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通遼地區風電場綠草如茵生機盎然。 劉濤 攝

江蘇常州供電公司員工檢查運維充電樁,保障“中天電運001”號貨船完成試運行充電?! ⌒於?攝


當張北的風電點亮北京的燈,青海的光伏電能送入中原大地,不知不覺中,清潔電力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四川的招牌火鍋用上了電鍋子,長江兩岸港口船舶靠岸不見了油煙味兒,城市穿行著一輛輛新能源汽車,江南的“全電景區”讓古老村落煥發生機……能源變革的脈搏正在跳動,用電的變遷折射出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印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堅決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電網發展道路,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做國民經濟保障者、能源革命踐行者、美好生活服務者,順應形勢變化奮勇前行,扛起使命擔當接續奮進,走出了一條電網發展與生態文明相得益彰的和諧之路、創新之路,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
堅決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能源電力加速轉型,做能源革命踐行者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這既為我國經濟發展劃定了生態保護的紅線,也亮出了中國綠色發展的決心。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美麗中國,全國人民心向往之。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我國推進能源革命指明了方向。
聚焦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我國能源發展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的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在能源轉型的進程中,國家電網公司堅決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打造能源配置綠色平臺,推動電力系統、產業乃至全社會節能減排,著力解決我國能源發展問題。
多年來,從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到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轉型,從推動“兩個替代”到加快再電氣化進程,路徑持續優化,但綠色發展的核心理念始終未變。
2020年,公司黨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企改革、國企黨建、能源電力發展等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基礎上,確立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目標。
貫徹中央部署,順應時代發展,公司在戰略目標的引領下扛起使命擔當,聚焦“國民經濟保障者,能源革命踐行者,美好生活服務者”的戰略定位,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
這一戰略目標的確立,給出了電網綠色發展縱深推進的“方法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領先”,“適應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融合趨勢,加快電網全面跨越升級,推動能源互聯互通,促進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電網近年來的綠色變化,既真實可感,又影響深遠。
——大電網縱橫神州,輸送清潔電力的“高速公路”更完善。
6月29日,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投運。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用上100%綠電,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也有了“中國方案”。
自2009年1月建成首條特高壓工程,如今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十一交十一直”特高壓輸電工程。錦蘇、復奉、賓金“三大直流”,酒泉—湖南、扎魯特—青州、青海—河南等清潔能源富集地區的電力外送工程,打通了生態優勢與經濟優勢的轉換通道,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的“利劍”,多項技術創新也為特高壓輸電寫下中國創造、領先世界的注腳。同時,公司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天荒坪、蒲石河等一批工程,成為消納清潔能源、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的重要支撐。
——能源供給方式向多元化發展,綠色電能用途更廣。
在古老神奇的青海,清潔能源被賦予更多意義。到8月16日24時,國家電網將實現連續100天對“三江源”地區16個縣和1個鎮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
視角轉向東南沿海的小島——江蘇開山島。2019年6月投運的離網型海島智能微電網系統及海水淡化系統,解決了開山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守島人員的用電用水問題。紅色島,用上了綠色電。
——科技創新持續升級,新能源消納并網“利器”更強。
公司勇攀科技高峰,著力攻克千萬千瓦級風光電集群控制關鍵技術等一批新能源消納“卡脖子”技術,推動儲能、電網實時調度、虛擬同步機等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增強電網對新能源大規模接入的適應能力;強化新能源全網統一調度,提升大電網平衡調節能力;研發新能源云平臺,接入新能源電站157萬座,服務各類企業8000余家,交易規模超千億元,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注入了數字動能。
——市場化手段不斷豐富,新能源消納利用方式更活。
改革開放后,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近年來更是實現跨越式增長。2010年,我國風電裝機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2015年,光伏發電裝機超過德國居世界第一??稍偕茉丛谀茉唇Y構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在2019年年底已經占全部發電裝機的39.5%。
今年上半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域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6.9%,其中通過跨區富余新能源現貨交易提升1.1個百分點。目前,公司已建成國家級北京電力交易平臺和27個省級電力交易平臺,中長期市場化交易、現貨及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為新能源大范圍消納提供了技術支撐。
抓住機遇,放眼長遠,務實行動。守護綠水青山,國家電網正沿著綠色發展之路鞏固優勢、開拓新局。
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規劃建設綠色電網,形成綠色發展模式,做生態文明建設者
電網連著能源生產側和消費側,其自身的“綠色”程度,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十分重要。在保障更安全、經濟、清潔、可持續的電力供應的同時,公司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在電網和企業發展中貫穿環保理念,推動技術創新,堅持綠色施工,注重節能減排,讓發展前行始終伴有“綠色”印記。
環保管理“嚴”起來——公司建立了總部、省級電力公司、地市供電公司三級環保管理組織體系及環保技術監督與管理咨詢兩大支撐體系,推進環保全過程管控、全方位覆蓋和全員參與。
制度標準“立“起來——公司不斷豐富和發展環保管理制度體系,覆蓋項目前期、設計階段、建設階段、驗收階段和運行階段等各環節,實現了電網建設項目環保全過程管理。
量化考核“細”起來——公司印發《國家電網公司環境保護工作考核辦法》,詳細規定了組織機構建設、環保管理制度建設與執行、電網建設項目環保管理、環保綜合管理、電網環保技術監督等8個方面27項考核指標。
理念有傳承,行事有依據,落實有考核。從構建管理體系、夯實制度屏障到融入常態工作,“綠色”是公司工作的鮮明底色。
2014年,青藏聯網工程榮獲第八屆中華環境獎生態保護大獎。這條電力天路被組委會評價為“世界屋脊的綠色典范”,從建設之初就秉承著嚴格的環保要求:為每個塔位都量身定制了環保水保措施;在施工擾動地區全面播種草籽,最大限度恢復高原植被;針對野生動物遷徙、生活垃圾回收處理等都做足了環保功課……
不打擾古老的寧靜,守護著最初的面龐。青藏聯網工程后,川藏聯網、藏中聯網等工程相繼投運,積累下的環保經驗與理念也一再傳承。川藏聯網工程五跨金沙江,最后兩跨只為繞開竹巴龍自然保護區;藏中聯網工程為了把米堆冰川最好的風景留給后人,將電力線路架在陡峭懸崖上;阿里聯網工程穿越高寒荒漠、高原草甸、高寒灌叢等不同生態系統,首次全線采用網格式護坡,播種耐寒耐旱草籽,為高原增添綠色。
公司將綠色施工和環境治理貫穿到電網建設項目每一個階段,最大程度保護所在地的生態。
為了努力減少電網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早在電網工程規劃環節,保護高原植被及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等多項措施就被納入考量。在電網設計環節,公司優先選用原狀土基礎、高低腿桿塔設計、林地高跨等方案,減少土方開挖和樹木砍伐,并采用可重復利用設施減少資源浪費;在施工建設環節,進一步深化組部件工廠化預制加工,實行現場裝配式施工,大幅減少現場“濕作業”,在道路交通不便地區采用重型索道、直升機運輸等方式運輸物料和裝備,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環評水保驗收嚴格執行標準,全面實行植被恢復、臨時用地復耕還林。
推廣循環經濟,加強回收利用也是推動企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六氟化硫是電網應用最廣泛的電氣設備絕緣介質之一,其等效溫室效應達二氧化碳的2.39萬倍。2019年,國網河北電力六氟化硫氣體回收處理中心建成投運,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電網六氟化硫近零排放,六氟化硫氣體回收率超過96.5%。
公司開發了六氟化硫凈化處理系統,近年來累計回收處理六氟化硫氣體293.7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氣體7.2萬噸。同時,公司針對電網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變壓器油、廢蓄電池等,也實施了環境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利用。
同時,公司積極推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加裝降噪設備和動物防護設施,推行電力設施景觀設計,保護自然環境。2011~2019年,公司新建輸變電工程累計節約占地超10.59億平方米;采用緊湊型、同塔多回等技術,110千伏~500千伏變電站平均減少占地面積2%~3%;注重集成節能,每年在輸變電環節減少電能損耗超過1.5億千瓦時;采用綠色建設技術,使新建變電站在全壽命周期內節水近80%,每年可節水近100萬立方米。
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國家電網內化形成的綠色發展模式,正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澎湃動能。
大力推動能源消費革命,實施電能替代,促進清潔發展,做美好生活服務者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守住綠水青山,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盤活綠水青山,才能贏得金山銀山。
在能源消費領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飛速發生。公司始終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著力提升終端能源消費中電能的占比,圍繞居民采暖、工(農)業生產制造、交通、電力供應與消費、家庭電氣化五大重點領域,大力推行電能替代,讓人們獲得“天藍、地綠、水清”的用能體驗。
2019年冬天,北京市通州區武辛莊村村民王春峰家因“煤改電”變了樣,一聽降溫就發愁、家里堆滿大煤球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公司大力推動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地區“煤改電”,并因地制宜在西北、東北地區利用富余風電消納等市場化方式開展清潔取暖“煤改電”。
在地域廣袤的新疆,風電采暖取代了燒爐子成為新時尚;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青海省瑪多縣,縣城清潔采暖率達100%;在甘肅、重慶的高海拔山區,清潔采暖走進中小學校園,解決了山區孩子的上課、生活取暖問題……家更暖了,天更藍了,經濟環保的用能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截至2019年取暖季,公司已累計實施792萬戶居民“煤改電”,采暖面積達7.06億平方米,近三年相當于在居民冬季取暖領域減少散燒煤205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659萬噸。
視角延伸至航運繁忙的河道,交通電氣化、清潔化的實踐從陸路拓展到水路。2013年,公司將港口岸電作為電能替代的重點領域大力推進,助力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
從重慶到湖北宜昌的華夏神女2號游輪每周二凌晨靠泊三峽壩區秭歸港。岸電的清潔與便捷受到船員們的歡迎。2019年,公司全力打造了三峽壩區岸電實驗區,創新研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解決了長江岸電水位落差大、離岸距離遠的難題,實現了三峽壩區核心區77千米內岸電設施全覆蓋。實驗區投運以來,已為2865艘次客貨船舶接用岸電,替代燃油1138.1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物排放3585噸,節約船舶用能成本387.4萬元。
電能替代從岸電向水上延伸——5月8日,長江流域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貨船“中天電運001”在江蘇常州成功試航。據測算,內河10萬艘船舶的電氣化可帶動船舶設計、建造、改裝及充電設備等產業發展,產值將超千億元。
目前,公司已在東部沿海29個重點港口碼頭建成投運岸電設施97套;在京杭大運河沿線碼頭和水上服務區建成投運岸電設施195套,基本實現全覆蓋;預計到2020年年底,基本實現長江主要港口碼頭岸電全覆蓋。
碼頭岸邊,藍天碧水。公路延展,綠意正濃。
4月,乘“新基建”東風,公司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今年將新增充電樁7.8萬個。這為彼時正值復工復產關鍵時刻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注入“強心劑”。
多年來,公司深耕新能源汽車產業服務領域,建成“十縱十橫兩環”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充電網絡布局向鄉村延伸;構建了全球覆蓋范圍最廣、接入充電樁數量最多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積極破解小區充電難題,探索電動汽車參與需求響應的車網互動(V2G)模式。
企業不僅是綠色發展的踐行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電能替代在工業、物流、城市建筑等領域的縱深拓展,衍生出新的服務模式、產品形態,國家電網也在新的經濟生態中探索形成了“供電+能效服務”,致力于促進全社會能效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如今已是宜居宜業宜游之地,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49598元。湖州供電公司創新建設生態配電網,加快鄉村電氣化進程,與鄉村轉型同步升級。而在蔬菜基地山東壽光,智慧用能正在推廣,讓種植、養殖戶省時、省力,又省心、省錢。
綜合能源服務是滿足多元化能源生產和消費需求的新型能源服務模式,為廣大市場主體帶來更多智慧體驗。上海電力大學臨港新校區通過綜合能源服務,可降低能耗20%以上。福建鳳竹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用上“私人定制”的能源管理系統,預計每年可為企業園區節省350萬元用能成本……
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加速形成,生態紅利持續釋放。
截至2020年7月,公司已累計推廣實施電能替代項目27萬個,替代電量792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散燒煤4.4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7.90億噸,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塵污染物2.51億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種生機勃勃的力量正在茁壯滋長,一段綠色發展的旅程正在開啟,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電力始終在線、始終堅守。
當縱橫神州大地的電網錯綜交織,涌動在生活中的綠色電能豐沛充盈,產業轉型升級的智慧用能愈發高效,電力與綠水青山的故事,正向更寬廣的遠方走去,在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高質量發展畫卷中,展現更加動人的色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