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水電人眾志成城、堅忍不拔,全情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有序復工復產;中國水電行業改革創新、攻堅克難,繼續取得可喜成績。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征求行業有關領導、專家和部分單位意見,篩選出“2020年水電十大新聞事件”(按發生時間先后排序),現予以發布。
1、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投產發電
2020年4月30日,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臺機組投產發電。電站裝機16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60.55億千瓦時。
大藤峽水利樞紐作為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標志性工程,集防洪、航運、發電、補水壓咸、灌溉等綜合功能于一體,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工程和水資源配置骨干工程,為粵港澳大灣區水資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新聞鏈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2、國家重大工程烏東德水電站投產發電
2020年6月29日,總裝機1020萬千瓦的國家重大工程——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體建設者和為工程建設作出貢獻的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強調,烏東德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希望同志們再接再厲,堅持新發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后續工程建設任務,努力把烏東德水電站打造成精品工程。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有序推進金沙江水能資源開發,推動金沙江流域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更好造福人民。
新聞鏈接:習近平對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作出重要指示
我國又一座千萬千瓦級巨型水電站投產

3、水庫大壩和水電站智能建造與運行學術交流會召開
2020年10月8日,水庫大壩和水電站智能建造與運行學術交流會在成都召開,我國水電以及人工智能等專業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300余人,共同研討水庫大壩和水電站智能建造與運行的新技術、新裝備,探討行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助力中國水電智能化發展。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和中國大壩工程學會聯合授予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梯級水電站群智能運行創新實踐基地”。大渡河流域在水電站群智能調度運行、水情氣象測報、機器人巡檢、設備狀態監測、5G+大壩智能碾壓等技術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建立了多項相關技術標準,為中國水電運營管理走向智能化進行著有益探索。
新聞鏈接:水庫大壩和水電站智能建造與運行學術交流會在蓉召開

4、多家水電單位榮獲央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稱號
2020年10月22日,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京舉行。中國三峽、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中國安能等多家水電單位榮獲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或先進個人稱號。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水電學會積極向廣大會員企業發出團結抗疫的倡議,與15家國際組織向全球發出攜手戰疫和共促復工復產的聯合聲明。廣大水電職工勠力同心、大愛無疆,與全國同胞一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我們的海外戰疫成效巨大。中國三峽、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水電央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攜手屬地所在國政府和當地民眾,全面開展疫情防控的全球戰役,積極推進復工復產,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受到廣泛贊譽。
新聞鏈接:三峽集團國際抗疫工作紀實
共擔風雨!中國電建攜手編織海外“抗疫共同體”
全球抗疫“大考” 中國能建向海外傳遞溫暖力量

5、中央指導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在列
2020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建議》中明確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實施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等重大工程,為促進水電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聞鏈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6、“國之重器”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2020年11月1日,水利部、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公布,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至此,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范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三峽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和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電工程。三峽工程的成功建設,根本性改變了長江中下游地區防洪形勢,為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發揮積極作用,顯著改善川江航道通航條件,改善了中下游地區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條件,移民生產生活狀況顯著改善,庫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有力推動了長江經濟帶發展。2020年,三峽電站創造了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1118億千瓦時的世界新紀錄,是中國水電引領世界的重要標志。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時,對三峽工程給予高度評價,指出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的重要標志,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優越性的典范,是中國人民富于智慧和創造性的典范,是中華民族日益走向繁榮強盛的典范。
新聞鏈接:歷史性時刻!“國之重器”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7、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紀念成立40周年
2020年11月26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召開。1980年6月,一批有志于推動中國水電事業發展的水電人,在新安江水電站共同發起成立了水電學會。
40年來,水電學會積極推動國內外水電學術交流,促進水電各專業學科研究發展,支撐水電相關政策法規以及標準的制定,培育水電科技創新人才,推動水電科學普及和推廣,助力國家脫貧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
水電學會為民政部4A級全國性學術類社團,擁有單位會員169家,個人會員近4萬名,下屬分支機構35個,聯系指導地方水電學會21個。
新聞鏈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成立4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8、國家電網3座抽水蓄能電站同時開工
2020年12月23日,山西渾源、浙江磐安、山東泰安二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集中開工,三座蓄能電站總裝機450萬千瓦、投資267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作出了我國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承諾,為清潔能源及抽水蓄能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動力。
抽水蓄能電站集蓄水、發電于一身,具有啟停迅速、調峰填谷、安全環保等優點,可與風、光電聯合聯合調度運行,有效彌補風電、光電的隨機性、波動性和離散性缺點,是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促進新能源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
新聞鏈接:國家電網公司三座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宣布開工
國網山西渾源、浙江磐安、山東泰安二期抽水蓄能電站開工

9、南北兩條特高壓工程年底相繼投產送電
2020年12月27日,南方電網公司的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范(昆柳龍直流)工程正式啟動投產送電。該工程也是世界第一條800千伏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工程,創造了19項電力技術的世界第一。作為烏東德水電站的主要送出“大動脈”,工程有效促進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為滿足“十四五”和后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用電需求奠定堅實基礎。
12月30日投產送電的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8月視察青海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支撐青海風光水清潔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規劃建設的第一條特高壓輸電通道。青海風光水清潔能源輸送河南,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為實現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聞鏈接: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范工程投運
國網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投運

10、中國電建投資建設的老撾南歐江梯級水電站基本建成
2020年12月28日,老撾南歐江一、三、四級水電站建設-運營移交儀式舉行。至此,二期項目三座電站的10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這標志著整個流域開發重心由建設期向運營期的轉移,形成了全流域梯級電站聯合調度運行的格局。
老撾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是中國電建在海外以全流域整體規劃和BOT投資開發項目,是中國水電技術、標準,從規劃設計,到建設運營和設備制造,全產業鏈“走出去”的典范。項目按“一庫七級”分兩期開發,總裝機容量127.2萬千瓦,一期項目三座梯級電站已于2016年4月投產發電,隨著一、三、四級水電站的投產發電,已發電裝機106.2萬千瓦,累計發電量超過63億千瓦時。
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全部建成后將保障老撾12%的電力供應,有力推進老撾電力出口和電力區域一體化進程,發揮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新聞鏈接:老撾南歐江一、三、四級水電站正式移交運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