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基礎設施聯合服務、“高級經理團隊”、“信用+”服務模式、“定制化+數字化”綠色工業園區、“穗碳計算器”、“綠色電力貸款”……今年廣州用電營商環境以“百年電力服務千年商都”為主題,通過打造“五個一流”,進一步凸顯廣州政企聯動、數據賦能、敢為人先、扎實落地的辦電特色。
11月3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與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聯合發布《服務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推動用電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并宣貫《廣州市供用電條例》。
《行動方案》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出發點,以“打造國際一流用電營商環境”為總體目標,發揮“環境可持續”和“數字化應用”兩個核心驅動作用,通過5個方面23項工作舉措服務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廣州市供用電條例》(下稱《條例》)作為全國第一部城市綜合型地方性電力法規,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為解決城中村用電困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問題提供了法律遵循。這標志著廣州率先開展“獲得電力”領域立法,以法治思維驅動“獲得電力”改革不斷向前,更是為《行動方案》提供堅實的法制支撐。
立法引領 謀劃發展
華南區域首部綠電立法率先施行
千年商都,如何煥發“老城市新活力”?電力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面臨著市場化改革、供需關系多元化、供用電秩序失衡等現實問題。
“《條例》不僅吸納了多年來廣州地區供用電領域形成的成熟機制和做法,也對部分難點問題進行了大膽的制度探索創新。將近年來為優化用電營商環境而推出的一系列有效舉措固化至條例,將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融入至條例當中。”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副主任蔣晉介紹。
《廣州市供用電條例》是華南地區首部綠電立法,在法律層面上為優化用電營商環境提供法律遵循,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條例》中首次提出綠色原則條款,首次將清潔能源設施設備接電并網條件納入電網專項規劃,為踐行綠色轉型使出“連環招”。政企聯動各區積極探索城中村供電設施建設用地落實本地化機制,為破局城中村供電用地、用房難題下好“先手棋”。通過立法統籌新、改、擴住宅小區、產業園區等公共區域規劃建設充電樁,細化保障電費收繳秩序,打出解決民生關切問題的“組合拳”。
產業升級 電力先行
主動服務 項目“拿地即開工”
在廣州金融城東區,中建四局承建的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作為首個在金融城東區開工建設的企業,廣州天河供電局充分發揮“主動辦”“聯席辦”的優勢,推出“片區式臨電租賃”服務模式,鼓勵企業委托服務商辦理用電報裝,統一將臨時用電接入客戶地塊。
“供電局多次主動上門服務,為我們設計電力接入方案,項目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通電,而且投資比預算低了近30%。”中建四局地產公司副總經理張騰由衷稱贊道。
產業升級,更需要“電力先行官”跑在前、跑在先。“主動辦、聯席辦是廣州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的最大特色。我們充分發揮政企互聯互通,前移用電需求服務,讓電等著項目來。”廣州供電局副總經理蘇志鵬介紹。
今年,廣州“四辦”舉措(主動辦、線上辦、聯席辦、一次辦)再發力,深化“重點項目、重大工程、重要用戶”全流程一條龍服務模式。廣州供電局依托主動服務平臺,累計服務企業超3600家,并實現全市11個行政區用電營商環境聯席辦公室全覆蓋,多渠道開通電水氣網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聯合服務,用電報裝辦理時間壓縮了80%。
數據賦能 服務創新
辦電精簡 電力惠及民生
廣州積極探索實現城市整體營商環境提升的更多可能,推出系列“供電+”聯合服務模式。在白云區,供電服務牢牢把握前序改革成果,依托區政府“平安白云”平臺,建立“平安白云+供電服務”新模式。通過線上審批可供電證明材料,同步傳遞用電報裝,實現了政府的產權證明與供電用電報裝“聯席”辦理。
據了解,此次改革進一步融入“數字政府”建設,供電網格客戶經理配置率100%。構建“社區網格+客戶經理+設備主人”模式,深入對接“花管家”“增心辦”“靠埔通”等區級政府服務平臺,提升客戶經理服務觸達率和有效率。
“優化用電營商環境落腳點一定是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感受上,只有大家辦電的體驗提升了,辦電的難題解決了,我們的服務才算做到位。”廣州供電局市場營銷部總經理曾憲毅說。
廣州供電局一直在推動供電與政務、公安及屬地政府的協同機制,先后推出“不動產+電力”“充電樁在線審批+用電報裝”“城中村可供電證明在線審批+用電報裝”“信用+金融”等組合式便捷服務,為的就是讓用戶實現高效和便捷的“線上辦”服務體驗。
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下一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與廣州供電局將扎實落地行動方案各項舉措,不斷提升企業和用戶辦電體驗,服務廣州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南方新聞網 文:覃玲 葉紹明 通訊員:王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