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相信部分朋友會有所疑問,在新能源、清潔能源等成為了越來越多人對未來的期待后,是不是我們的發電方式能夠離開似乎不那么環保的火力發電了呢?小編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答案——目前來說,不能。首先來看一組數據吧,截至2019年底,我國全年發電量達到71422億千瓦時,憑借一己之力產出了全球超過1/4的電量。
不僅如此,放眼全球23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擁有近14億的超龐大人口卻依然能做到全民通電的國家。
如此龐大人口所需的7萬億度電力是如何發出的?難道中國的新能源或者清潔能源已經跳躍式的發展到了能夠以廉價的價格供應整整十數億人口以7萬億度電嗎?讓我們用數據來說話吧。
下圖是2000-2018年我國各種方式發電量的占比,可以看出從2000-2018年以來火力發電一直是占比最重的發電方式,并且是相當重的發電方式。
各種發電方式的原理通常都是以各種類型的能量推動發電機發電。如火力發電一般是先利用可燃物燃燒時產生的熱來加熱水,使水變成高溫、高壓的水蒸氣,然后再由水蒸氣推動發電機來發電?;鹆Πl電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其它是石油、天然氣、秸稈甚至垃圾等可燃物。
我國是煤炭大國,煤炭儲量相當高,在我國電力的普及上出了不少力。我國每年開采36.8億噸原煤,其中超過一半的產量被送往大大小小的火力發電廠。得益于此,絕大多數省的火電上網電價可以控制在0.25-0.45元/度,如此低廉的價格僅次于大型水電。而一直被很多技術人士看好的核電,其電價反而為0.43元/度,超過了大多數省份的火電電價。
另一方面,火電可以實現供需實時平衡,在沒風、陰天、沒水或其他一些突發事件前,只能依靠火電來彌補供電的缺口,這是就目前的技術而言最為經濟快捷的方式,如果換成新型能源——風電、太陽能等能源需要以其他方式在用電低峰期蓄能,會產生額外的成本以及更多的能量損耗,變相地增加了發電的成本。
在火電裝機建設方面,如上圖可見,近年來火電裝機容量持續增長,國內電源結構仍將長期以火電為主。
我國是煤炭大國,廉價的煤炭使得火電優勢盡顯,雖依舊會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最為詬病的缺點就是對環境的污染大,沒有經過處理的煤炭燃燒后的廢氣排放中就含有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結合我國當前的能源分布和環境污染情況,既然火力發電適宜我國現狀,自然不應該因噎廢食,那么在這大背景下,積極的探索清潔高效的火力發電技術就十分重要了,例如對燃料電池的研究和對排放氣體的凈化。相信我國清潔高效的火力發電技術將會不斷發展。
同時,化石資源終究會有用盡的一天,我們應該更關注于尋找和使用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在滿足人們日常所需的同時,為后代保留更藍的天、更純凈的水還有更清潔的空氣,畢竟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然而,在應對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全球生態環境與氣候變化這個問題的時候,人類需要找尋一種能使可再生能源應用于各個領域的方式。例如,有一個概念叫“Sector Coupling”.它是指以某種方式將能源領域及其他碳排放領域聯系起來,通過合作來達到低碳的生產目的。比如說,風力發電產生的電能中多余的部分可以用來電解水產生氫氣,這些氫氣可以和二氧化碳結合形成甲烷和甲醇,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為工廠提供清潔而且便于運輸的液體燃料和化工原料。
其實能源領域從來不是一個喜歡表現自己存在感的領域,每當我們享受到電的便利時,只覺得理所應當,只有當停電的時候我們才會懷念電力為我們帶來的方便的現代生活。
正如以閃電般速度建起的雷神山等醫院一樣,看似不過一間醫院,但里里外外凝聚著整個中國的心血。我國電力行業如此快的發展離不開電力行業從上至下的每一個人的奮斗,從政策、技術,到各類基礎設施的安裝,才最終能夠實現了全民通電的目標。作為電力從業者,每當在夏日炎炎之時能夠隨心打開空調與電扇,能夠在昏暗中享受光明帶來的便利,能夠在生活工作中享受到各類電器帶來的便利時,不得不感慨千里之外的發電機正是強而有力的心臟,它日夜不停地泵出“血液”,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動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