和立足國內市場,發展到越來越充分地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實現電力發展,更好地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提高對電力的需求以及造?!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地區的人民。

     ?。ㄈ┦冀K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

      電力工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先行行業,是國家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建設發展中,有一半多一些時間都處于缺電狀態,成為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電力工業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實踐證明,電力工業的發展滯后將對經濟建設的現在和后續發展形成嚴重制約,必須堅持電力工業的適度超前發展,堅持綠色發展,始終保持合理的發展速度、發展結構與規模,努力保證全國和各地區的電力供需平衡。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電力工業必須和整個國民經濟一樣,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電力發展規劃的協調引領作用,使發、輸、配、售、用各環節協調發展,建設一個綠色低碳、廣泛互聯、智能互動、靈活柔性、安全高效的新一代電力系統。

     ?。ㄋ模┦冀K牢記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

      電力行業始終牢記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對電力的需求為己任,電力發展成果惠及全國人民。電力行業與時俱進、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持續開展行風建設工作,國家電網服務區內的供電可靠率,城市用戶達到99.955%,農村用戶達到99.795%。依靠科技進步,不斷創新營銷管理體制和服務機制,并把行風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裁判權交給人民群眾,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為客戶提供“優質、方便、規范、真誠”的服務,

     ?。ㄎ澹┦冀K堅持安全發展方針

      電力行業始終堅持安全工作的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講政治的高度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抓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改革、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條件的企業安全管理機制;鍛煉培養了一支素質高的干部職工隊伍,使得電力系統沒有發生影響全局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保障了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用電的強勁需求。

     ?。┦冀K堅持電力結構調整

      電力工業在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始終堅持在國家宏觀政策和規劃(計劃)引導下,根據電力發展方針,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和推進科技進步,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極大改變了電力工業傳統的落后面貌。實踐證明,在電力工業快速發展中,必須高度重視著力解決存在的諸多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一是能源資源地區分布不夠均衡,二是電源結構不夠合理,三是電網結構不夠合理,四是煤電運綜合平衡的行業結構的矛盾仍較突出,五是如何處理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等。在電力結構方面,調整了發電、輸電、配電之間的關系,在大力發展電源的同時,高度重視電網的建設,使輸電網和城網、農網等配電網得到極大發展;在電源結構方面,加大了水電的開發,加快了核電發展和風電、光伏高速發展,不斷提升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火電中大容量、高參數機組比重大幅增加,其效率和控制污染物排放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只有逐步解決和完善發展中的各種結構與矛盾問題,才能使電力工業真正得到高質量發展。

     ?。ㄆ撸┦冀K堅持大力實施科技創新

      電力行業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電力建設為主戰場,以國家重大工程為依托,從變革體制機制入手,虛心學習借鑒世界先進技術和發展經驗,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工程應用,使得電力工業在裝備、設計施工、運行和經營管理方面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大大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清潔能源發電和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促進電力結構調整、提升電力傳統產業,促進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有力的技術保障,發揮了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ò耍┦冀K堅持管理創新

      新中國的建立,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活力,電力企業素質不斷提高。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集資辦電、政企分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資產重組、企業再造、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使電力企業逐步成為電力市場主體,進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新階段?,F代管理和企業文化的建設為企業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盈利能力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提高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電力央企得到極大發展。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的建設。作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國家隊”,作為黨和人民信賴依靠的“大國重器”,電力央企始終帶頭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彰顯著“央企擔當”。實踐證明,只有不斷加強黨的建設,通過企業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的逐步確立和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形成企業戰略管理新模式,提高企業信息管理和資產運營管理水平,在安全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突破,才能適應現代科技、市場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形勢和嚴峻挑戰,才能真正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力量,形成電力行業企業創新發展的強大軟實力。

      我國電力工業走過了70年極不平凡的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然而成就終將載入史冊。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的迎接未來,電力工業的改革問題、綠色發展問題等更加艱巨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實踐和發展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思想解放永無止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們要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轉變電力發展方式,促進電力高質量發展,加強電力國際產能合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源轉型升級和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關鍵詞: 王信茂,電力工業

    稿件媒體合作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電話:010-58689070

    廣告項目咨詢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電話:010-63415404

    投訴監管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電話:010-58689065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