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防控疫情,滿足短期穩定需求的同時,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是解決企業發展中長期、深層次問題的關鍵,而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其核心原動力是創新力。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在科技創新道路上沒有停止步伐。今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特變電工衡變公司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再下功夫,如加強對基礎性材料和關鍵結構組配件的研發投入等。”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種衍民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電力報:作為制造企業代表,您認為裝備制造業如何轉型升級?您今年帶來了哪些議案和建議?
種衍民: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防控疫情,滿足短期穩定需求的同時,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是解決企業中長期、深層次問題的關鍵,而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其核心原動力是創新力。
今年全國兩會,我提交的5項建議中有3項是關于保護核心創新力?!蛾P于摒棄制造業“最低價中標”評標規則,推動我國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注“最低價中標”規則,這一制造業市場最常見的招標方式貌似公開、公平、公正,卻滋養了“重價格輕質量”的市場導向,戕害了企業的創新能力。我建議優化招投標規則,提高產品技術、質量等指標權重比例,變“低價比高價得分高”為“平均價得分最高”,倡導企業以產品科技、質量來競爭取勝。
《關于取消“轉廠及異地生產的高壓開關產品應進行全部型式試驗”的不合理規定,鼓勵高壓開關企業創新發展的建議》聚焦國家標準及電力行業標準中的不合理規定,建議取消“轉廠及異地生產的高壓開關產品應進行全部型式試驗”的規定,搬遷異地生產的高壓開關企業全部繼承有效期內的型式試驗資質,待有效期滿后,再按照標準規定重做實驗,以此來促進我國高壓開關行業健康發展。
《關于降低鑒定收費、規范鑒定標準促進開關設備制造商在配電網一二次融合產品領域創新創效的建議》,目前一二次融合產品鑒定費用高、標準變化快、報告有效期短,一二次融合開關設備準入產品單一的實際情況嚴重制約了該領域企業的創新創效,建議盡快規范統一行業檢驗和專業檢驗,減少廠家鑒定報告獲取次數;通過增加試驗檢驗鑒定科研院所,形成公平環境,抑制檢驗價格虛高,延長一二次融合試驗報告有效期,保護企業創新創效活力。
中國電力報:近年來,配電網一二次設備融合情況如何?促進開關設備制造商在配電網一二次融合產品領域創新創效的建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種衍民:隨著能源結構發生變化,我國城鄉經濟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對配電網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開關柜、柱上開關等作為配電網領域的基礎一次設備得到大量使用,一二次融合技術和產品蓬勃興起。近幾年,我國已集中推廣一二次融合產品應用,加快建設供電更加可靠、更加智能的配電網。
一般來說,一個一二次融合產品從研發到進入用戶市場,需獲得一次設備型式試驗報告、二次設備型式試驗報告、一二次設備聯調專檢報告,鑒定標準繁復且變化較快,令廠商疲于應對。
與此同時,高額的鑒定收費更是給廠商的創新研發“火種”澆上了一盆“冰水”。以一臺常規型號的一二次融合柱上開關為例,鑒定費用高導致新產品面市成本大幅提升。因此要加快推動配電網一二次融合產品領域創新創效,需有關部門有效地降低鑒定費用,規范鑒定標準。
中國電力報:您建議取消高壓開關行業“搬遷就重試”的規定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種衍民:氣體絕緣開關設備是高壓開關行業的核心產品,但其自主創新的步伐卻走得很慢。追根溯源,其原因在于“研發試驗費用高”及“行業標準存在不合理規定”。
更為關鍵的是,“轉廠及異地生產的高壓開關產品應進行全部型式試驗”的不合理規定極大地限制了企業的創新活力。因為不管是由于地方政府動遷統一規劃被動搬遷,還是受中西部地區、高新開發區土地及減稅政策吸引主動搬遷,按照現有規定,企業一旦搬遷,其生產的產品就必須重新制造樣機送往國家實驗室進行試驗。然而實際情況是,企業只要確保和原廠地采用同樣的技術圖紙、工藝和檢驗標準,即使生產場地發生變換,也能夠生產出和原來一樣的產品。
高壓開關企業需要至少3年時間才能完成全部試驗,加之隨后兩年無法正常獲取市場訂單,高額的重試費用與5年以上的利潤損失如同攔路猛虎,“搬遷就重試”的不合理規定讓大多數企業難以邁出“產業轉移、轉型升級、擴大發展”的腳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