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柴麒敏:重點領域雙碳政策實施方案將陸續出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彭強 北京報道 11月17日,由《財經》雜志主辦的“碳中和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在會上表示,作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重點領域及行業雙碳政策的實施方案及支撐保障措施,近期還有多項將陸續出臺。
自去年“雙碳”國家目標提出后,碳中和成為中國未來40年發展的重要議題;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議題也在全球范圍內受到關注,雙碳政策在國家內政外交領域的重要性變得更加明顯,為中國的諸多產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柴麒敏指出,歷次的能源變革都是工業革命的首要推動力,而能源背后則是國民經濟支柱性的產業,諸如電力、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背后的碳排放問題本質上是經濟發展的模式問題。
傳統的認識是,對于很多產業來說,碳達峰碳中和都將是約束性的要求,給地方發展設定了天花板,控制高耗能產業產能產量;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涉碳的政策和行動更多是在做“發展”的加法。
柴麒敏表示,如果不是因為對于應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關于能源轉型領域的投資不會那么多,特別是風電、光伏領域,已經高于化石能源電源類的投資。
此外,全球綠色債券(氣候債券)的發行規模也迅速增長,國內碳市場也已經成為全球覆蓋排放量最大的市場。
柴麒敏表示,根據國務院的方案,我國將啟動碳達峰的十大行動,同時各地區將梯次有序實現碳達峰,該行動將主要區分為三類,首先是碳達峰已經基本穩定的地區要進一步降低碳排放,其次是產業結構較輕、能源結構較優的地區要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峰,最后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地區和資源型的地區要力爭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在發布會現場,《財經》雜志聯合中創碳投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1)》,覆蓋A股和港股上市的100家高碳排公司,分布在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重點耗能行業。
202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為99億噸,上榜的100家上市公司,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合計44.24億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約44.7%。碳排放總量排名前十的企業,2020年排放量均超過1億噸,總量幾乎接近剩余所有企業排放量的總和。
榜單指出,為支撐全國碳市場建設運行,八大重點行業已經連續多年開展碳排放數據核算,并上報給政府部門,但目前并未對公眾公開。榜單上51家僅在A股上市的公司,只有4家主動披露碳排放數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