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4月17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承擔的“高適應性智能電能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成果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組織的技術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成果在電能表復雜環境下高可靠運行、電網智能感知與互動、大規模精益生產和協同檢測技術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多樣,智能電能表運行環境復雜,種類繁多,運行可靠性和質量一致性難以保證。2008年1月,“高適應性智能電能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團隊針對智能電能表大規模應用難題,率先提出了計量與時鐘高準確度算法和可靠性評估試驗方法,設計了用電信息互操作協議,構建了智能電能表系列技術標準體系,突破了大規模生產與檢測的技術難題,提高了產品一致性和產業化的質量與效率,將智能電能表型式從1491種壓減至4種。
目前,該項目成果應用于國內多家省級電力公司、300多家電表廠和巴西、沙特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動了核心元器件國產化,在服務電網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產生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截至目前,該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57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5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