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產業園區、場館樓宇,通過引入“能源管家”(綜合能源服務)這種新型能源服務方式,幫助自身節能降碳、降本增效,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多方測算表明,對于我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節能提效貢獻度在70%以上,面向公共建筑、工業企業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提效市場潛力將得到深度挖掘。
專家表示,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關鍵時期,用能成本高、利用效率低等問題十分突出。深入開展綜合能源服務,可有效提高全社會綜合能效、降低企業投資運營成本,有利于推進能源消費和供給革命,加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增強制造業國際競爭力。
萬億市場呼之欲出
在海寧皮意紡織印染車間,高溫運轉的染缸持續向外散發著熱量,高溫蒸汽是印染行業最主要的耗能環節。去年以來,浙江皮意紡織有限公司與新奧能源合作,采用獨創的染缸蒸汽換熱改燃氣加熱器循環換熱工藝進行染缸改造,這個生產環節的節能改造,讓皮意紡織嘗到了甜頭。
2022年,皮意紡織各類能源價格漲幅較大,生產用能成本急劇攀升;同時,受疫情、出口訂單影響,產能下滑30%以上,企業經營壓力較大,對節能減碳降本訴求十分強烈。“改造提升了燃氣加熱的熱效率。”海寧新奧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業務開發群模塊召集人蘧志江告訴記者,原來一缸布需消耗蒸汽1.4噸至1.5噸,改造后僅需75立方米至78立方米天然氣,節能25%以上,節省能源費用15%以上。同時,改造采用燃氣、蒸汽雙能源供應系統,染缸可根據外部環境和自身需求,隨時更換加熱方式,進一步保障生產穩定性。
類似改造在其他區域也有成功實踐。在南潯金騄印染,新奧對企業的鍋爐和鼓風機等設備進行智能托管,幫助企業降低了31%的能耗;在金華今飛凱達輪轂有限公司,通過在廠區建筑及車棚頂部鋪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實現總裝機規模約4兆瓦,每年為企業節約能源成本近百萬元、減碳3000噸。
節能改造僅是綜合能源服務的一部分,只要是提供面向終端的能源集成或創新解決方案,都可以稱為綜合能源服務。正因為能夠拓展企業盈利空間、提升社會整體能效,綜合能源服務吸引了各方高度關注,市場快速發展。
“‘雙碳’目標提出后,能源服務市場潛力空間有望進一步加大。”國網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聯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湯芳認為,工業、建筑等領域面臨更大的能耗“雙控”壓力,未來將轉變成碳“雙控”壓力,迫切需要專業化能源服務。
政府對能源服務的關注度也在提升?!?ldquo;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相繼提及綜合能源服務,并提出破除影響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的體制機制壁壘,著力培育和激發綜合能源服務商市場活力。2022年,人社部設置“綜合能源服務員”新職業,提振從業人員信心。
根據國網能源研究院測算,綜合能源服務近期是千億級市場,遠期是萬億級市場。預計2025年,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潛力約為0.8萬億元至1.2萬億元,處于快速成長期。
傳統能源企業領跑
“經濟調整周期恰恰是節能改造的窗口期。”新奧能源浙江區域副總經理戈淮軍告訴記者,現在只要是節約成本的方法企業就愿意用。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的火熱引來大批玩家,各類企業紛紛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升級。自2016年以來,每年以“綜合能源”命名的新增注冊企業數量在快速增加,2021年和2022年均超過700家。
記者注意到,有許多能源服務商是由傳統能源企業轉型而來,自身主業具有較好的口碑,擁有一批忠實的顧客,容易形成規模經濟,最終達到差異化和低成本的雙重優勢。
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杭州東北端,園區內主要以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紡織服裝等為主,云集多家上市企業。隨著海聯熱電關停文件的下發,政府亟需尋找一家有綜合能源解決方案的企業,來替代燃煤熱電廠給園區提供蒸汽。
杭州臨平新奧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克儉介紹,借助這個契機,新奧打造了首個以泛能模式替代大型園區燃煤熱電廠煤改氣方案。杭州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奧3號泛能站的投運,可滿足整個開發區所有蒸汽用戶和臨平副城100多家民用及工商戶每年82萬噸的蒸汽用量,促進開發區整體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能源體系升級。
趙克儉透露:“在此基礎上,還聯合泛能網覆蓋用戶共同構建虛擬電廠,并延伸提供需求響應代理服務以及市場化電力交易代理服務。”
2020年1月,國家電網旗下的國網節能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在電網節能服務方面,國網綜能服務集團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先后在山東、江蘇、福建、新疆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電網綜合節能改造,有效降低了配電網損耗,提高了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在湯芳看來,大型電力公司、燃氣公司、地方能源企業等掌握電源、氣源、客源,價值創造方式和市場策略難以被其他競爭者快速效仿,這類公司卻可以模仿其他競爭者的價值鏈配置方式,使經營效率更高于其他競爭者。“這些類型競爭者或將成為綜合能源服務市場中的優勝者。”
向差異化轉型升級
當前,社會資本普遍看好綜合能源服務發展前景,但行業普遍存在能源服務業務單一、同質化競爭嚴重、市場開拓難、投資決策難、研發費用高等問題。
短期來看,競爭者要根據自身實力選擇低成本策略或差異化策略。“綜合能源服務市場處于發展初期,迅速搶占市場、使市場份額最大化是首要任務。”湯芳表示,實力較強的競爭者可采取低成本策略,以更低的價格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可在短期內搶占一定市場份額。其他競爭者則需要采取差異化策略,聚焦更細分的業務領域或環節,為客戶提供質量更好、標準更高的產品服務,滿足具有一定偏好的客戶需求,緩慢積累市場份額。
長期來看,競爭者要向差異化轉型升級。湯芳建議,實力較強的競爭者在低成本基礎上,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形成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牢牢把握既得客戶,提升客戶更換綜合能源服務商的邊際成本,即不斷增強客戶黏性。其他競爭者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產品服務的精細化和專業性,主打細分市場,極有可能會由于技術先進、產品服務質量好、客戶體驗好,贏得較好的發展機會。
由于地方政府對能耗、碳排放管控力度強,民營經濟發達,能源市場化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等原因,目前綜合能源服務客戶群體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其中,浙江區域民營及鄉鎮經濟發達,占比90%以上的中小企業形成了近2000家小微園。在上述背景下,開發小微園成為企業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抓手。
戈淮軍透露,基于浙江民營經濟活躍、小微企業眾多、“一鎮一業”等特點,面對區中園、園中園、鎮中園等形式打造的小微企業園,新奧以能源供應、設施投資運營、數智化平臺等多種方式切入,推動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和集群化發展。
以南潯舊館綠色家居產業園為例,針對園區內整合搬遷的17家小微木業企業的能源需求,新奧通過在小微園內建設能源設施,建立企業園微網,用數智化平臺為園區統籌統一供能,實現節能減排和數智化管理。
對此,湯芳還建議,綜合能源服務商在競爭的同時,應積極尋求合作空間,在產業鏈和價值網中實現互補互利、共建生態,做大綜合能源服務市場規模和利潤空間,共同實現更大收益。(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