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應用自主開發的精準扶貧評價系統,通過統計貧困戶相關數據,準確評估出疫情防控期間貧困戶外出務工和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受到的影響以及貧困戶返貧的風險,并構建模型,形成返貧風險評估報告,為不同風險等級的貧困戶制訂精準幫扶措施。
通過該評價系統的監測,國網山西電力以獲得的返貧風險指數等數據為參考,為83名貧困人口落實就業崗位,購買價值72萬元的滯銷農副產品,幫助捐建的3個扶貧車間全面復工。
目前,國網山西電力已收集所屬各單位幫扶的6822戶13191名貧困人口的信息,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檔案、用電戶號等。該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每月以戶為單位,按照工資性收入等4種類型劃分收入來源,測算、統計貧困戶收入,將得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錄入該評價系統。
該系統通過各駐村扶貧工作隊報送的數據,得出戶、村、縣、市四級“脫貧指數”。該指數可直接反映貧困戶人均收入與當年脫貧標準指導線間的差距,是能否實現穩定脫貧的硬性指標。指數越大,該戶脫貧情況越穩定;指數越小,該戶脫貧難度越大。扶貧工作人員通過“脫貧指數”可精準定位存在返貧風險的貧困戶,并劃分風險等級,幫助找準存在返貧風險的原因,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幫扶。
“我們建立了精準扶貧評價系統和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為貧困戶‘精準畫像’,提升返貧風險管控能力。”國網山西電力營銷部相關負責人說。
通過該系統的監測,國網山西電力定點幫扶的營盤梁村貧困戶張永軍、楊愛英的脫貧指數偏低,分屬重度殘疾戶和老年戶。駐村扶貧工作隊開展分析,針對張永軍重度殘疾等情況,重點幫助他的妻子和女兒打工增收;安排楊愛英擔任村保潔員;同時為兩戶貧困戶辦理了低保手續,實行兜底救助、有效幫扶。
精準扶貧評價系統還可監測、管理光伏扶貧電站等項目。光伏扶貧是山西省最大的產業扶貧項目,也是收益最穩、見效最快的扶貧項目。該系統可對接供電公司的營銷基礎數據平臺,及時掌握幫扶貧困戶光伏扶貧電站運行和收益情況,對發電效率低和收益支付不及時的電站發出預警,督導國網山西電力所屬各單位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該評價系統通過分析幫扶貧困戶用電指數,可輔助了解脫貧狀態,提升“脫貧指數”判定的精準性。“我們從同期用電量對比、電費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和家庭成員人均用電量三個維度分析貧困戶家庭用電情況,通過電能利用的指標輔助了解幫扶貧困戶的脫貧情況。”國網山西電力營銷部農電處處長焦廣旭介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