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小元,山西臨汾供電公司城區供電中心帶電作業班班長,高壓線路帶電檢修高級技師,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特級勞動模范、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國網工匠等榮譽。
3月24日,在山西臨汾市堯都區,臨汾供電公司城區供電中心帶電作業班班長劉小元帶著班組員工鄭帥帶電組立因外力破壞受損的10千伏五一中線東支線06號桿。
10千伏五一中線東支線為周邊小區570戶居民供電。如按照常規的方式立桿,需要五一中線東支線全線停電才能操作,會影響居民正常用電。3月23日勘查現場后,帶電作業班決定采取帶電作業的方式立桿。該作業屬于三類復雜性帶電作業項目,難度高、危險系數大。3月24日,劉小元他們用時3小時完成此次作業。
從2011年第一次開展帶電作業以來,劉小元從事帶電作業工作已有12年。這些年,他帶領帶電作業班員工先后開展帶電作業6900余次,累計減少停電時間2.07萬時·戶。
立足現場實際動腦解決難題
在12年的帶電作業生涯中,劉小元遇到過許多次現場條件復雜、特殊的情況。他根據具體情況創新作業方法,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
2014年6月9日,一只風箏的風箏線纏繞在了10千伏科委巷線26號桿上,影響線路安全穩定運行。劉小元帶領帶電作業班員工趕往現場帶電處置缺陷。因纏繞位置靠近人行通道一側,絕緣斗臂車無法在狹窄的通道上放置4個液壓著力支腿,只能停在離風箏較遠的線路另一側。當絕緣斗臂車升至作業位置時,現場多回路架設的線路讓劉小元他們犯了愁:線路間距狹窄,風箏離得遠,強行摘取很容易發生人身觸電事故。
“當時的情況只能放棄帶電作業,選擇全線停電的方式摘取風箏。但這條線路為世紀百悅商場和解放路小學供電。我想著盡可能用帶電作業的方法解決問題。”劉小元說。他靈機一動,決定借鑒修剪高處葡萄藤枝葉工具的原理制作一個臨時工具。他用絕緣膠布將剪刀刀柄和刀身裸露的鐵質部分纏繞好,然后把剪刀一側握手與絕緣操作桿固定,再在另一側拴上繩子,拉動繩子剪斷風箏線。風箏落地,隱患消除。
2021年4月15日,劉小元帶領班組8名員工對10千伏西蘆線主干線35號桿開展帶負荷安裝柱上開關作業。作業過程中,他安裝好柱上開關,并在柱上開關兩側引出引線,依次將兩條引線連接在主干線與分支線上,讓它們與待檢修設備形成并聯。然而,他用鉗形電流表測量各點電流來判斷柱上開關是否分流正常時,發現原分支引線電流是28.85安,柱上開關引線電流為25.46安。理論上講這兩相電流數值之和應該等于分支線電流,但分支線電流只有5.05安。在不確定搭建的柱上開關回路是否連接良好的情況下,劉小元不敢拆除待檢修設備。經過一番思考,他轉變了思路,增加了線路中需測量的點,嘗試從主干線整體考慮電流數值,不再單看柱上開關引線電流數值。仔細測算后,他發現主干線電流數值等于兩條分支電流數值之和。有了客觀的數據做支撐,劉小元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開始實施拆除作業,并順利完成帶負荷安裝柱上開關作業。
多年來,劉小元和帶電作業班員工努力為客戶提供零停電感知服務。
幫助昌都組建配網帶電作業隊伍
2021年12月21日,海拔3500米的西藏昌都,劉小元和臨汾供電公司同事程澤明在距離地面18米的高空對10千伏恩水線開展帶電接分支線路引線工作。這次作業幫助昌都供電公司實現了配網帶電作業“零突破”。
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決定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援藏幫扶工作。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接到任務后,制訂了專項幫扶工作方案,持續多年派出多支援藏幫扶分隊。劉小元和帶電作業班其他5名員工組成的帶電作業分隊是其中一支。他們于2021年12月上旬前往昌都,開展為期半個月的專項幫扶工作。
昌都海拔高、地廣人稀,配網線路平均長度在100千米以上。因地理環境特殊,昌都供電公司一直未開展過配網帶電作業,也沒有專業的配網帶電作業隊伍。2021年12月11日,抵達昌都的第二天,劉小元他們克服了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不適,第一時間投入帶電作業技術幫扶工作。
此后的5天里,他們根據作業區的不同海拔,修正了各類空氣與固體絕緣的安全距離和長度,并通過實地調研對昌都帶電作業基地建設提出了建議。鑒于電氣設備種類多樣,桿上設備布置差異較大,他們與昌都供電公司相關技術人員溝通后,編制了《昌都供電公司帶電作業現場安全措施及標準化作業指導書》。劉小元還多次組織昌都供電公司員工進行模擬演練,為實際開展高海拔帶電作業作準備。
“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對配網帶電作業有了很深的認識。在劉老師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單位有了專業的配網帶電作業隊伍。能成為其中一員,我很自豪。”昌都供電公司員工洛松塔新說。
劉小元離開昌都后,洛松塔新他們遇到問題還是會打電話向他尋求技術指導。
帶領團隊研發39項創新成果
3月17日,帶電作業班員工郭春虎利用跌落開關快速短接裝置,順利完成10千伏土佳坡線震江沙石廠支線01號桿熔斷器帶電更換作業。郭春虎使用的跌落開關快速短接裝置是劉小元帶領班組員工于2020年研發的一項成果。帶電作業人員利用該裝置,能在變壓器不停電的情況下,快速更換跌落開關保險絲。該裝置曾獲得山西省“五小”競賽二等獎。
劉小元開展創新是從2014年7月開始的。當時,10千伏平陽南線21號桿出現一處隔離開關絕緣子破損隱患,需要更換柱上隔離開關。由于操作位置小且找不到合適的絕緣物做擋板,劉小元和同事無法開展帶電作業,只能實施停電作業。
“很多居民因為天氣炎熱紛紛催促加快速度搶修。那時我就在想,能不能研發一個工具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劉小元說。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白天工作,晚上有空就研究。經過反復論證,他成功研制出改進型絕緣擋板。這個擋板適用于多變的現場環境,可以在不限制帶電作業人員手部動作范圍的情況下阻隔帶電體。
劉小元從這次創新中獲得了成就感,走上了技術創新的道路。2014年,他聯合同事研發了10千伏帶電作業絕緣電阻測試儀,實現了對絕緣工器具電阻的快速準確檢測。2015年,他和同事成灝等人發明了帶電清理異物專用工器具。該工具能模仿人手抓取的方式摘取導線上的異物,目前已在國網山西電力推廣使用。
8年間,劉小元帶領班組同事共研發39種帶電作業工器具,其中12項成果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崔菁 趙亞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