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24國際零碳城市鄉村與零碳建筑大會暨技術設備博覽會(簡稱“零碳大會”)開幕。零碳大會主論壇上,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導周建斌分享了多年來對建筑及城市木廢料向固碳生物質新能源轉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周建斌表示,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勢在必行。
周建斌指出了當前生物質增加的嚴峻形勢,生物質生生不息,賴以生存的農業、林業等廢棄物逐年增加;生物質如不利用后果嚴重,腐爛發酵產生甲烷,其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并引發森林大火,造成人員傷亡、環境污染、財產損失;枯木每年釋放400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化石燃料1.15倍。
為此,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質氣化多聯產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團隊研發了一種生物質固碳氣化多聯產技術。該技術不需要外加能源,也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學藥品、助劑、添加劑等。生物質可燃氣可以替代煤炭或天然氣用來發電,也可為工業園區、企業、城鎮居民住所或大棚等供熱。
會上,周建斌做了測算,如果將100億噸農林生物質用于氣化多聯產技術與產業,可發電約8萬億度(我國目前年用電約8萬億度),減排二氧化碳約60億噸,同時生產生物質炭20億噸,固定二氧化碳約60億噸,總減排二氧化碳約120億噸,相當于我國全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這對我國甚至世界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生物質炭具有發達的孔隙結構,較大的比表面積,特異的表面官能團,同時將土壤中緊缺的氮、磷、鉀、銅、鐵、鉬等元素返回到土壤中。炭基肥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減少化肥用量30%以上,生物質炭基肥和液體肥的使用實現了傳統化肥和農藥的減量,如將10%-30%的生物質炭和生物液添加到肥料中,按照我國每年肥料用量7000萬噸計,每年可減少肥料用量1400萬噸,將大力促進農業的綠色、循環及可持續發展。(記者陶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