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火電兜底保供和調峰調頻價值凸顯,火電投資建設積極性增強,同時,產業熱度有望向上游傳導,利好設備端企業,其業績有望持續收益。一方面,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電力需求和負荷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另一方面,“雙碳”目標下能源電力行業轉型調整步伐加快,并處于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進程中,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難度更大。建議關注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哈爾濱電氣、華能國際、國電電力、華電國際等。
新能源出力受制于不穩定性,供電能力不足帶來電力缺口
雙碳目標下,新能源裝機維持高增速,裝機規模占比不斷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達到10.63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4.8%。而新能源出力受制于不穩定性,電力供應能力相對不足,從而導致多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甚至出現電力缺口,而伴隨國內電力需求量持續增加,未來全國電力供應保障壓力仍然較大,電力供需緊張地區或將進一步增加。
新型電力系統下火電保供與調控價值凸顯
保供方面,在風光等新能源出力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下,電力保供壓力仍然需要常規電源分擔,從各電源類型年平均利用小時數來看,核電、火電、水電的出力穩定性明顯優于新能源發電。其中,火電作為我國目前的主力電源,其技術成熟度較高,火電廠工程量相對偏小,建設周期較短,同時其燃料供應保障性相對較強,因此火電仍是電力供應中不可或缺的主力電源;調控方面,火電靈活性改造具有改造效果好、性價比高、周期短等優點,可以在充分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和系統靈活性,已成為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和系統靈活性的重要方式。
火電投資建設積極性增強,價值向上游設備端傳導
在火電價值被重新認識的情況下,政策對火電態度也出現轉變,強調火電“壓艙石”作用,提出要適度發展支柱性電源,保障轉型期電力供應,在雙碳目標下需要正確認識煤電的價值,加快推進明確煤電建設,保障未來三年1.4億千瓦煤電按期投產,同時盡快新增規劃煤電項目落實。從盈利能力來看,伴隨煤價、電價等相關政策陸續出臺,火電成本端與收入端均有所改善,收益保障性增強。價值強化疊加盈利改善,火電投資建設積極性增強,2022年1-7月全國火電完成投資額達405億元,同比增長70.2%,火電建設表現出復蘇態勢,同時其熱度向上游設備端傳導,東方電氣2022H1火電設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達61.99億元,同比提高45.96%,未來煤電設備端企業有望獲取更多訂單,業績持續受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