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一條消息在人民網、中國電力新聞網、中國電建集團網站、搜狐、騰訊、四川電視臺、四川新聞網、攀枝花網等媒體不脛而走: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之一的攀枝花金沙水電站首臺(1號)機組順利投產發電……
水電七局機電安裝分局金沙水電站安裝工區(下稱:安裝工區)的負責人楊宇,顧不上慶賀,與班子成員迅速從發電的喜悅中走出來,默默“回頭看”首臺機組發電的點點滴滴,他們的想法是“總結經驗,以利再戰后續三臺機組”。
一看防控戰“疫”保度汛
2020年,安裝工區重中之重的兩項工作就是保度汛、保首臺機組發電,若度汛任務未完成,則金沙水電站蓄水工作必將無法完成,首臺機組也將會推遲一年發電,這一點,楊宇和全體職工非常清楚。
根據攀枝花歷史氣象水文資料顯示,金沙江汛期來臨時間為5月底,而且,實現度汛需要完成的工作則有“泄洪壩段門機安裝調試、泄洪壩段3號表孔金屬機構安裝調試、廠房水輪機埋件安裝及二期混凝土澆筑,其中,金屬結構約1200噸、水輪機埋件約3000噸,共計1624件(含加筋環),水機埋件蝸殼襯板內支撐搭設約800噸”之多。關鍵是整個機坑沒有合理吊裝手段,埋件全是散件,高度高,體積大,根本不可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很多同志開玩笑說:“這不是裝蝸殼,這是玩樂高積木”。
“當時,距離度汛目標不到4個月,還要完成那么繁重的工作,用形勢嚴峻來形容,一點都不過”楊宇嚴肅地告訴筆者,“就在項目制定好計劃、準備大干一場之時,新冠疫情的肆虐,讓本就嚴峻的度汛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時間不等人,怎么辦?楊宇和班子成員迅速做出反應,實施雙線作戰,一手抓防疫、一手保度汛。
成立領導小組,制定應急預案,指定專人具體負責,通過標語、廠務公開欄、微信群、QQ群廣泛宣傳防疫知識,每日測量體溫、消毒、嚴格進出登記、返崗人員隔離,準備充足的防疫物資,嚴格入庫發放臺賬,給全體職工建立健康臺賬,職工們也按照要求,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不聚集,實行分餐。
制定復工人員專項措施,嚴格進行健康排查,進行點對點接送,降低傳染風險,優化施工方案,科學組織資源,確保人力、設備材料滿足現場施工需要。
他親自主持施工方案調整,資源配置調整。工序優化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討論清楚,工序交叉要考慮吊裝強度和流水作業,并提前模擬;沒有吊裝手段,自己創造吊裝措施,施工機具都提前進場作準備;考慮到疫情影響,要組織以本地資源為主的新的施工隊伍進場,提前做好后勤安排,要保證每一份資源都要適用于工程主體。
終于,一個個節點開始實現。2月18日,泄洪壩段門機開始安裝,保度汛工作正式開始;3月16日,泄洪壩段門機及軌道安裝完成;4月5日,廠房水輪機埋件施工開始;4月18日,泄洪壩段3號表孔弧形工作門門槽埋件開始安裝;5月28日,泄洪壩段3號表孔弧形工作門完成調試,具備三期度汛條件。
“別的不說,單說焊接專業人員的同時投入就多達107人,才有了100天就具備度汛條件的‘奇跡’!而且,一次交驗合格率100%,優良率97.7%,未發生安全事故。”楊宇顯得比較開心。
二看黨建引領保供能
金沙水電站,4臺140兆瓦的軸流轉槳式機組,總裝機容量560兆瓦;作為清潔能源標志工程,于2016年被確定為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全部投產發電后,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為21.77億千瓦時,可滿足攀枝花市一半居民的年用電量,可每年為地方政府貢獻稅收近2億元,提供的能源可為地方爭創GDP超100億元,對落實國家“六穩”“六保”要求,促進長江上游經濟帶發展和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有著重要意義。
對于金沙水電站重要的政治意義和起到的推動地方的經濟作用,機電安裝分局黨委書記趙云德對于電站的首發,給出了黨建工作的要求:要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全體職工努力拼搏,全力實現首發目標。
“結合搶發電實際,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系列黨建工作”,工區黨支部副書記胡平開始了介紹。
支部書記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承諾、亮身份、先鋒指數、主題黨日等活動紛紛開展。明星班長、高級技師、水電七局“勞動模范”,52歲的老黨員陶建寧向黨支部要求:請把夜班的工作交給我。
研討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打牢紀律根基、強化作風建設;觀看反腐影片,用事實述說廉潔自律。“清清白白干事、干干凈凈履約”成為了工區時刻繃緊的“一根弦”。
分工會當橋梁、做紐帶,節假日的娛樂活動,到處溢滿了職工開心的笑聲;送清涼,職工清爽、開心工作;送溫暖,職工感受到了工區的貼心關愛……密切了工區與職工的關系,大家都說,“保首發大戰,我們一定會拼的!”,以至于每天下班,都需要工區領導的“命令”。
團支部與攀枝花能投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團支部、三分局團支部開展了迎“五四”、“戰疫保發電,青春勇向前”團建聯建活動,共青團員李建對著團旗表態:實現首發目標,最重的擔子我來扛!
三看體系建設保首發
首臺機組安裝,從“發電機層混凝土澆筑及機坑交面”到“轉子吊裝”再到最后的“并網發電”,工序有十個之多,同時,電氣專業及水力機械輔助系統施工均為并行工期,合同總工期9個月,約270天,還不含座環現場機加工及調試,而且,工位緊張、工藝要求高、保度汛工作還在繼續。
多方面因素的疊加,有人發出了“年底能否發電”的疑問。
“加強項目管理體系建設,樹立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堅決打贏首發戰!”楊宇認為分局長譚玉平的要求正中要害。
于是以工區主任為主的“體系第一負責人+”、以總工為主的“技術質量+經營管理”、以生產經理和專業副經理為主的“內部資源調配+設備物資采購管理”、以安全總監為主的“安全監督+后勤保障”的體系建成。
各司其職,各項工作迅速展開。
技術規范、圖紙會審、技術文件、技術交底、施工進度管控、優化變更及分包管理、制定作業指導書、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制定應急預案、質量檢查、質量專題會議及培訓有條不紊。
內部資源調配以“天”為單位進行,每日根據實際工作進展調配“第二天”人員和設備安排;工區班子、職能部門、班組、員工四級聯動,簽訂目標責任書28份;入場教育全覆蓋;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及治理49次,發現問題96項,整改完成96項;228人次、3次演練(防洪度汛、應急逃生、消防)、2次桌面推演;完善應急預案15項……
“管理體系建設的成果,通過機組的順利安裝得到了完美展現,每一個成功背后離不開整個團隊的精心策劃和細化管理”,楊宇顯得美滋滋的。
4月28日,開始首臺機組座環加工;5月15日,首臺機組發電機層交面;5月24日,完成首臺機組座環加工;6月19日,完成導水機構預裝;7月25日,完成定子鐵損試驗;8月5日,開始定子下線;9月30日,完成轉子吊裝,向祖國71歲生日獻禮;10月30日,完成首臺機組回裝;11月30日,提前一個月,實現并網發電,把之前的“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14萬千瓦的機組不算大,但它的發電意義重大,成為了水電七局55年歷史水電裝機發電破4000萬千瓦的標志性機組,也成為了四川省歷史水電裝機發電破8000萬千瓦、歷史電力總裝機突破1億千瓦的標志性機組”,楊宇說,能做出這樣的貢獻,他和團隊覺得非常自豪。
“還有三臺機組,從工期分析來看,難度不亞于首臺機,但是我相信這個團隊”,楊宇顯示出了他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