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國土面積廣大、地形豐富,有著豐富的農林資源和礦產資源,為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有著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是傳統工業的發展一度帶來了嚴重的污染,霧霾問題極大地影響了人民的健康安全。因此我們不僅在探索促進經濟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改善工業結構的同時,也在積極謀取代替高污染的傳統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資源。這其中,生物質能源作為一種碳中性、可再生、高效能的優質能源,成為傳統火電站轉型的優質選擇。
中國計劃到2040年將能源中煤炭的比例從57%降低到35%。中國將生物質資源轉化為能源的潛力約為4.6億噸標準煤。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物質資源轉化為能源的潛力可以達到10億噸標準煤。截止至到2017年底,全國生物質發電并網裝機容量1476萬千瓦,同比增長21.6%,2018年達到1781萬千瓦,2019年第一季度累計裝機達到1878萬千瓦,同比增長19.2%,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勢頭。
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水能和原子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質發電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較小,技術水平和運行要求相對較低??梢灶A見,未來它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重要能源。以農林生物質發電為例,生物質燃料年消費量已超過8000萬噸。根據“十四五”規劃,這一數額將保持越來越快的增長。
預計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年發電量900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700萬千瓦,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750萬千瓦,沼氣發電50萬千瓦;生物天然氣年利用量80億立方米;生物液體燃料年利用量60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萬噸。生物質代替煤發電或者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也會逐漸成為發電行業的新趨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