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壯壯,你的安全帽沒有正確佩戴,立即終止作業,重新佩戴!”2月5日,浙江杭州供電公司變電作業負責人吳邦通過施工人員頭頂的智能安全帽和掌中的數字票終端,接收到來自邊緣計算裝置的語音推送和文字告警,制止了一起違章作業。
這樣通過數字化手段強化安全管控的場景,在杭州供電公司云棲數字化安全管控示范基地里無處不在。近年來,隨著工程項目增加,施工作業現場點多面廣,作業風險管控上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杭州供電公司以“數智強安”為抓手,以云棲數字化安全管控示范基地為載體,活用數字創新成果,以科技手段填補了“人管安全”的盲區與漏洞。
云棲數字化安全管控示范基地于2019年12月初建成并投入運作,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首個數字化安全管控示范基地。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杭州供電公司圍繞管住計劃、管住隊伍、管住人員、管住現場“四個管住”要求,落地“一中心、一平臺、一終端”數字化安全管控模式,探索安全管控智能終端研發應用,建成實體化安全管控中心,上線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平臺,用科技手段管控現場每一個風險。
“這套邊緣計算裝置是我們現場管控的核心。它相當于是現場作業全過程、全角度的一個安全‘明白人’,可以把電子圍欄、智能安全帽等現場終端采集的數據統一匯聚、就地分析,并結合內嵌的智能算法,識別作業現場的風險與違章行為、推送告警,讓作業現場本地化安全管控無死角。”杭州供電公司數字安全示范員楊俊邊演示邊介紹。
在云棲數字化安全管控示范基地里,杭州供電公司推進“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安全監督的深度融合,讓現場安全管控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該公司設置變電站單間隔檢修等5類典型作業場景,開展邊緣計算裝置、移動布控球、電子圍欄、智能安全帽、氣體檢測儀、智能接地線等智能終端研發,形成81項數字化違章判定、風險預警規則,并應用于云棲試點現場的155項數字化安全管控點,驗證了以數字化手段提升電網作業風險管控效能的技術可行性。
“這些智能裝備無處、無時不在,對我們既是監督也是保護。”杭州供電公司輸電抱桿立塔現場作業負責人潘宏偉說,“現在翻越圍欄、車臂下站人等違章操作數量有了明顯的減少。”
1月26日一早,在云棲數字化安全管控示范基地的安全管控中心里,杭州供電公司當天312項作業計劃通過北斗定位系統呈現在監控大屏里。正在借助安全風險管控平臺開展遠程監督的監管員葉定寬突然收到一條系統報警:“富棲78號塔綜合檢修作業現場塔上作業人員位置上下重疊,存在交叉作業造成高空墜物傷人的風險。”
葉定寬馬上點擊查看監控視頻,確認違章行為,并迅速應用智能終端點對點視頻通話聯系現場工作負責人,要求停止作業。
杭州供電公司以安全管控中心為中樞、以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平臺為載體,為監督作業安全安上“千里眼”。借助該平臺,安全管控中心可以快速發現并遠距離處理違章行為,實現了對人員和隊伍的高效監管。
杭州供電公司按照“分級建設、一體化運作”模式組建安全管控中心,配備安全監控值班人員,并在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的統一部署下開發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平臺,應用完善作業計劃監督、作業安全風險管控、電網安全風險管控等模塊,實時采集作業現場的監控視頻、人員定位、違章告警等信息,初步實現了安全生產在線監管、風險處置及時有效、責任追溯有跡可循。
“數字化應用推動了一種安全管控的新模式,實現了人力更省、管控更嚴、質效更好的安全監督。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新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強化三級安全管控中心聯動機制,把安全風險真正控制在全覆蓋、全流程的安全管控里。”杭州供電公司安全總監、安全監察部負責人黃曉波介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