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積極推進公共充電樁建設,在外找充電樁越來越容易,但充電貴等問題仍困擾新能源車車主。在此背景下,上海正在從均衡發展轉向聚焦重點——小區和出租車充電難問題,并從建設為主轉向建管并重。
7月24日晚10點,上海陸家嘴區域內,張楊路的一側仍能見到停在路邊充電的新能源車。本該是結束一天勞累的時候,不少為車充電的車主卻只能耐著性子再等一會兒。
數據顯示,上海市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規模突破110萬輛,截至今年5月底已達到了112.82萬輛,位居全球城市第一。記者從國網上海電力獲悉,今年以來,該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量已兩次創單月歷史新高,3月首次突破1.7億千瓦時,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旺盛。
當前,我國充電網絡正在加速完善,在充電樁越來越容易找的前提下,想要充上省心電,背后還有哪些“電阻”?上海的經驗探索,或許能給全國更多城市提供參考與借鑒。
回家充電,其實沒想象中那么容易
“我是租戶,小區里停車都困難,別說充電了。每天收工后,要先把車停在附近的停車場充上電再回家,好在路不遠。”出租車司機李師傅說,在上海打工的出租車司機都有這樣的體會。
即便買了房,沒有買車位也很難安裝充電樁。小區里動輒10萬元的車位,讓不少車主望而卻步。出租車司機劉師傅在上海的芷江街道買了房,他表示:“不買車位,現有的充電車位要排隊才能用上。不僅充電慢而且電費也很貴,充1度電要1.3元左右。”綜合考量之下,劉師傅最終選擇在外“打游擊”充電。
老舊小區電力容量不足、停車位資源緊張的情況尤為突出。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位于上海長寧西部的北新涇街道,作為典型的居住型社區,幾乎遇上了電動車充電的所有難題,但仍給出了令居民滿意的解決方案。
供電容量是充電樁建設的硬標準,2022年底,該街道率先建成上海首個無架空線全要素整治示范區,在住宅小區內“嵌入式”建設箱變,全面提升社區供電容量,為安裝充電樁提供了可能。
優化管理也是破解回家充電難的重要方面,該街道內多個小區都做了探索嘗試。新涇四村等小區建立“電動汽車車主群”,一方面業主可在群內充電接龍,另一方面發生故障時,維保人員第一時間在群內響應;新涇三村開辟充電區域,進行分區管理,道閘識辨綠牌車輛進出,有效解決油車占位等問題;新涇五村用好社企聯席會平臺,鼓勵社區單位參與共享充電樁停車引導工作,通過有序充電讓有限的電力容量發揮更大作用。
在外充電,費用和效率是車主最在意的事
開著新能源車跑了一上午后,陳師傅要給車子補點電才能撐過晚高峰。“現在充電樁好找,但是比在家里充貴多了。”陳師傅說,在外面快充,貴的時候每度電甚至超過2元,平時約1.3元,谷電也接近1元,有時候還需要付停車費。
車主們的顧慮,充電樁運營公司并非不知情。上海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宦澤平表示,充電樁的分布主要靠近人流密集的區域,特別是交通要道和重要的商業聚集區。“以上海為例,中環以內的區域,受制于電力資源緊缺、車位租金貴等原因,充電站的規模一般都比較小,分布也不均勻。中環以外的大型和超大型充電站比較多,綜合服務能力較強。”
關于充電費用方面的問題,宦澤平表示,該公司直到2019年才實現盈虧平衡。企業面臨的壓力還有不少,一是行業競爭激烈,二是業內參與企業的稅率不一致,導致企業的經營成本不一致。
多位車主在采訪中表示,快充半小時到1小時能增加兩三百公里的行程,對于緩解市區內的里程焦慮已經足夠。不過,對于節省時間來說,換電的優勢更加顯著。
近日,蔚來20kW V2G充電樁正式發布,不僅具備快速充電功能,還增加了放電功能,讓電動車在電網負荷低時吸納電能,在電網負荷高時釋放電能,讓車與電網更好地形成互動,幫助電網調峰調頻。換電站方面,目前蔚來已布局1564座換電站,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12座城市電區房覆蓋率超過80%?;谖祦頁Q電補能體系,用戶3分鐘即可滿電出發,跟加油一樣快,且換電過程無需下車,全程自動。
建好樁后,運營更考驗精細化水平
“充電站越來越多,進一步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上下游呈現出良性的發展趨勢。”宦澤平認為,充電樁和電動車有相互促進的關系,但他也看到了充電樁建設中的難點。“在小區建充電站,不僅需要業主大會通過,對車位的管理也制約了小區充電站的利用效率;而在商場和辦公園區大樓建充電站,主要受制于電力資源緊缺,無法建設滿足需求的快充站。”
國網上海電力的工作人員同樣表達了充電樁在鋪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小區充電難在車位緊張,充電樁施工需要業主、物業多方協同。”對于公共充電,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充電位租金高,一般采取服務費分成方式,但如果場地管理方發生變更,后續協議難以持續。
在此方面先行一步的上海,根據2022年《上海市鼓勵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發展扶持辦法》,正在從均衡發展轉向聚焦重點——小區和出租車充電難問題,并從建設為主轉向建管并重。
記者從上海市交通委了解到,上海在完成全市統一公共充電平臺——“聯聯充電”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平臺服務功能,推出“聯聯充電PRO”版,匯聚全市好用、能用的公共充電設施,同時兼具查詢、充電、支付等服務功能,實現全市“一網通充”。下一步,將通過大數據和用戶使用評價及時發現并督促整改“僵尸”樁、維護不及時、油車占位等問題;開發“預約停車充電”功能,優化市民充電服務體驗。(工人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