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發電 > 企業風采

    百年記憶|南京發電廠:中國電力事業的見證者和推動者

    大唐南京發電廠發布時間:2021-07-02 13:02:34

    1950年4號汽輪機檢修完畢

      大唐南京發電廠始建于1910年,是中國第一家官辦發電廠,距今已超過110年歷史,不但見證了中國電力事業的發展歷史,更推動了中國電力事業的蓬勃發展。

      從金陵電燈官廠、南京電燈廠、首都電廠、下關發電廠到大唐南京發電廠,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該廠浴火重生、應運而變,改革開放更加速了企業迅猛發展的堅定步伐,四十多年來,裝機容量翻了幾翻,技術革新引領潮流,國有資產持續保值增值,并正在探索實施國產化重型燃機最新技術成果,企業的各項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初心起航,為電力事業起步播撒種子

      1909年(清宣統元年),為了籌備南洋勸業會這一中國歷史上首次世界級博覽會,兩江總督衙門核準撥款官銀20萬兩在明代皇城西華門外籌建電燈廠,定名為“金陵電燈官廠” ,從此中國官辦公用電氣事業開始起步。

      1910年10月3日,金陵電燈官廠第一臺100千瓦發電機組投產發電,點亮了古城南京的第一盞電燈。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隨后,金陵電燈官廠由臨時政府江蘇省實業廳接管,更名為江蘇省立南京電燈廠。

      1927年,南京定為國民政府首都后,電廠更名為建設委員會首都電廠。1929年2月,首都電廠在下關發電所進行了兩次擴建,總裝機容量達到3萬千瓦,供電區域已覆蓋至整個南京城。這期間,二期擴建工程建設由當時首都電廠廠長兼總工程師陸法曾承擔。他率領技術人員自行編制發電機組的整套設計并進行設備訂貨的國際招標,實現了我國電力史上的又一創舉,也為中國電廠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和人才。1945年,他被授予“勝利勛章”。

    “京電”輪船工接送解放軍戰士渡江

    血色激蕩,為民族解放斗爭建立功勛

      1937年底,日軍占領南京,電廠工人不畏日軍屠刀堅持發電到最后一刻,并掩護避難群眾一路逃至煤炭港江邊,慘遭集體屠殺,其中45名工人英勇犧牲。這期間,電廠職工盡管飽受苦難,但從未放棄過斗爭,與日軍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斗智斗勇。工人們故意制造各類事故,趁日軍不在悄悄拉掉送電線路、將鍋爐熄火、停機等。

      這個時期也是工人們政治思想開始覺悟的時期,中共地下黨組織在1943年便進入了首都電廠。截至1949年4月,首都電廠地下組織發展了11名黨員,這11名黨員在以后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949年4月23日晚,電廠船工黃興發、鈕其郎、繆金泉、黃紀發、吳誠聚、戴仁芳六人奉命駕駛“京電號”往返于下關浦口之間,在渡江戰役期間接送陳毅、鄧小平率領的總前委在內的6000余名解放軍官兵過江,為渡江戰役勝利和南京解放立下赫赫戰功。

      在這屈辱與斗爭的十余年間,工人們覺醒了,他們將敢于斗爭視為榮譽,在生存壓力下他們選擇上班,在民族大義下,他們用斗爭贏得尊重,集體榮譽由單純的分享演變成維護與創造,企業文化在這期間第一次升華,使命意識開始萌發。

    1949年9月30日,南京電廠護廠工作勝利完成留念

    蓬勃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新中國成立后,首都電廠下關發電所更名為下關發電廠,電廠工人以飽滿的主人翁精神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1950年8月,下關發電廠3號發電機組大修,職工爭分奪秒,提前38天竣工,于“建軍節”前投產,被譽為“八一機組”。

      自上個世紀50年代始,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已在下關發電廠興起。1950年,3、4號機大修時需要更換汽輪機葉片,但備用品仍依賴西門子公司供應。由于帝國主義對我國經濟進行封鎖,汽輪機葉片備品供應中斷,要想恢復生產,必須自力更生。電廠與南京工學院實習工廠協作試制汽輪機葉片,最終取得成功,并對汽水分離裝置進行改造,保障了發電和供電。

      至上世紀60年代,全廠裝機容量達11.5萬千瓦,成為當時江蘇省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和華東電網骨干火力發電廠,承擔了江蘇省三分之一的發電任務,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了貢獻。

      隨著新中國經濟建設迅猛發展,電力建設如火如荼。自50年代初到1990年,下關發電廠向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的54個電業部門輸送和培訓了1361名電力人才,被譽為“培育電業人才的基地”。為中國電力事業做出貢獻的同時,該廠先后派送20余人赴越南、馬里、蘇丹、伊拉克協助電站、公路、水泥廠建設。

    2001年4月24日,江蘇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寇士清從芬蘭工貿部長蒙卡爾女士手中接過芬蘭政府授予的“下關發電廠卓越環保項目”榮譽獎杯。

    轉型升級,為電力技術革新展現擔當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降低污染和節能降耗已經成為上世紀90年代電力行業的一大難題。下關發電廠以面向未來的敏銳擔當,超前時代發展,大力推進環保電廠建設,成為首批綠色電力的探索者與實踐者。1993年12月,下關發電廠進行技術改造,拆除原有舊機組,新裝2臺12.5萬千瓦機組,引進芬蘭煙氣脫硫裝置,采用四電場靜電除塵,大大改善了煙塵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建成我國首個“城市環保示范電廠”,被芬蘭政府授予“卓越環保項目獎”。

      2009年,大唐南京發電廠異地新建2臺66萬千瓦機組,將“基建生產一體化”和“全過程質量管理”的理念貫穿始終,嚴格過程控制,精益求精,打造“創精品、樹品牌”的樣板工程。工程進行了85項設計優化,較2010版《電力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指標》節地20.8%,較《火電廠節水技術導則》節水26.7%,應用了“建筑業10項新技術”中的9大項24子項,采用電力行業“四新”共19項,先后獲得彈性透氣樁帽等2項國家專利,現場總線控制系統開發及應用等6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大型鋼煤斗施工等8項工法,除塵降耗等10項QC成果獎,成為南京市第一個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的火電項目。

    “智慧電廠”駕駛艙

    創新創效,為電力事業發展再攀高峰

      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推動了電力行業的更迭升級,大唐南京發電廠在對科技探索和技術革新的發展浪潮中始終走在前沿。

      1950年初,電廠車工班長李士海自制汽輪機迷宮板,為提前修復3號汽輪機組作出貢獻,榮獲南京市及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下關發電廠發明的膠球清洗凝汽器裝置獲得1978年國家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2011年,電廠投運江蘇省內電廠配套輸出線路最長、電壓等級最高、技術最復雜的同塔混壓四回路送電線路。2015年,大唐南京發電廠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并成為江蘇省首批超低排放電廠,比江蘇省《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確定的目標提前了三年半,改造后的排放指標全面優于歐美技術標準。僅這提前的三年,就可減少排放粉塵1203.20噸、二氧化硫5213.85噸、氮氧化物2406.39噸,實現了“讓燒煤像燒天然氣一樣清潔”的目標。

      現如今,南京發電廠已進入二次創業的新階段。近年來,企業在原有機組基礎上,率先完成燃煤“智慧電廠”1.0版建設,鍋爐CT、鍋爐智能燃燒系統、基于物聯網的安全管理系統等六個模塊建設,并投入運行,其中鍋爐效率上升了0.5%,降低煤耗1.5克/千瓦時,年節約標煤近1萬噸。目前,南京發電廠正在探索實踐“智慧電廠”2.0版,掀開了“綠色火電”又一嶄新篇章。此外,南京發電廠解決了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實現國內首臺超超臨界全機組DCS、DEH系統“100%自主可控”機組,為解決當前重大裝備自主可控戰略問題提供了指導。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南京發電廠規劃建設2套65.5萬千瓦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是自主可控應用重型燃氣輪機首個示范項目,項目正按照年內開工建設的目標全力推進。以江蘇省“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政策為契機,南京發電廠與當地簽約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探索了“光伏+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