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時期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9年和今年以來工作時指出,污染防治持續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生態環境總體改善。
“我們要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綠色生態產品。”5月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
在能源轉型和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國家電網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
能源生產:綠意漸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氣、電力產供銷體系,提升能源儲備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提交了《關于大幅度提高“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建議》,提出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和迭代的加速,光伏發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已經和煤電成本接近,“十四五”期間,大幅度增加我國可再生能源投資。
在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看來,特高壓等能源基礎設施有利于提高能源資源大范圍配置能力和供給能力,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低碳發展。目前,公司已建成投運“十一交十一直”特高壓工程。今年,公司將加快推進雅中—江西、青海—河南等特高壓工程建設,上半年投運蒙西—晉中特高壓交流等一批重點工程。
新技術也在為清潔低碳的能源轉型提檔加速。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投產后,將有效支撐2022年北京冬奧會場館實現100%清潔能源供電,同時每年可向北京地區輸送約225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節約標準煤7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40萬噸。
能源消費:綠色轉身
電能作為清潔、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實施包括清潔取暖在內的各類電能替代、提升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對促進能源清潔化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意義重大。
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逐步推進“煤改電”等清潔取暖項目建設,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有害物質的排放,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PM2.5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優良天數比例為53.2%。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涿州范陽醫院院長周松勃感觸頗深:“近些年,涿州市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穿街走巷再也聞不到煤煙味了,這與供電公司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現在南方也有了冬季供暖的需求,清潔能源的推廣勢在必行。
截至今年5月,湖北省岸電使用電量達706萬千瓦時,替代燃油1659噸,減少各類有害氣體排放5208噸,節約船舶直接用能成本565萬元、間接成本121萬元。今年年底將實現長江干線主要港口碼頭岸電基本覆蓋。
在機場、新建景區、機井灌溉等用能領域推廣電能替代,建成統一便捷的車船聯網運營服務平臺……2019年,國家電網公司大力實施電能替代,完成替代電量1802億千瓦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