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節能環保 > 綜合新聞

    延安印發《延安市2020年落實企業生態環保主體責任工作方案》的通知

    延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03-20 15:01:32

      導讀:日前,延安印發《延安市2020年落實企業生態環保主體責任工作方案》,針對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綠色礦山建設和土壤修復等均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其中要求6月底前完成超標燃氣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8月底前完成工業爐窯污染減排治理。

      日前,延安印發《延安市2020年落實企業生態環保主體責任工作方案》。全文如下:

    延安市2020年落實企業生態環保主體責任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省生態環保有關部署,進一步夯實企業生態環保主體責任,打好打勝“碧水、藍天、青山、凈土”四大保衛戰,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建設生態延安為目標,強力推進全市油煤氣生態環境大整治和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工作,持續開展綜合執法、專項執法和“雙隨機一公開”等生態環保執法行動,扎實推進清潔井場(礦井)、“三公開一上傳”和固體廢棄物集中處置等制度落地,夯實企業生態環保主體責任,確保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各項任務圓滿收官。

      二、工作目標

      1.企業水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升。規范排污口監管,健全涉水涉危企業“三公開一上傳”管理制度。4月底前,完成20個市級示范點建設。6月底前完成“回頭看”工作。年底前,完成所有涉水涉危企業信息公開。完成延安煉油廠、延安石油化工廠和永坪煉油廠尾水提標改造工程。完成延長石油延能化“零排放”治理工程。石油采出水全部處理達標同層回注。完成屠宰及肉類加工行業治污設施建設。

      2.企業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整改到位。全市35蒸噸/時以下燃煤鍋爐全部完成拆改。6月底前完成超標燃氣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長慶和延長兩大油氣開發板塊要在7月底前完成場站內輕烴類廢氣回收治理。油氣開發板塊輕烴回收利用率達到90%以上。8月底前完成工業爐窯污染減排治理。按時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整治。完成建筑工地、各類儲煤場、灰場、渣場等揚塵治理。排放油煙的飲食業單位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并實現達標排放。所有汽車4S店、表面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企業6月底前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

      3.礦山環境管理日趨完善。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快受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有序推進保護區礦業權退出。2020年,完成省上下達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任務。

      4.土壤環境安全隱患基本消除。6月底前,全市清潔礦井建成率達到100%,清潔井場建成率達到100%。油氣開采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實行集中收集處置。油氣管道隱患全部消除。規范油煤氣、通訊、汽修、醫療等行業危險廢物管理,油煤氣開采企業建成危險廢物暫存點,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污染地塊按規定實施風險管控和生態修復。

      三、重點任務

      (一)以三公開一上傳為重點,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

      1.繼續強化企業排污口監管。健全涉水涉危企業“三公開一上傳”管理制度,統籌公開企業排污口、廠區管網、產治污環節責任人,上傳運污車輛軌跡等信息,開展治污設施、排污口監控設備建設并聯網。加快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及時封堵入河污水直排口。做好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對新建、改建或擴大排污口的,進行分析認證,并納入監管范疇。實施入河排污口標識牌設立、“一口一檔”規范化建設。4月底前,完成20個市級“三公開一上傳”示范點建設。6月底前,完成208家企業“三公開一上傳”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補充完善企業清單,列出問題臺賬,對標開展治理。年底前,完成涉水涉危企業信息全公開。

      2.規范油煤氣開采中的廢水治理。油氣開發企業建設聯合站和集輸站時,必須配套建設廢水處理裝置,推進生產廢水達標同層回注。同時,在注水站點周邊建設地下水觀測監測井,定期監測地下水水質。煤炭開采、洗選企業要建設初期雨水收集系統,控制雨水與煤塵同流地表污染,配套建設生產污水處理站,完善煤炭洗選廢水處理設施,提倡生產廢水循環利用。同時,生產基地生活污水需配套建設處理設備,經處理后回用,切實提升生產、生活廢水的處理利用率。

      3.繼續推進企業駐地生活污水治理。企業駐地具備入網條件的要將生活污水并入市政污水管網。無法覆蓋和導致生活污水不能入網的,要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對工作人員相對分散,生活污水不能收集的工作站點,要采取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裝置、集中收集處理等有效措施。年底前,全市企業駐地或大型站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率達70%以上。

      4.深入推進企業尾水排放“減量化”治理。各相關企業要結合行業實際,積極推進尾水回用,提高尾水資源化利用率。陜西延長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要加快推進廢水“零排放”治理工程,8月底前實現生產廢水“零排放”。延長石油煉化公司輕烴綜合利用項目要啟動生產廢水“零排放”治理工程。

      5.加快推進重點企業治污設施建設。加強石油化工、煤化工、焦化、制藥、煙草、果汁、食品加工、屠宰及肉類加工以及污水處理廠等涉水行業企業配套治污設施建設,選用先進工藝,實現企業用水節約、排放達標、循環利用?,F有治污設施的企業要實施提標改造,達到《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要求。年底前,屠宰及肉類加工行業完成治污設施建設。

      (二)以燃煤鍋爐改造為重點,繼續深化大氣環境治理

      1.深入開展燃煤鍋爐整治。各涉氣企業要加快推進鍋爐和爐窯改造,強化大氣環境管控。嚴禁新建35蒸噸/時以下的燃煤鍋爐,完成35蒸噸/時以下燃煤鍋爐、燃煤設施和工業煤氣發生爐、熱風爐、導熱油爐拆改任務,6月底前拆改率達到80%以上,8月底前拆改率達到90%以上,供暖前拆改率達到100%。按照“不達標一臺,改造一臺”的原則,3月底前完成燃氣鍋爐自行監測,6月底前全部完成超標鍋爐的低氮燃燒改造。

      2.持續開展工業爐窯治理。以建材、焦化、石油化工、煤化工行業為重點,加快水泥、磚瓦、石灰、防水等建筑材料生產企業排查整治工作。4月底前完成排查工作,5月底前啟動整治工作,8月底前完成工業爐窯污染減排治理,確保工業爐窯管理規范,達標排放。

      3.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堅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持續完善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工作。對本企業內達不到《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排氣煙度限值及測量方法》(GB36886—2018)規定Ⅲ類限值標準的在用工程機械,要降低使用頻率,確定淘汰時限,及時退出。進一步規范非道路機械的使用,開展工程機械排放監測,嚴防工程機械超標排放。

      4.繼續開展揚塵污染管控。嚴格落實建筑施工工地“灑水、覆蓋、硬化、沖洗、綠化、圍擋”六個100%措施,完成廠區內外道路揚塵治理。各類儲煤場、灰場、渣場必須采用筒倉、封閉煤棚等方式,配備噴淋、覆蓋、圍擋等防風抑塵設施。所有物料運輸車輛上路須全覆蓋。

      5.深入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整治。按照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有關要求,定期開展復檢復測,嚴控無組織排放。長慶和延長兩大油氣開發板塊要在7月底前完成場站內輕烴類廢氣回收治理,回收利用率達到90%以上。所有汽車4S店、表面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企業6月底前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噴繪、噴漆、印刷等易產生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行業要在密閉環境中作業,安裝使用廢氣處理系統,廢氣檢測達標排放。新建、在建的VOCS排放項目,必須建設VOCS治理設施,達標后投運。

      (三)以綠色礦山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礦山環境治理

      1.加強綠色礦山建設。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全面實施綠色勘查,相關企業要堅持“邊開采、邊治理”的原則,加快對受損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治理。實施《陜西省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嚴控新建露天礦山,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完成省上下達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任務。

      2.推進保護區礦業權有序退出。嚴格落實《陜西省涉及保護區礦業權有序退出的指導意見》,停止保護區內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建立保護區礦業權退出機制,分類處置,推進保護區內已設采礦權有序退出和生態恢復治理。

      3.嚴格落實區域空間生態環境管控要求。各相關企業要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相關管控要求,在項目建設、規劃布局等方面,遵守相關規定,切實做到不觸線、不越線。

      (四)以固廢集中處置為重點,扎實推進土壤環境整治

      1.深化油煤氣開發生態環境大整治。油煤氣開發企業要認真貫徹《陜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嚴格落實《延安市油氣開發清潔井場建設標準》要求,強化對原建井場治污設施的維修維護,新建井場在投產前建成清潔井場,改擴建井場必須及時完善清潔井場,特殊井場要達到整潔衛生,做到井場內污染物不出井場。6月底前,各縣(區、市)清潔井場建成率達到100%。全市煤炭開采、洗選企業要嚴格落實《延安市煤炭開采清潔礦井建設標準》要求,加快推進清潔礦井建設,建設生產廢水分類處置系統,煤礦雨水收集和廢水應急設施,提高廢水綜合利用水平,完善儲煤區、煤泥晾曬場、危廢暫存間和污水處理站的防滲措施,強化臨時堆放場的運行管理,達到國家污染控制標準要求。確保6月底前清潔礦井建成率達到100%。

      2.加快推進固體廢棄物集中處置。油氣開發企業要結合我市油氣開發區地形特征、油(氣)區分布以及開發單位油氣開發計劃,合理規劃油氣開發廢棄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地點、覆蓋范圍以及政策實施期限,全面完成油氣開發廢棄物集中處置工作,對油氣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實行集中處置,綜合利用,避免油氣開發廢棄物處置政策“一刀切”。原則上一個采油廠(作業區)建設一個廢棄物集中處置項目,使用年限一般要滿足3年以上。煤炭開采企業規范建設矸石臨時堆存場,煤炭洗選企業要規范煤炭洗選廢棄物的處置,所有產生煤泥全部綜合利用。

      3.強化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和過程監管。繼續規范油煤氣開發、石油化工、煤化工、通訊、汽修、醫療等行業的含油污泥、廢機油、廢鉛蓄電池等危險廢物管理,確保全部交由有資質單位依法安全處置。油煤氣開發企業要以區(隊、站)為單位,按危廢處置要求建成危險廢物暫存點。制定危險廢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電子聯單管理辦法》,實行全過程監管,確保危險廢物安全處置。所有含油污泥處置企業要達到無害化處置標準要求,即達到《含油污泥處置利用控制限值》(DB61/T1025-2016)標準,且場內貯存泥渣不得超過一年,定期匯總經營情況,每月10日前報生態環境部門。

      4.推進重點企業土壤污染整治。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要配合做好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信息采集和風險篩查,制定實施土壤監測方案,定期開展環境風險調查評估,編制評估報告,對污染地塊實行土壤污染修復治理。已經完工的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要進行綜合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拆除設施時,要制定包括應急措施在內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實行先報備后實施。

      5.提升環境風險應急防控能力。長慶油田、延長石油集團要及時修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制定完善重點風險源專項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加大應急物資貯備,加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不斷提高環境安全防范能力。要對達到使用年限或老化輸油管線及時更換,確保隱患管線整改到位,堅決遏制油氣管道泄漏導致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發生。要開展重點風險源點位環境安全風險評估,加強源頭控制和過程管理,提高區域環境風險防控能力。

      6.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市域內所有醫院、鄉鎮衛生院、個體診所等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醫療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產生的醫療廢物等同于危廢管理,須分類集中處置。將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理后產生的污泥全部交由有資質單位依法安全處置,并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登記制度,登記資料必須保存3年以上。

      四、有關要求

      (一)嚴格落實排污許可制度。各相關企業要根據中省要求,建立以排污許可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制度,加快推進排污許可證申領工作,做到全過程環境守法。8月底前,完成排污許可證核發和登記工作,發證率、登記率均達到100%,形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管理清單,實現本轄區所有固定污染源生態環境管理全覆蓋。對2017年至2019年已申領排污許可證的火電、屠宰和肉類加工、熱力生產和供應等33個行業企業要在承諾時限內完成各項整改問題。3月底前完成33個行業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工作,8月底前完成其他行業清理整頓工作,真正做到依法排污、依證排污、自證守法,堅決杜絕無證排污。

      (二)嚴格遵守環境準入機制。按照“三線一單”的管控要求,落實生態環境領域市場準入清單,優化企業布局優化和重污染企業搬遷。加快推進生態環境行政許可標準化,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推進環評登記表備案制。加強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對部分已編制規劃環評的建設項目,依法簡化項目環評內容。加強與部門和地方聯動,主動服務、提前介入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大產業布局項目,推進將環評中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主要內容載入排污許可證。

      (三)積極實行清潔生產審核制度。各重點工業企業要積極開展清潔生產改造,引進先進生產工藝和技術,完善污染治理設施,實現清潔生產由末端治理向預防為主和生產全過程治理轉變,通過清潔生產加快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減輕污染和保護環境。納入省市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名單的企業要按照省市時限要求及時開展清潔生產改造,上報審核評估資料,年內完成審核評估任務。

      (四)嚴格落實企業自行監測制度。各排污企業要按照項目環評和排污許可要求,建立企業自行監測制度,制定年度監測計劃,保障監測經費,及時開展企業自行監測工作,上傳監測數據,并主動公開生態環境信息,自覺接受公眾和社會監督。重點排污單位的自動在線監測設備要及時與中省監控平臺聯網,強化自動在線監控設施的運行管理,確保在線監測數據及時上傳、真實準確,傳輸有效率達到90%以上。

      (五)建立完善核與輻射安全管控制度。電磁輻射使用和建設單位(如移動、聯通、國電、地電和鐵塔公司)在建設基站的過程,要確保生態植被恢復到位。核技術利用單位要按照輻射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完善相應管控制度。生產、銷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單位,應當依法實施環評與排污許可銜接,建立完善臺賬,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市)政府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導作用,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及時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壓實落細企業生態環保責任。各相關部門要根據各自工作職責,主動承擔工作任務,增強支持服務企業綠色發展的責任意識,積極指導和幫助企業落實生態環保責任,引導企業和排污單位自覺守法。企業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主要負責人對本企業生態環境保護負總責,根據企業目標、任務、時限、責任“四張清單”(見附件)整改任務要求,及時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全面開展整治工作。并按季度向所在縣(區、市)政府和生態環境部門報告企業履行生態環保主體責任情況,真正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齊抓共管局面。

      (二)加大執法力度。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環保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群眾投訴反映強烈、違法違規頻次高的企業加密監管頻次,對守法意識強、管理規范、守法記錄良好的企業減少監管頻次,著力整治無相關手續、又無污染治理設施或不達標排放的企業。要采取綜合監管措施,使用上限處罰、強制曝光、掛牌督辦、責任追究等手段,嚴懲各類違法行為。要采取扣除退稅、區域限批、限貸等措施,在銀行、環保、稅務等誠信系統留痕,提高企業違法成本。要建立健全與紀檢、檢察部門的聯動機制,加大執法監督和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不力的追究力度。

      (三)堅持科學引領。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圍繞“一市一策”“一河一策”專家團隊駐點指導治理工作,持續開展“一企一策”“一廠一策”精準治理,及時落實專家團隊的意見和建議,解決企業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問題,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并及時采取監督監測、交叉監測、第三方監測等手段,持續開展企業排污口監測監管,分析數據變化趨勢,追根溯源,督促和指導企業開展污染治理,推進企業污染治理精準化、科學化、法制化。

      (四)強化督察考核。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結合企業“四張清單”任務要求,建立重點企業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健全驗收銷號機制,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采取明察暗訪等方式,實行全過程跟蹤,做到月調度、季通報、年總結,確保取得實效。對工作扎實、成效明顯、管理機制完善的企業給予表彰;對進展緩慢、效果較差的企業予以通報排名并抄報上級管理部門。

      (五)加大宣傳力度。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融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著力報道重點企業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過程中的先進典型,努力營造行動迅速、推動有力的整治工作氛圍。并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全面推進整治工作。各企業要積極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規政策的宣傳引導,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廣泛宣傳重點工業企業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全面實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發證及登記管理

    2017-2019年已完成排污許可核發管理的33個行業中,仍未申領排污許可證或辦理排污登記的現有排污單位,應于2020年4月20日之前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或辦理排污登記。列入《名錄)》的其他現有排污單位,應于2020年9月20日前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或辦理排污登記。
    綜合新聞2020-03-2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