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在220千伏雙港變電站,天津電力信通公司通信建設運維中心黨員突擊隊完成了調度交換設備的安裝調試及業務割接。此前,隊員們完善改造方案,分析風險隱患,保障了該站調度交換設備改造工作順利完成。
天津電力信通公司通信建設運維中心負責天津市22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通信系統的建設和運維工作,共有黨員39人。該中心黨支部組織黨員突擊隊攻克改造項目難點,推動黨員責任區協同聯動提升檢修效率,激勵示范崗黨員帶頭開展信通技術創新。
黨員突擊隊攻克改造項目難點
4月2日,在濱海供電公司調控通信機房,天津電力信通公司通信建設運維中心黨員突擊隊開展天津調度交換網改造施工復勘,確定機柜位置和電源引入位置,核查通信機房業務運行情況。
天津調度交換網服務于電網生產調度,是確保天津電網安全生產運行的重要通信網絡。該網部分設備服役時間達13年。3月,天津電力信通公司啟動實施天津電力調度交換網改造工程。該工程改造內容涉及78個變電站,8大類434臺設備。
圍繞天津電力調度交換網改造工程,天津電力信通公司通信建設運維中心黨支部確立“黨建+電網調控”項目,成立黨員突擊隊,聚力開展項目攻堅。為高效推進項目,黨員突擊隊隊員深入分析項目工作量,結合業務覆蓋區域和工作內容特點,實施重點任務網格化管理。
在項目勘查階段,黨員突擊隊隊員開展業務核對和方案推演,做到“一站一案”,分項推進設備安裝與業務割接,保障了每個改造現場的施工質效。在改造工程實施過程中,隊員應用了自主研發的新型音頻配線架測試線。測試線首端適配各種品牌的音頻配線架,同時牢固聯接音頻配線架,無需人工固定,尾端可引出孔洞,便于鱷魚夾夾住或明線纏繞。這一工具可快速完成通信線路通道割接測試。
3月以來,天津電力信通公司通信建設運維中心黨員突擊隊已完成構建一體化調度交換網管理體系;按計劃完成500千伏北郊、東麗等31座變電站的調度交換網設備安裝調試工作;完成濱海供電公司調控通信機房、220千伏孟港后變電站等匯聚站點綜合接入設備(IAD)終端接入設備9臺。
黨員責任區聯動提升檢修效率
天津電力信通公司通信建設運維中心黨支部以“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業務”為著力點,結合業務覆蓋區域和工作內容特點,組織黨支部書記、黨員包保重點任務,設立管理、實施、安全、項目管控、資產管理等10個黨員責任區。在具體業務實施時,該中心黨支部將黨員實施責任區按照運維責任地域歸屬劃分為核心、東、南、西、北5個黨員實施責任區。實施責任區黨員合作聯動,安全高效地推進天津電力調度交換網改造工程建設。
5月5日,天津電力信通公司通信建設運維中心黨支部南部實施責任區黨員帶領相關施工人員完成220千伏上古林變電站的調度交換網改造升級,順利割接了該站二、三級網調度電話等12條調度交換業務。
按照業務割接清單,該中心黨支部東部實施責任區、南部實施責任區、核心實施責任區的黨員緊密合作開展割接測試。南部實施責任區黨員在220千伏上古林變電站放棄常用的單站割接法,采用了雙端割接法開展改造升級工作。東部實施責任區黨員配合完成互聯站點220千伏孟港后變電站的割接。核心實施責任區黨員配合完成網管配置調試。這一方式節省了大量業務核對時間,將改造工期由4天壓縮至2天,進一步提升了檢修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7月12日,圍繞優化施工工藝提升設備健康運行水平,各責任區黨員開展調度交換設備板塊分布式供電設計研究,使電路板內鑲鈴流發生器的電壓轉換可在各個板卡內實現。他們還提出為設備配置插槽前面板的做法,以此提高設備通風散熱性能,提升了新投運設備的健康運行水平。
截至8月5日,各責任區黨員協同聯動解決難點問題7項;實施責任區黨員對天津電力調度交換網改造工程的變電站通信設備改造工作完成量過半;資產管理責任區黨員實施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回收拆舊板卡198塊,回收利用率達98%以上。
黨員帶頭開展信通技術創新
6月30日10時,在國網天津電力中心機房,天津電力信通公司通信建設運維中心黨支部示范崗黨員張宇辰對220千伏張貴莊變電站調度交換網設備進行數據配置,為調度人員發布調度指令提供技術支撐。張宇辰在當天的數據配置工作中首次使用了他與同事開發的天津核心交換機房綜合資源管理系統。借助該系統,他們大幅縮短了數據配置時長。
4月,張宇辰與同事開始開發天津核心交換機房綜合資源管理系統。該系統面向固化業務場景,具備日常業務管理、基礎數據查看、基礎數據配置、查詢統計、系統管理五個模塊,可通過錄入模板,規范各類字段的錄入標準,便于數據統計和查詢。
天津核心交換機房綜合資源管理系統為實際出線表、橫排列表、豎排列表、電話號碼列表等多個具有邏輯關聯關系的表單設置了智能化聯動功能,提高了運維保障工作效率,解決了單一業務變更時需要手動修改多個表單的問題。該系統投入使用以來,數據配置業務響應速度提升1倍,運維效率提升2倍。
在示范崗黨員的帶動下,天津電力信通公司通信建設運維中心黨支部38名黨員積極參與通信運維智能化創新,推進通信移動運維模塊在“i國網”APP上線工作,持續保持方式反饋率100%;開展智能化運維探索,在5座220千伏變電站安裝調試通信蓄電池遠程充放電裝置并試驗成功;創新繪制完成34座變電站的通信光纜路徑示意圖等工作。(唐大童 王彥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