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節能環保 > 綜合新聞

    實現“雙碳”目標 綠色技術在行動

    科技日報發布時間:2021-03-25 09:12:54  作者:李 禾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實現“雙碳”目標的技術創新也成為當前討論的熱點。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指出,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等,凸顯了科技創新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撐作用,為相關領域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應用提供了方向指引和重要遵循。

      當前,我國綠色低碳技術發展情況如何?有哪些“卡脖子”問題?該如何解決?

      最具潛力的前沿減排技術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前沿減排技術之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如果沒有CCUS,絕大多數氣候模式都不能實現減排目標。更為關鍵的是,沒有CCUS技術,減排成本將會成倍增加,估計增幅平均高達138%。

      鋼鐵行業碳排放量約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5%。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魏偉說,工業部門碳鎖定效應明顯,減排難度大。世界鋼鐵行業引入了副產物利用和循環、精準控制等創新技術,但還剩余15%—20%的減排空間,這就需要嵌入CCUS技術,通過吸附法碳捕集、爐頂煤氣循環等,把二氧化碳合成為甲醇、乙醇等產品。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共同組織編寫的《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發展路線圖(2019版)》,提出了2050年目標,即CCUS技術實現廣泛部署,多個CCUS產業集群建成,實現二氧化碳利用封存量超過9.7億噸/年,產值超過5700億元/年。

      CCUS技術發展既面臨挑戰,也蘊含巨大潛力和機會。在“首期碳中和與CCUS前沿沙龍”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CCUS專委會秘書長張九天指出,我國CCUS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已有了很好的積累和基礎,但從技術鏈條看,發展應用水平不一致,二氧化碳強化采油等多項技術等已達到商業化運行水平,其他技術還需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和以商業化為目標的工程建設,進一步降低成本和能耗。

      “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明確CCUS是不可或缺的技術選擇,相信會有進一步的激勵政策、產業部署及管理體系的完善來支持CCUS發展。”張九天說。

      碳中和技術創新已成國際競爭熱點

      歐盟、美國已提前部署了碳中和實施路徑和技術研發。2019年12月,歐盟在《歐洲綠色新政》中提出了7個重點領域的關鍵政策、核心技術及相應詳細計劃,其中包括零碳煉鐵技術等。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說,碳中和技術創新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熱點。

      除了CCUS外,我國還在布局和發展其他二氧化碳利用技術。比如等離激元人工光合技術,是通過納米催化劑的等離激元效應,利用陽光或廢熱,將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碳、非飲用水合成為烴類輕質油、烯烴、天然氣等,不會排放硫、重金屬等污染物,無需額外耗電,綜合碳足跡為零。“目前我們團隊率先進行了等離激元碳中和技術的工業化,在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建成中試基地,利用大唐電廠的廢氣余熱開始了試運行。”北京光合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琮博士說。

      制定科技發展路線圖,探索研發模式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低碳技術該如何發展?張九天建議,制定CCUS發展戰略和路線圖,有側重分階段并結合區域特點、潛力支持該技術的發展。比如對二氧化碳驅油、制備高價值化學品、能與工業過程緊密結合、有一定經濟效益的二氧化碳礦化利用等技術,推動規模示范和商業化應用。探索新型研發模式,建設若干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研究及集成示范平臺,實現成本能耗降低的協同效益。探索設立CCUS專項扶持資金等,通過激勵措施促進技術和產業發展。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認為,需要對綠色低碳技術未來發展戰略做研究,并以此指導對現有技術的遴選;還需政府、市場等一起發力,鼓勵創新性或顛覆性技術的研發。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加快低碳轉型 助推“十四五”綠色發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同時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有計劃有步驟地積極推進。
    綜合新聞2021-03-25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提升能源效率助力實現碳中和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提升能源效率助力實現

    施耐德電氣熱切期待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發揮自身的技術和經驗優勢,持續加強創新、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助力中國各大產業提效升級?!?/div>
    高端對話2021-03-25

    江蘇首單碳中和綠色債券發行

    記者24日從蘇州高新區獲悉,由蘇高新集團作為發行主體的首期碳中和綠色中票,已于3月11日成功發行。這是江蘇首單碳中和債券。
    動態2021-03-25

    電力鋼鐵行業有望率先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近日,“碳中和”概念股一片紅火,不少環保、能源、鋼鐵股相繼創下歷史新高。上市公司紛紛通過公告、機構調研紀要、交易所互動平臺等,披露與“碳中和”相關的規劃。
    動態2021-03-25

    向碳中和沖刺的新能源 光伏度電成本已接近燃煤電價

    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的《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研究》報告,2019年我國能源活動碳排放約98億噸,約占全社會碳排放比重的87%。從能源品種看,燃煤發電和供熱排放占能源活動碳排放的44%,煤炭終端燃燒排放占35%,石油、天然氣排放分別占15%、6%。
    動態2021-03-25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研究報告出爐

    首次提出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實現碳減排目標的系統方案■本報記者 李文華 《 中國能源報 》( 2021年03月22日 第 19 版)3月18日,由中國發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在京舉辦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成果發布暨研討會
    政策2021-03-24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研究報告出爐

    首次提出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實現碳減排目標的系統方案■本報記者 李文華 《 中國能源報 》( 2021年03月22日 第 19 版)3月18日,由中國發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在京舉辦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成果發布暨研討會
    深度閱讀2021-03-24

    邁向“30-60”:“碳中和”元年 我國能源轉型有多遠

    最近一段時間,碳達峰、碳中和“刷屏”。3月18日,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成果發布暨研討會首次提出“通過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實現碳減排目標”,一天之后,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又主持召開鋼鐵、有色金屬、建材行業碳達峰工作研討會,
    深度閱讀2021-03-24

    加快抽水蓄能開發建設 以實際行動服務碳達峰碳中和

      為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繼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3月19日出臺加快抽水蓄能開發建設六項重要舉措,對于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動能源
    省網新聞2021-03-24

    國家電網公司出臺服務碳達峰碳中和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抽水蓄

      本報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國家電網公司研究出臺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抽水蓄能開發建設六
    國內新聞2021-03-24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