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什么是司庫管理?
業界對此有不同的定義與理解,現有企業典型司庫管理行為通常如下:
以現金管理為基礎催生的收支集中管理、流動性管理、銀行管理,以及更廣泛意義上的資金戰略規劃、收支計劃、金融資產處置、(現金盈余時)投資、(現金赤字時)融資(以最小成本)、利率、匯率風險管理,以及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關系管理等,是更高級的資金共享管理。
司庫管理具備3個特征:
組織專業化:獨立于會計、稅務的管理體系,實行垂直管理;
資源集約化:全部資金都由集團司庫掌控,統一融資,風險統一管理,資金統一運作;
手段信息化:使用資金管理軟件,與企業ERP無縫銜接(業財融合),其核心是集中管控資源、集中管控風險。
為什么集團企業需要司庫管理?
司庫管理注重強化營運資金、流動性、資本結構、利率匯率風險和融資的管控,通過司庫體系建設,企業可將資金被動管理轉變為主動管理、超前管理,實現集團各類金融資源可視、可控和增值,成為集團戰略落地的堅實保障。
如何建設司庫管理體系?
結合集團企業發展需求和業界實踐經驗,司庫管理體系建設需滿足“資源更集中、管理更精益、風控更全面、產融更協同”四個標準,以數字化、智能化的司庫管理信息系統為支撐,以“集團管控、業務集中、產融一體、業務協同”為管理目標。

遠光全球司庫管理系統
遠光全球司庫管理系統基于企業云平臺開發實現,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內部貫通業財一體,外部互聯開放共享,支撐大型集團企業全球賬戶管理、資金計劃管理、資金結算管理、融資管理、票據管理、風險管理、金融機構關系管理、決策支持管理等業務應用。全面融合業務側至財務側,整合上下游客戶至供應商資源,與財務公司金融業務管理銜接,與商業銀行連通,信息充分共享,構建集團企業司庫管理價值鏈。

遠光全球司庫管理系統業務應用:
全球賬戶管理:加強賬戶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線統一業務標準流程,建立主子賬戶歸集體系,實時自動歸集。
資金計劃管理:支持集團企業從資金計劃編制、上報、匯總、平衡、分解、發布到執行分析的閉環管理,為資金資源統籌高效配置提供數據支撐。
資金結算管理:與預算管理、項目管理、物資管理、應收應付賬款等各領域流程貫通,業財信息全流程在線反映,資金安全可控,實現企業資金結算自動化,提升資金運營效率。
票據管理:搭建集團票據信息池,對集團各成員單位票據線上全過程統一管控。加速票據與供應鏈體系的深度融合,推動核心企業優質信用在供應鏈上的傳遞,降低各鏈條企業融資成本。
資金運作管理:集團及各成員單位通過收付款結算池,制定月、周、日資金計劃,自動測算資金盈缺,形成資金運作方案或融資計劃,高效利用金融資源。
融資管理:以融資預算、擔保、授信、合同為管理核心,支撐全融資品種業務在線管理。
金融服務評價:以集團企業的需要為尺度,全方位對金融合作伙伴(內部與外部)進行綜合貢獻度評價,為集團選擇金融機構提供決策依據。
風險管理:在各級單位的資金管理中應用事前、事中、事后的閉環高效資金的管理工具,構筑資金安全防線。
決策支持:匯聚統一企業內的資金數據,構建資金數據資源池,建立資金大數據中心開展資金預測和資金分析。
資金監控:對關鍵指標、賬戶監控、存量監控、融資監控、票據監控、風險監控、境外監控、資金報表等8大模塊,70多個場景,12項風險事項監控規則進行全方位資金監控,防范資金風險。
遠光全球司庫管理系統在世界500強企業的成功應用
目前,遠光全球司庫管理系統已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海爾集團、國家能源集團等多個世界500強企業建設應用,形成了多個成熟案例。例如,遠光軟件服務的某集團企業,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其原有的財務信息系統已不能很好地滿足公司的管理需要,在資金管理方面,面臨“資金運轉低效率、管控不集中、管控環節存在資金風險”等難題。遠光軟件基于該集團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和外部銀行現金管理產品,為其量身打造了司庫資金管理體系,很好地解決了企業的資金管理難題。
一方面,遠光軟件通過搭建一套公司級集團賬戶體系,幫助該集團實現資金實時歸集和統一調度,同時統一收支業務審批單據和標準流程,建立覆蓋集團全經濟業務的收付款兩個結算池,科學預測資金流出流入時序,按日調度收支、按周平衡融資、按月生成預算,實現資金“看得見、管得住、可調度”。
另外,在資金風險防控方面,通過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風險管理機制,實現了資金全周期運行風險管控。事前,建立覆蓋多個業務場景的內控規則,固化至信息系統,嵌入人臉識別、“三密鑰”等安全控件,確保所有業務由前端發起、在線審批、嚴防篡改;事中,嵌入應用重復支付、大額支付、簽名流程不匹配、異常時間支付等規則,在線校驗每筆收支業務;事后,則設置賬戶活躍度、銀企對賬等監督規則,通過資金智能監控系統,在線監控資金異動、篩查資金風險。
資金是企業賴以生存的血液,企業的資金管理需始終隨著新形勢、新技術的發展而發展,遠光全球司庫管理系統也在持續創新變革,以科技賦能,不斷提升企業管理的價值創造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