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31日,山西電力雙邊現貨市場在全國率先連續平穩試運行一周年,成為國家電網經營區內啟動試運行時間最早、結算試運行時間最長、市場主體類型最全的雙邊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期間,電網運行安全,市場運營平穩,驗證了規則體系、技術支持系統和運營管理模式的適用性,在保障電力供應、促進新能源消納、提高電網效率、推動管理優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記者日前從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了解到的。山西電網是西電東送、北電南送、水火互濟、特高壓交直流混聯、含較大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外送型電網,電源種類多樣,有500余家發電企業,近200家用戶側市場主體。
在市場主體上,山西電力現貨市場涵蓋全部省調火電、風電、光伏企業和售電公司;在交易方式上兼顧安全、綠色、經濟,做到“省內+外送”全電量優化、新能源優先出清;在市場體系上,現貨市場與中長期市場、輔助服務市場三位一體、緊密耦合,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和安全保供。
通過實時市場供需變化,現貨市場可以發現電力在不同時段的價值,以實現“現貨交易發現價格、中長期穩定收益”的改革目標?;痣娖髽I通過自主報價形成出力計劃;新能源企業通過提高預測精度尋找消納空間,提高度電收益;售電公司通過推動用電負荷向柔性可控負荷轉變;電力用戶通過調整自身的用電行為,電力消費轉向“自適應”模式。
試運行期間,現貨市場對供需反應靈敏,分時價格最高達到1.5元/千瓦時,可有效激勵火電、燃氣機組頂峰發電,引導電力用戶移峰填谷,提升電力保供能力。2021年電力供應緊張時期,山西電網日均增加發電能力約200萬千瓦,最大降低尖峰負荷約90萬千瓦。
現貨市場有效促進新能源消納。通過優先安排新能源發電空間,并融合現貨市場與調峰輔助服務,引導火電機組讓出發電空間,山西電網新能源消納空間最大增加500萬千瓦,新能源增發電量31億千瓦時。
現貨市場還可有效提高電網運行效率,通過現貨節點電價機制,準確及時發現電網阻塞位置,量化電網時空價值,便于針對性優化電網運行方式,精準引導電網規劃發展。(記者 梁曉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