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部分省市全社會用電量下降,2月電廠煤耗下降。短期來看,在疫情期間,春節假期延長、企業復工復產速度放緩以及外貿出口受限等因素對一季度的服務業、制造業用電帶來影響,隨著電力需求減弱,判斷一季度電力供需都會有所下降。
一、電力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一)1月份部分省市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
根據統計,2020年1月份,河南省全社會用電量297.4億千瓦時,同比減少5.94%。上海全社會用電量132.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1.2%。江蘇省全社會用電量488.2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2.11%。青海省全社會累計用電量63.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工業用電量55.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
二、電力行業運行影響因素分析及發展動向
(一)2月電廠煤耗下降
2月上旬,電廠耗煤減少、庫存下降。因春節效應電煤供應和消耗量均大幅回落,電煤庫存受煤礦停產和汽運受阻制衡繼續呈下降態勢。2月1-9 日,全國統調電廠日均供煤427 萬噸,比1 月上旬減少198 萬噸,降幅31.7%,同比增加67 萬噸,增幅18.5%。日均耗煤419 萬噸,比1 月上旬減少264 萬噸,降幅38.7%,同比減少24 萬噸,降幅5.5%。2 月9 日庫存為11691 萬噸,比1 月上旬減少1177 萬噸,降幅9.1%,同比減少588 萬噸,降幅4.8%。存煤天數22 天,較1 月上旬增加3 天。
進入2020 年,1-2月沿海六大電廠日均耗煤量走勢看似與2019年基本一致,但由于去年春節比今年要晚,今年日耗2月中旬才有小幅回升趨勢,且回升緩慢,表明在疫情影響下,企業復工復產速度放緩,下游電力需求趨弱。

短期來看,疫情會因春節假期延長以及外貿出口受限等因素對一季度的服務業、制造業用電帶來影響,隨著電力需求減弱,判斷一季度電力供需都會有所下降。
(二)發改委:疫情防控期間采取支持性兩部制電價政策
國家發改委7日發布《關于疫情防控期間采取支持性兩部制電價政策 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访鞔_,在疫情防控期間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企業共渡難關?!锻ㄖ繁硎?,對疫情防控期間暫不能正常開工、復工的企業,放寬容(需)量電價計費方式變更周期和減容(暫停)期限,電力用戶即日可申請減容、暫停、減容恢復、暫?;謴?。申請變更的用戶不受“暫停用電不得小于15天”等條件限制,減免收取容(需)量電費。對于疫情發生以來停工、停產的企業,可適當追溯減免時間。
《通知》明確,對因滿足疫情防控需要擴大產能的企業,原選擇按合同最大需量方式繳納容(需)量電費的,實際最大用量不受合同最大需量限制,超過部分按實計取?!锻ㄖ芬?,全力保障為疫情防控直接服務的新建、擴建醫療等場所用電需求,采取免收高可靠性供電費等措施,降低運行成本。
(三)統計局:2019年裝機容量20.1億千瓦,增長5.8%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1066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5.8%。其中,火電裝機容量119055萬千瓦,增長4.1%;水電裝機容量35640萬千瓦,增長1.1%;核電裝機容量4874萬千瓦,增長9.1%;并網風電裝機容量21005萬千瓦,增長14.0%;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0468萬千瓦,增長17.4%。
(四)能源局發布最新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
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了2023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與去年發布的2022年風險預警一致的是,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仍由煤電裝機充裕度預警指標、資源約束指標、煤電建設經濟性預警指標構成,前兩個指標為約束性指標,后一個指標為建議性指標。不同的是,多地2023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指標中的充裕度預警程度較2022年有所下降;煤電建設經濟性預警整體形勢仍不容樂觀。這也和我國近幾年煤電去產能工作成效及煤電企業大面積虧損的現狀相符。在煤電裝機充裕度預警指標上,7地預警程度有所下降,甚至還出現了直降兩個等級的情況:黑龍江(從紅到橙)、吉林(從紅到橙)、遼寧(從橙到綠)、蒙東(從紅到綠,兩度)、山東(從紅到綠,兩度)、新疆(從紅到橙)、福建(從橙到綠)而在經濟性預警指標上,2地預警程度上升,3地預警程度降低,其中2地直接降為最低等級。具體為:吉林(由綠變紅,兩度)、遼寧(由綠變紅,兩度),山東(由紅變綠,兩度)、安徽(由紅變綠,兩度)、福建(由橙變綠)。
但是,與往年發布的預警文件不同的是,今年的文件,國家能源局并未對各地應視何種預警程度做何類工作作出指導。在2019年發布的2022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文件中,裝機充裕度指標為綠色(資源約束性指標非紅色)的地區是可以按需有序核準、開工建設省內自用煤電項目的。
(五)國網公司2020年內再核準7條特高壓
近日國家電網公司印發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了對特高壓、電力物聯網、增量配電等一系列熱點的態度方向。文件中第三個大類全力推進電網高質量發展中提出推進特高壓等重點項目建設:
1.年內核準南陽-荊門-長沙、南昌-長沙、荊門-武漢、駐馬店-武漢、武漢-南昌特高壓交流,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等工程,加快推動閩粵聯網、北京東、晉北、晉中、蕪湖特高壓變電站擴建、川藏鐵路配套等電網工程前期工作。
2.開工建設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直流、華中特高壓交流環網等工程。優質高效建成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蒙西-晉中、駐馬店-南陽、張北-雄安、長治站配套電廠送出等特高壓交流工程。雅中-江西、陜北-武漢特高壓直流工程完成預定里程碑計劃。
3.持續提升特高壓直流利用效率,確保達到4000小時以上。
除了國網現在開工復建的±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工程、1000千伏特高壓東吳(蘇州)變電站主變擴建工程、1000千伏張北―雄安特高壓交流工程、±800千伏雅中―江西特高壓直流工程項目,國家電網公司年內還將加快推進核準南陽-荊門-長沙、南昌-長沙等5交2直共7條特高壓工程,并加快推動閩粵聯網等多項電網工程的前期工作。根據業內整理,我國目前已有跨省特超高壓輸電項目44條,其中特高壓30條,超高壓超14條。特高壓中22條已投產,在建8條,預計2019年送電量6487億千瓦時,2022年將達到9044億千瓦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