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風機轉了,轉了,轉了……”
8月31日上午,隨著一片片巨型葉片立于云霄,凌空旋轉,呼嘯而來的東北風,被瞬間轉化為強勁的綠色電能,傳輸至千家萬戶,匯入“雙碳”時代發展的洪流。
從開工到首臺風機并網發電,水電十一局廣西貴港市高傳風力發電項目只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待廣西貴港市高傳風力發電項目全部投產,預計實現年銷售額6000萬元,每年可節約標煤3萬余噸,減排二氧化碳近10萬噸,對改善能源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均有著重要意義。
在這一個個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后,蘊含著太多的故事。這是一群平凡人寒來暑往、日夜辛勤付出換來的成果,也是對他們努力踐行初心和奮力堅守事業的最大慰藉。
敢為人先——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廣西貴港市高傳風力發電項目,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的貴港市覃塘區南部三里鎮、五里鎮區域,總占地面積約26.5畝,工程總裝機容量為60兆瓦,共18臺風機。其中單機容量3.6兆瓦的風機2臺,單機容量3.3兆瓦的風機16臺。風機輪轂中心高度140米,葉輪直徑164米,機艙重量為116噸,共6節塔筒,單節塔筒最大重量為109噸,場內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壓站。這是貴港市首個平原風電場,也是廣西平原風機吊裝高度最大的風電項目,刷新了貴港市風電工程建設新紀錄。作為項目實施者,水電十一局二分局成為十一局國內首個新能源EPC項目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第一個,意味著沒有歷史經驗可循,同時也標定了項目的難度系數。2021年11月,風電項目部應運而生,組建成立即入駐施工現場,著手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建章立制、物資設備、保障措施等前期工作。
摸索中前進,困難中前行。項目部碰到第一個難題就是土地租用,涉及到的2鎮6村,有各種不同的訴求。項目部走鄉鎮、轉村莊、進田地,自帶干糧、早出晚歸,抱著GPS和電腦做表格、簽合同,超計劃提前完成土地協調工作,用半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同類風電項目半年都難以完成的工作,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為建立良好企地關系,項目部了解到當地大力發展以“碧荷溪谷”為主的觀光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等旅游項目,便積極對接地方政府,提前與塔筒生產廠家溝通,在塔筒顯著位置彩繪“荷美覃塘”等字樣,受到覃塘區委區政府的高度贊揚,為項目順利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加快專業力量培養,項目部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邀請經驗豐富的風電專家兩次進駐項目一線,進行專業指導和現場服務;分兩批次組織項目部相關科室人員,赴風機廠家參加風機基礎知識培訓;組織骨干前往同類型風電場開展交流學習,赴廣西靈山大懷山風電場和南寧西鄉塘界牌風電場進行實操培訓。
隨著項目的推進,項目部逐漸摸索出一套“以項目現場建設為基礎,以并網突破為重點,生產準備全程介入,對照清單快速推進”的工作思路,推動項目建設不亂、生產準備有序、并網資料收集優質高效。
自強不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晨曦微露,沐浴一縷陽光;烈日當空,拋灑一片汗水;夕陽西下,掬起一絲晚風。140米高塔,擎起意志;千萬戶燈火,輝映夢想。
緊張的工期、“精品”的壓力、炎熱的天氣,壓得人喘不過氣。項目經理朱永炯這樣感慨到。
“在追求夢想這條路上,沒有哪一步是容易的?!痹谀吧搜壑?,常常認為風機項目建設,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殊不知,在一個靠風發電的地方組裝大型設備,最基本的安裝條件就是沒有風。這樣的施工要求,難壞了項目部的每一個人。
白天等風停、晚上看設備,每10分鐘記錄一次風力等級,終于等來了沒有風、沒有雨、沒有高溫的極佳日子,18臺風機開始陸陸續續組裝。
風車塔筒高140米,整體安裝后與50層樓高度相當。長度達80.5米的風車葉片,每一次的運輸,都是對綜合協調能力的極致考驗。
生產經理楊鵬告訴我們,在風機吊裝過程中,項目人員克服了場地小、道路窄等制約起吊設備擺放和作業的不利因素影響,并且根據工程特點、施工特性,制定了嚴格的技術規范措施、質量保證措施和安全消防措施,合理安排現場施工,全面開展隱患排查,確保了風機吊裝工作的有效管控。
當所有人都想認真做好一件事時,那么這件事情將變得簡單起來。升壓站現場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樣,那就是順利發電。大家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凝心聚力,終于在8月31日如愿以償。
項目總工高元博說,在方案優化方面,項目部合理安排風機吊裝工期,進行土石方平衡規劃,將完成吊裝的風機平臺回填料運至未吊裝平臺,減少回填料采購的同時,也減少了后期的復耕量。項目部認真總結EPC風電施工經驗,積極申報科技創新、工法、QC等獎項,為水電十一局新能源建設培養一批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
項目的良好履約得到了業主負責人王軍的稱贊。他說,項目自開工以來,克服種種苦難,不到十個月便具備了并網發電的條件,在工程建設中充分發揮了央企強大的技術優勢,展現了央企的品牌實力和社會責任擔當。
用汗水澆灌的成果,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來到貴港市高傳風電項目的人,看到高標準打造的精品風機,都會不禁發出感嘆,這也是對僅用10個月就實現投產發電的工程建設者的認可。
風雨多經人未老,關山初度路尤長。在未來的征途中,這群平凡的工程人員將繼續埋頭苦干,不驕不躁,向著新能源建設更高的目標邁進。
廣西貴港市高傳風力發電項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