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剛經歷了大面積虧損的一年,光伏產品價格持續走低,行業陷入低于成本價競爭的惡性局面。開啟自律減產后,今年以來,硅片、電池價格均有一定程度回升。
據新浪財經報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昨日談到了中國光伏行業現狀,他表示對未來充滿信心,直言“開展相關工作很有條件。因為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全球市場份額和遙遙領先的規模和成本優勢,稍微調整一下策略,就可以價格有所上升,國際競爭力繼續維持,自己投入研發生產的能力更強,要實現相得益彰、多贏共贏的局面,而不是慘不忍睹的內卷和踩踏狀態。”
談到近年來光伏行業激增的專利訴訟,劉漢元認為,應積極保護創新,尊重專利和知識產權,形成行業內部相互協同、互相理解和尊重的良性氛圍,以促進知識產權和專利的保護,但光伏行業在國內國外惡意的專利糾紛,將可能消耗太多的各種資源,不利于產業良性互動和發展。他表示,“這個度如何拿捏,值得思考”。
IT之家查詢工信部披露信息獲悉,2024 年,我國光伏產業鏈主要環節產量持續增長。根據光伏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全國光伏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 10%,行業產值保持萬億規模,光伏電池、組件出口量分別增長超過 40%、12%。
工信部稱,2024 全年主要光伏產品持續“量增價減”態勢,1-12 月,多晶硅、組件價格分別同比下降 39.5%、29.7%。
去年 10 月,光伏行業協會召開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座談會,共同研討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過剩產能等相關措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