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順風電場首臺風機拆卸現場
當高質量發展步入新階段,當集團公司“二次創業”征程全面開啟,大唐重慶分公司新能源開發建設捷報頻傳——
南川風吹村風電項目、武隆興順風電改擴建項目開工建設;
南川山水風電項目2020年底首批并網發電,2021年6月底實現全容量投產;
第三屆西洽會上重慶分公司集中簽約抽水蓄能、風電、光伏共3個能源項目;
……
第三屆西洽會上,大唐重慶分公司與彭水縣政府簽定彭水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協議
近年來,重慶分公司緊扣能源行業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趨勢,在做強水電清潔能源項目的同時,舉全公司之力發展新能源,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展現了大唐重慶人的擔當和風采。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片沸騰的熱土,一起去追尋“雙碳”路上前行的足跡,聆聽“風光”交響的樂曲。
巫溪新能源開發“紅巖精神”黨員突擊隊員在現場查勘
奮進曲:打造“雙碳”區域樣板公司
黨的十九大以來,尤其是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后,重慶分公司將新能源發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創新發展。
“錯過機遇,就可能錯過一個時代,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重慶分公司總經理堅定表示。以此為指導,該公司轉變思想觀念,立足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編制完善“十四五”新能源發展規劃,出臺新能源開發專項獎勵辦法等多項制度,對所屬各單位新能源發展目標提出明確要求和考核指標,匯聚新能源發展的強大合力。
為全力攻堅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該公司所屬各企業均抽調精兵強將,站在新能源發展攻堅任務最前沿,奮力開創新局面。重慶分公司從本部到基層,以慢不得的危機感、等不得的緊迫感,密切關注國家相關政策,發揚“三千精神”,克服地形地貌復雜、疫情沖擊、競爭激烈等重重困難,拿下一張又一張協議,開工建設一個又一個風電項目,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截至5月,該公司清潔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82%,占重慶市清潔再可生能源總裝機的49%,新能源儲備量居區域第一,投產風電項目居區域第二。
董凱鑫與黃傳明奔走在山水項目施工現場
實干曲:一群“硬漢”的硬核擔當
6月18日,南川山水風電項目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一個面色黝黑、衣服上沾著幾塊黃泥印記的男子,正在26號風機葉片組裝現場指揮監督。裝卸時,他盯著葉片并提醒周圍作業人員;吊車倒車時,他亦步亦趨跟著車輛。他叫涂佑輝,擁有 20多年水電施工經驗,建設過10余個水電項目,加入大唐后為打造浩口水電站精品工程項目費盡心力。雖然經驗豐富,但老涂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到身上的擔子無比沉重。“風電和水電不同,工期緊,作業面散,受風、雨、霧等天氣影響大,有很多不可預測的因素,而山水項目比其他風電項目更難。” 在和筆者對話過程中,他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過“安全作業點”。
進場道路的開挖是工程遇到的最大“攔路虎”。主干道有一段要把山脊削平,另一段需在近乎垂直的懸崖上鑿出一個“L”形,負責土建施工的黃傳明感慨道:“誰都沒想到會這么難修。”道路不通,設備就上不去,直接影響投產工期。最后,項目部調了3臺挖機,2個作業面同時進行,歷時10個月奮戰,硬是開通了一條500多米長的“天路”。
關鍵部件運輸和組裝當天,新能源事業部分管基建的副總經理周能奇在現場全程盯守進度和安全。評價山水項目部時,他用了兩個詞——敬業、奉獻。2021年春節,當家家戶戶團聚的時候,寒風凜凜的山水之巔卻是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為了確保工程按期推進,老涂半年沒有下山,場內道路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布滿他的腳印,每個關鍵節點都了然于胸;場外道路封路了,下雨路滑車上不來,負責安全及大件運輸的董凱鑫,每天都要打上百個電話尋求解決;文喬波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毫無怨言、不講條件,從電氣專工迅速成長為多面手;重慶分公司工程部負責人、工程建設分管領導,每周都到現場辦公,協調解決難題……正是憑著對新能源事業的擔當精神,這群“硬漢”創造了單月吊裝9臺風機、并網7臺的紀錄。
黃超(左二)與風吹村項目施工人員交流
創新曲:敢為人先不走“尋常路”
5月22日,隨著首臺風機葉輪的成功吊起,興順風電場現有風電機組“以大換小”“新舊置換”改擴建工程正式拉開帷幕。
興順風電場位于武隆區四眼坪,55臺風電機組在2010 年全部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4.675 萬千瓦,是重慶地區首個風電項目。四眼坪風力資源稟賦屬于重慶市最好的區域,興順風電場經過10余年的運行,設備機組逐漸老化,再加上機組容量的限制,優質的風資源不能充分利用。“性能低下的老舊機組退役后,置換土地和容量空間,安裝性價比最優的主流機型,不僅可以提高清潔低碳電量規模,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解決了當前風機設備運行不穩定的問題,實現風電場的提質增效。”談及改擴建項目,興順風電場場長楊耀武十分激動。
對老舊風場進行“技改+擴建”,將使興順風電場重新煥發生機。這一創新之舉在集團公司系統各企業中屬于首例,得到了集團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相較于興順風電場的敢為人先,風吹村風電項目前期人員則是通過打破常規、另辟蹊徑的做法,在最短時間內將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項目。
風吹村項目部主任、渝浩水電公司新能源開發工作組組長黃超,組織人員對在建風電項目周邊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摸排,僅用30天時間,就確定了具有開發價值的南川區風吹村的風電資源。經過不懈努力,風吹村項目成功納入2020年重慶市重點項目,并于年底取得項目核準批復。黃超帶領團隊僅用5個月時間就取得常規要一年的項目開工手續批復,為投產贏得了寶貴時間。
新能源事業部在三壩風電場舉辦企業開放日暨大唐啟明星活動
和諧曲:“大風車”點亮旅游風景區
“哇,這個風機好大呀,它有多高呢?你們平時是怎么上去的呀?”
“大哥哥,風機轉一圈能發多少電呢?”
……
6月23日,為慶祝建黨100周年,重慶分公司新能源事業部舉辦企業開放日暨大唐啟明星課堂活動,三壩風電場迎來31名“小客人”。孩子們圍著“大風車”,感到新奇不已。通過講解,他們知道了風機發電的原理,以及風電是清潔能源不會污染環境,是國家大力支持的產業。
三壩風電場坐落在豐都南天湖風景區。憑借著獨特的旅游優勢,該風場已經成為了景區內的一個亮點。入夏后,隨著氣溫升高,南天湖景區進入旺季,游客們除了享受南天湖怡人涼爽的環境外,還能近距離感受“大風車”的風姿,也是游客打卡的重要內容。
三壩風電場是重慶分公司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結合旅游資源開發,建設美麗風場的縮影。風電場的建設過程,嚴格遵守生態環保規定,對開挖的風機機位周邊恢復植被,走的是綠水青山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登上觀景平臺,一幅青山、風機、鄉村交相輝映的綠色畫卷徐徐展開。高山風場時常云霧繚繞,風機在云海中若隱若現,猶如亭亭玉立的少女。
三壩風電場云海、風機、山巒相映成趣,點亮南天湖旅游度假區
“風力達到2-3米以上時,我們在屏幕上點擊啟動,風機就可以發電并網,非常簡單。”三壩風電場運維人員喬哲介紹道。以三壩風電場為例,每年所發清潔電能可等效減少二氧化硫排放620余噸、一氧化碳排放8.6噸、二氧化碳排放7.7噸,為生態環境保護、營造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起到了促進作用。
如今,風電場在“美麗”的同時,還兼修“智慧”。重慶分公司已投運的4座風電場全部實現遠程集控管理,在風電場的常駐職工只有個位數,風電場正朝著無人值守和智慧巡檢方向努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