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走進四川綿陽市游仙區仙鶴鎮洛水村,機耕路寬闊平坦、溝渠縱橫交錯、種植大棚整齊排列。“小潘,柑橘采摘季到了,你們來檢查下果園的線路設備,我好放心!”洛水村菩提莊園老板汪愛軍給村黨委書記、“網協員”潘春林打了一個電話。撂下電話,潘春林立馬聯系上供電服務站的“電管家”梁明。20分鐘后,梁明車趕到菩提莊園,對供電線路、用電設施、電纜孔洞等進行全面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有了你們這對搭檔,我們用電都不用愁了。”汪愛軍對潘春林和梁明說。
“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之后,洛水村合并了原來的高塘村,面積擴大到9.6平方千米,常駐人口增至3000多人。”潘春林介紹,“雖然如此,我們村的電力服務響應時間卻由60分鐘左右縮減到了現在的20分鐘左右。”
洛水村的供電服務響應速度成倍提升,得益于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在全省試點推廣的“村網共建”電力服務模式。在此模式下,村社干部經過選拔培訓成為網協員,協助“電管家”開展電力設備運行狀況收集、供電服務需求對接等信息類業務,執行區縣政府下放的電力設施保護、供用電秩序維護等12類行政執法權限,搭建起電力服務進村入社的橋梁。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社會建設的緊迫任務。
綿陽供電公司深入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引導黨員干部員工學習領會豐富內涵,把握實質精髓,把學習全會精神的成果轉化為服務人民群眾的實踐。
近期參加了支部學習的梁明感觸頗深:“人民群眾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要把群眾關心的每一件事情都當做大事來辦。”在他看來,作為洛水村的“電管家”,就要為民服務、解民所憂,和“網協員”齊心協力,維持好供用電秩序,保障村民用電安全。
眼下,隨著冬季用電高峰來臨,梁明和潘春林也加大了“合作力度”。他們細分村民用電情況,根據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村里的19臺變壓器、9個線路跨越魚塘的風險點、11個電力線路下有樹林的關鍵點位……潘春林定期給村里的電力設施拍照,發給梁明。梁明還給自己定下了三個目標:服務響應時間再短一些、故障處置時間再少一些、保證客戶滿意率100%。
作為國網四川電力“村網共建”首批試點單位,綿陽供電公司在“政府牽頭,企業參與,村社實施,共建共享”的思路下,已經與游仙區、安州區、鹽亭縣3個區縣及所屬8個鄉鎮兩級政府簽訂了“村網共建”協議。114個村成為了“村網共建”試點村。2022年,綿陽各區縣預計將新增近100個“村網共建”試點村,水、氣、銀行、通信、郵政等其他公共服務企業也將因地制宜,陸續加入“村網共建”。
在六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國網四川電力將持續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有關制度、辦法、規范,打磨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讓“村網共建”的畫布在全省越鋪越大,織好這張由政府、企業、村社共同參與的鄉村民生服務網,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