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發展儲能系統
當前,在碳中和的主題思想下,全球的能源系統正在從傳統的火力發電向可再生能源,即新能源發電為主的能源結構轉變。但新能源發電利用自然環境進行發電的模式存在較大的隨機性,以最常見的風光發電為例,其發電高峰與用電高峰存在錯峰。
電流(電能)因為其能量特性,無法以交流電流的形式直接存儲,需要“即發即用”,而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看天吃飯,因此風電、光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不需要用電的時候大量發電,在需要用電的時候產能有限”的尷尬情況,此時無處可用的電能會被棄置,也就是行業中常常被提及的“棄風棄光”。
通過成熟的儲能系統,在上述場景中被棄置的電力就可以得到保留,并在用電需求較大的時機進行釋放,達到“削峰填谷”的效果,能夠有效緩解發電壓力,也能使新能源發電更好地并入現有的電力網絡之中,實現資源的節約與高效利用。
隨著新能源發電技術持續進步及成本下降,以風儲、光儲為代表的儲能應用場景商業模式逐步成熟, 在新能源大規模并入電網的當下,為了有效利用被棄置的新能源,電儲能系統的重要性逐漸提升。
儲能系統的形態與優劣
由于電能本身的特性,電儲能系統的前提便是將電能轉化為其他便于儲存的能源并進行存儲,在需要的時候再將其轉化為電能釋放。電能在存儲過程中會產生損耗,根據能量轉換所采取的儲能技術不同,產生的能量損耗也大不相同。以形態分類,電儲能技術可以被分為物理、化學兩個大類。
在上述儲能模式中,目前最常見的儲能模式為蓄水儲能。該系統在儲能時將水從低位的池中抽取到高位,并在發電時利用高低落差推動水輪機發電,通過這種方式發電的能量儲存規模大,能量轉化基本沒有損失,是目前的一種主流儲能模式。但由于依賴高低差,且建設周期長,目前主要配合水電站進行電能的削峰填谷,是消納新能源發電的主流模式之一。
而論發展最快,最有望形成產業化的儲能系統,當屬以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為主的電化學儲能。通過電池這一可靈活配置,規?;鄬唵蔚妮d體,電化學儲能相較抽水儲能在響應速度、選址條件、建設成本、發電效率等多個領域具備較大的優勢,而成本也在日漸成熟的技術下逐漸降低,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蓄水儲能在我國仍舊占據主要地位,是國內主要的儲能模式,但是以電化學儲能的發展規模正在快速追趕。截至2021年底,國內86%的儲能市場由抽水儲能構成,而新型儲能的占比達到13%。在國內電化學儲能市場中,鋰離子電池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市場份額達到 89.7%。
儲能行業的前景與發展
隨著新能源裝機數量增加,儲能市場也在快速增長。在雙碳政策的背景下,新能源發電比例上升,地區的用電需求會越發緊張,而無論是出于投資還是出于政策,大規模建造火電廠滿足調頻需求的概率不大,因此儲能系統的發展將成為各地政府用電保電的關鍵。
日前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其中提到加強新型儲能電池產業化技術攻關,加快研發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預計在政策支持下,以鋰離子電池為首的電化學儲能發展速度將迎來提速,進而帶動整個儲能產業鏈景氣度上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