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1年,神東煤炭集團聚焦產業技術升級,深化科技創新,涌現出一批實干奉獻的科技人才,創新成果數量、質量再獲佳績,成果應用點燃公司高質量發展引擎。
高標定位布局,“國之大者”擔當。一年來,公司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當前有利的市場形勢,充分利用在行業內的優勢地位,積極參與重點項目研究,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以“國之大者”擔當推動煤炭產業科技創新。全年共開展科研項目339項,參與國家項目課題5項,開展“集團十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5項,完成科技投入和研發費用大幅增長,專利呈現井噴式增長。全面優化科技創新平臺,搭建高質量的驅動載體。特別是與華為煤礦軍團共建聯合創新中心,加快“礦鴻”系統開發和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在工信部、全國信標委新成立的礦山行業大數據標準工作組,集團與公司被確定為國家標準的制定組長單位,彰顯了公司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的創新與擔當。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方面,完成實驗場地建設及各項實驗平臺建設,并開展包括西部礦區高礦化度礦井水膜蒸餾處理技術研究等6個科研項目。博士后工作站2名博士生入站,所開展研究項目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
生產技術革新,應用成效顯著。公司潛心開展制約礦井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攻關,為建設智能綠色低碳礦區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一年來,公司各礦井全面優化礦井生產系統,全年封閉閑置巷道83.79km,減少通風設施1516道,減少用風量16800m3/min;大力推廣沿空留巷工藝,編制沿空留巷開采五年規劃,錦界煤礦等5個煤礦沿空留巷12963米,煤炭資源回收成效顯著,創造經濟價值十分可觀;破解煤矸石桎梏的發展之路,詳細編制矸石充填五年規劃,科學制定13個礦井的充填開采方案,開展洗選矸作混凝土骨料可行性研究;實施智能化礦井建設攻關項目400余項,智能礦山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成立礦壓重點研究實驗室,通過綜合治理手段,解決強礦壓災害難題,引領特大型煤炭基地礦壓災害治理技術進步。
科技成果豐碩,創新人才輩出。一年來,公司“億噸礦區數字化集中管控技術研究與示范”等2項成果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獎,“高效智能永磁直驅滾筒關鍵技術”等9項成果獲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獎,10項科技成果獲國家能源集團科技進步獎,40項“群眾創新創效”成果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優秀“五小”技術創新成果獎。公司18人被聘為第四屆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煤礦通風與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3人獲“中國煤炭工業突出貢獻總工程師”稱號,12人榮獲“中國煤炭工業中青年優秀總工程師”榮譽稱號。1人和1團隊分別獲集團“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榮譽稱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