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明牌珠寶貨幣資金余額僅為11.07億元,要撬動百億規模光伏項目并不容易
《投資時報》研究員 余飛
追漲殺跌。
浙江明牌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牌珠寶,002574.SZ)跨界房地產時上演過的相同操作,是否會在光伏投資上重來一遍?
2月4日,明牌珠寶披露公告稱,公司擬在柯橋經開區管委會管理區域內投資建設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總用地面積約380畝,其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
據悉,這個共投資百億的項目將分兩期實施,一期建設10GW產能的TOPCon技術電池片,二期建設6GW產能的TOPCon技術電池片及4GW產能的HJT技術電池片。
值得注意的是,就明牌珠寶目前的現金、規模體量來說,這筆百億規模投資實施起來并不容易。據公司2022年三季報數據顯示,其貨幣資金余額為11.07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7.55億元,與擬投入金額差異巨大。
明牌珠寶這個百億規模的投資項目立項、論證及籌劃過程如何?本次大額投資的可行性又如何?日前,深交所向明牌珠寶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結合主營業務發展情況,以及在光伏業務方面的人才和技術積累情況做出說明。
此外,關注函要求明牌珠寶進一步說明本次投資決策是否審慎合理,是否有利于提升公司經營質量,公司是否存在迎合熱點炒作股價的情形。
曾因跨界大虧 明牌珠寶成立于2002年,最初靠代工起家,后獨立品牌做大,2011年正式登陸深交所。公司核心業務是對“明”牌珠寶品牌的連鎖經營管理,珠寶首飾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
從成立到上市期間,明牌珠寶趕上了行業的好時候。
2003年央行放開對于黃金制品的管制,自此黃金珠寶行業步入高速發展的十年,限額以上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總額從2003年的162.7億元,增長至2013年2959.3億元。但2013年開始,黃金價格大幅下跌,帶動“搶金潮”透支黃金珠寶消費,行業增速下降,整個珠寶行業步入調整期。
而從業績表現來看,上市十多年的時間里,明牌珠寶除了掛牌深交所當年實現凈利潤2.51億元,緊隨其后的就是2014年實現凈利潤2億元。其他時間里,公司利潤大部分時間都在億元以下,2020年甚至大幅虧損。
行業下行,業績增長吃力,讓明牌珠寶在2015年前后萌生跨界思路。2015年,明牌珠寶向房地產邁出第一步,公司斥資7億元收購房地產電商平臺蘇州好屋25%的股權。一年后,明牌珠寶又斥資24億元收購蘇州好屋剩余股權。
不過,公司跨界顯然是追在了高點,房地產調控之下,蘇州好屋未能完成業績承諾。2016年至2018年,蘇州好屋實現凈利潤1.31億元、1.45億元、1.88億元,與業績承諾的三年完成7.5億元凈利潤相差甚遠。
2019年后,在蘇州好屋連續虧損之下,明牌珠寶對蘇州好屋分別計提了1.78億元、3.04億元的股權投資減值準備,這也導致公司2020年業績巨虧。2019年至2021年,明牌珠寶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4.29億元、25.1億元和35.82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5778.79萬元、-2.57億元和1.37億元。
2022年,明牌珠寶或不得不面臨繼續虧損的局面。1月31日,公司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營收34.5億元至35億元,凈利潤虧損9500萬元至1.4億元,同比下滑169.36%至202.21%。
2015年至2021年明牌珠寶凈利潤情況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需警惕投資事項風險 此前,明牌珠寶計劃“珠寶首飾+房地產”雙主業齊頭并進,目前來看兩個產業均較慘淡。
房地產的回暖尚未見到,珠寶首飾放緩已有時日。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報告指出,初步統計分析,2022年珠寶行業總體承壓,增速同比有所減緩。
相比來看,光伏成為受資本熱捧的明星。
據統計,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近90家涉光伏企業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增及扭虧者超過七成。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變電工等4家產業鏈龍頭企業預計凈利潤超過100億元,晶澳科技、錦浪科技等28家企業預計凈利潤增長上限超過100%。
值得警惕的是,在對未來市場需求的樂觀預期下,龍頭企業再度掀起擴產熱潮。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我國光伏規劃擴產項目超480個。據機構不完全統計,2022年行業新建組件擴產項目規模已超400吉瓦,龍頭企業擴產加上新玩家跨界入局,光伏組件總產能預計超過800吉瓦,市場過剩風險逐漸增大。
作為重資產行業,光伏需要的投資規模大,且技術更迭迅速,對于企業的現金流要求和持續投入規劃要求高。而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11.07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7.55億元。同時,公司還有短期借款2.32億元。
目前,光伏產業龍頭企業的競爭逐漸加大,后起企業面臨的壓力也將逐漸升高,如果沒有較好的產業鏈一體化程度,公司將承擔較大市場和經營風險,遇到現金流問題,容易陷入困境。
隨著產業競爭加劇,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進行擴產,行業已經開始擔憂將有產能過剩的風險。類似的情形并不是沒有出現過,2008年至2012年期間中國光伏產業高速擴張,全國有300多個城市上馬光伏項目,光伏企業爭相擴張,導致產能過剩。
而據第三方機構PV InfoLink預計,相較2022年的供不應求,光伏產業將在2023年逐漸轉為供應過剩,并帶動價格的下跌。
明牌珠寶準備好了嗎?根據深交所要求,公司需要充分論述投資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具備明確、可行的資金來源,以及本次大額投資預計對公司資產負債率、現金流、日常生產經營等的影響,并充分提示相關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