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網 > 黨政文化

    南方電網廣州電力展示館:貫穿百年電力記憶,廣州電網在此發端

    廣州日報發布時間:2023-10-31 12:10:25  作者:楊朝露 戚玥

      沿著越秀區泰康路由西向東前行,珠江沿岸,海珠橋畔,一棟嶺南特色的騎樓建筑安靜坐落在廣州傳統中軸線。放眼望去,連廊雕柱將現代與古典融合,滿洲窗為騎樓畫壁添上幾筆典雅之美。

      華安樓,這座擁有87年樓齡的歷史建筑曾是海珠廣場一帶最高的地標建筑。近百年來,華安樓歷經戰火硝煙和歲月洗禮,先后承擔過辦公樓、電臺、調度大廳、儀表工場、營業廳、商場、酒店等用途。一樓大堂曾作為早期營業廳,承載了一代廣州市民用上電、交電費的時代記憶。華安樓見證、記錄和傳承了廣州乃至華南地區的用電歷史和電力企業文化,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滄桑巨變,被廣州電力人譽為“廣州電力祖屋”。

    復原的儀表工場

      2016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將華安樓列為第三批歷史建筑。為了用好紅色資源,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于2016年開始對華安樓進行全面的修復加固及活化改造,將其打造成為電力綜合展館——廣州電力展示館。

      如今,廣州電力展示館已獲評首批中央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也是全國少有獲得中央、省、市級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認定的電力綜合類展示館。

    華安樓外景

      輝煌起點:華安樓建成時曾風靡一時

      華安樓建成于1936年,“華安”二字取自“保中華平安”,由上海華安合群保壽兩廣分公司購地建造。華安合群保壽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純粹華資的壽險公司。1926年,該公司建成上海標志性建筑物“華安大廈”。1933年,華安合群保險公司在各大城市設立分公司、經理處90多家。在這一時期,因廣州地區的經營漸佳,該公司決定在廣州建造一座與上海華安大廈相似的大樓。據材料記載,“經三年之訪求,最終乃獲現在建筑新廈之地址,斯位于市區之正中,前臨泰康路,后通前部街……”最終,華安樓定址在當時的城市中軸線和市中心位置,即如今的泰康路162號。

      1933年,華安樓正式定址。2年后,開始建筑大樓。建造任務交由廣東信托公司承攬,公司實業部和廣州市工務局登記建筑師黃玉瑜具體擔綱了華安樓的建筑設計業務。黃玉瑜是廣東開平人,早年前往美國留學,1925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筑系,是中國近代第一批學成海外的建筑師之一。作為一名極具愛國熱情的建筑師,他毅然放棄在海外的事業回到廣東,決定以專業所長報效國家。

    20世紀30年代的電表

      1936年,華安樓落成竣工,是座將新哥特式風格和嶺南騎樓風格相結合的特色建筑。建成后,作為華安合群保壽公司投資建設的商業公寓大廈。

      彼時的華安樓客似云來,不僅作為華安合群保險公司的營業辦公點、以及華安公寓的酒店部和餐廳,也因受到律師、醫生的青睞而被選作律所、診所場地。當時的歐亞航空公司亦在華安樓設辦事處。在那個電還是稀缺品的年代,華安樓還安裝了電梯。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洗禮,如今漫步在修葺后的廣州電力展示館,依舊能觸摸到墻壁上,當年加裝電梯的痕跡。

      幾經波折:華安樓見證炮火中的歷史

      華安樓的輝煌延續了不到兩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國家陷入動蕩之中。不久,日軍對廣東發起轟炸。據1938年6月6日《工商日報》記載,1938年6月5日日軍對廣州發起無差別空中轟炸。繁華市中心的商店、民居樓、學校、醫院、幼兒園無一幸免,海珠橋畔一帶(今海珠廣場一帶)更是幾乎被夷為平地,華安樓成為戰火中得以幸存的建筑之一。

      1938年,日軍炸毀了海珠橋,致使海珠橋永遠喪失了中段開合的功能。日軍攻入廣州,致使廣州經濟社會、民族工業遭到極大破壞,電力工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在民族危亡之際,華安樓的設計師黃玉瑜毅然加入抗戰中。他以自身技術所長加入中央雷允飛機制造廠,負責云南瑞麗廠區的建筑設計工作。1942年5月,因日軍轟炸,黃玉瑜在云南保山壯烈殉國。

      1945年9月16日,廣東侵華日軍受降儀式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并簽下投降書。坐落在珠江北岸海珠橋邊的華安樓,目睹了滾滾硝煙,見證了抗戰勝利的喜悅,也迎來了新的使命。1947年至1949年,勝利電臺臺址就設在華安樓五樓“勝利”二字即取自“慶??箲饎倮?rdquo;。

      然而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充斥著炮火和硝煙。1949年10月,海珠橋被國民黨攔腰炸斷。隨橋跨江的電線隨之毀壞,爆炸波及五仙門發電廠,發電機被震壞而停機。“國民黨炸毀海珠橋的前半個小時,我剛好從海珠橋經過。那時我還沒進電業局,年紀很小,生活所迫作了小販,經常擔著籃筐,去大塘擔了些水果賣,那時我住在同福路那邊,海珠橋是必經之路。我回到家剛剛坐下,海珠橋就爆炸了。”廣州供電局退休職工彭合和在15歲時親歷了這段歷史。

      “與電廠共存亡!”在中共地下黨的組織領導指揮下,廣州電力工人們成立了“工人糾察隊”和“護廠隊”,冒著敵機空襲的危險,投入搶修工作,竭盡全力地保證電力設備完好地歸還到人民政權的手中。當晚,廣州城在一片光明中迎來了解放,隨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廣州部隊派出軍官小組,接管了電力部門。華安樓佇立在泰康路上,也見證了解放軍進城的歷史一幕。如今,這段歷史被制作成紀錄片《護廠運動》,在廣州電力展示館專區播放。

    仿真電纜隧道

      紅色血脈:華安樓蛻變為“廣州電力祖屋”

      1950年9月24日,廣州電業管理處搬遷至華安樓。由此,華安樓正式開啟了其作為廣州電力生產調度、營業和辦公場所的,長達30余年的電業生涯。

      1952年10月14日,中南工業部廣州電業局正式成立。時任中南工業部副部長的曾志同志兼任廣州電業局第一任黨委書記、局長。當時,曾志同志的辦公室就設在華安樓。曾志同志是從井岡山走出來的紅軍女戰士,是中國共產黨組織戰線杰出的領導者。

      那時,曾志同志常乘坐3路公共汽車前往華安樓上班。在華安樓,作為黨委書記的她,會定期給工人們上黨課。在任兩年四個月里,曾志同志抓安全、促生產,帶領廣州電業揚帆起航,為南粵大地的電力事業注入了紅色基因。

      華安樓作為當時的廣州電業總部,見證了廣州乃至廣東電力工業發展史上許多的重要節點。1952年,廣州西村、五仙門電廠統一頻率聯網運行后,廣州電網形成。中南工業部廣州電業局成立后設調度室,位于華安樓二樓東北側。電力調度是電力工業的核心部門,被譽為電網的“大腦”和“指揮官”。廣州電網電力調度的歷史,正是從華安樓發出的第一次調度指令開始。

      由于華安樓親歷了廣州電力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奮斗歷程,見證了中國電力工業揚帆起航、蓬勃發展的偉大成就,因此,華安樓也被譽為“廣州電力祖屋”。

    復原了以前收電費的場景

      榮光再現:華安樓重生為電力綜合性展示館

      2016年6月2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將華安樓列為廣州市第三批歷史建筑,屬重要史跡分類。同年,為保護歷史建筑,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的作用,促進歷史建筑合理利用,在廣州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廣州供電局以“修舊如舊”為原則開始對華安樓進行修葺活化,充分發揮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如何克服歷史建筑的空間限制,活化為現代的展示館,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難題。廣州供電局聯合近40個部門單位,集結逾300人之力,成立專項工作團隊挖掘華安樓的歷史和電力血脈,將其規劃成一座電力綜合性展示館。

      華安樓是哥特式建筑整體呈“凹”字形,還采用七道連排式圓拱門廊設計。為重現華安樓風貌,在修葺過程中專項工作團隊采用局部拆建和功能置換等方式,保留了建筑外觀的裝飾線條,內部再現了中西交融的西式拱券,甚至還保留了始建于1936年的木制樓梯扶手。

      在專項工作團隊的設計和考量中,“活化”是工作的重點。為了將活化部分與整個展示館的功能相得益彰,專項工作團隊將建筑本身的柱子、天花、窗戶、露臺作為活化改造的重點。全館共有柱子437根,屏幕、展示柜、展板……柱子在不同的展區與展示內容融為一體,既修飾了柱子立于區域中央的突兀,又充分開發了柱子的功能。在展示館參觀,可以看到柱子被活化為展示柜擺放書籍,看到柱子上被雕刻出電力工人的模樣,點亮萬家燈火。

      在窗戶的活化部分,整個展示館有推窗195個,專項工作團隊結合各樓層主題設計元素,將其設計為滿洲窗的樣式。當夜幕降臨華安樓華燈初上,195個色彩斑斕的滿洲窗在燈光中仿若點點霓虹流光溢彩,漫步泰康路,便更添了縷縷浪漫。

      漫步展示館內,隨處可見歷史物件。一本1959年編制的《供電手冊》記錄了當時電網的網架結構和設備情況,展現了20世紀50年代電力工業發展的歷史圖景,是非常寶貴的工業遺產物項;一顆1968年收到的“芒果”,傳遞了毛主席對于全國工人階級的關懷;一方營業大廳場景,重現了街坊繳費的童年記憶;一片1936年建造初期的空心磚,在觸碰到的一瞬間仿佛穿越回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個年代……

      注入繡花功夫,打撈歷史碎片、結合時代主題,華安樓在修復中將5000平方米的展廳合理規劃設計,一樓至七樓分別打造為不同主題的展廳,并把天臺打造為休閑空間。“我們在保留華安樓核心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賦予其‘電力展示館’的使命與功能,展現百年電力史和電力工業發展面貌,實現其價值的活化。”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電力展示館運營管理中心副主任高劍輝介紹道。

      2019年,廣州電力展示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展示館以百年紅色電力史為主線,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強的電力綜合展示館。自開館以來,展示館迎接了數以萬計的公眾在此參觀、實踐、打卡。

      貫穿百年記憶,廣州電力展示館深度呈現了行業發展的全貌,再現了百年電力輝煌奮斗史,展現了百年電力助力千年商都,點亮萬家燈火的動人華章。

    20世紀70年代電力工人的裝備

      附:遺產名片

      南方電網廣州電力展示館(華安樓)

      歷史沿革

      華安樓建于1936年,由我國著名愛國建筑師黃玉瑜設計而成。造型典雅,以摩登式(早期現代式)風格為主。1937年1月10日,華安合群保壽兩廣分公司“華安樓”舉行落成典禮。曾為廣東省政府新聞處主辦的勝利電臺辦公處。1950年底,廣州電業管理處遷入華安樓,華安樓成為廣州電力工業系統早期的辦公場所。

    電力展示館里的老報紙

      價值特色

      歷史價值:1950年廣州電力系統首個生產調度、營業、辦公場所,見證、記錄了廣州乃至華南地區的電力工業發展史和文化。曾是廣東省政府新聞處主辦的勝利廣播電臺臺址。廣州電業局第一任黨委書記、局長曾志同志的辦公室就設在華安樓5樓。成立全國首個“三八”女子帶電作業班。華安樓也被譽為“廣州電力祖屋”。

      藝術價值:華安樓是我國較早使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成的多層公寓建筑,我國著名愛國建筑師黃玉瑜設計。

      社會價值:廣州電力展示館收藏了從清朝至今超過百年歷史的生產工具,全面展示了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歷史,以及新時代電力工業發展的新成就,具有較好的社會影響力與教育意義。

      科技價值:館內設置了豐富的科普內容和多樣化的電科宣教設施。公眾可以近距離接觸“西電東送”大沙盤等國之重器,通過VR技術沉浸式感受從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到用電的“一度電的旅程”,在“好奇電學堂”科普專區參與電力實驗、學習電力科學知識。

      現狀保存和使用情況

      目前華安樓樓體外觀與風格保存良好,內部改造也在保留原有格局、構造和裝飾的基礎上進行修繕活化,是廣州市第三批歷史建筑。

      活化利用情況

      目前華安樓已改造為廣州電力展示館,收藏了清朝、民國、新中國成立后珍貴的電力工業相關物項,展示了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史,發展了電力展覽、研學教育、科技體驗育等多種功能。是全國電力系統少有的利用歷史建筑、工業遺產活化改造為企業展館的案例。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朝露 通訊員:戚玥  圖/記者:邱偉榮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