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5月11日召開中央企業壓減工作“回頭看”專項行動推進會。新一輪“壓減”工作,將推動企業加強對法人機構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更加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機制,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有力支撐;同時,繼續將“壓減”與剝離清退“兩非”(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兩資”(低效資產、無效資產)、虧損治理、重組整合、去產能等改革統籌考慮,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提高配置效率。
國家電網推動縣級供電企業“子改分”,在壓減同時解決縣級供電薄弱問題。
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介紹,改革系統集成效應初步顯現,將壓減與去產能、重組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標一流管理提升、總部機關化問題治理、剝離企業辦社會等統籌規劃聯動,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
全文報道如下:
壓減工作開展以來,中央企業累計減少人工成本449億元,減少管理費用368億元。
為推動中央企業瘦身優化,國資委已印發專項工作方案,啟動新一輪央企“壓減”(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
國資委11日召開中央企業壓減工作“回頭看”專項行動推進會。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新一輪“壓減”工作總目標是:下決心清理退出一批企業、優化整合一批企業、重點監控一批企業,進一步減少法人戶數,力爭將中央企業集團公司管理層級控制在4級以內、大多數企業法人層級控制在5級以內。
“壓減工作不僅不能歇一歇、緩一緩,還要繼續強化、加大力度。”翁杰明強調,推進新一輪“壓減”既要聚焦重點指標,提高針對性、精準性,又要聚焦特定企業,因企施策探索有效“壓減”方式。對特殊目的公司、項目公司等類型企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有利于企業正常經營發展的角度出發,在“壓減”工作中進行合理區分,明確有效管控措施。
新一輪“壓減”工作,將推動企業加強對法人機構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更加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機制,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有力支撐;同時,繼續將“壓減”與剝離清退“兩非”(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兩資”(低效資產、無效資產)、虧損治理、重組整合、去產能等改革統籌考慮,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提高配置效率。
2016年以來,國資委指導各中央企業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壓減工作,實現壓存量、調結構、堵漏洞、保穩定。三年壓減工作收官之后,各中央企業繼續保持力度不減工作不松,推動壓減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
國資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5月到2021年底,中央企業共壓減法人19965戶,占比38.3%;法人層級5級以內企業已超過70%;97家中央企業集團管理層級全部控制在5級以內,其中3級14家,4級44家。
通過5年多努力,初步解決了中央企業法人戶數和層級過多、管理鏈條過長的突出問題,基本扭轉了法人戶數無序增長的局面,實現了戶數增長與經營發展速度基本匹配、管理鏈條與資產收入規?;酒ヅ?。
中央企業以壓減為抓手,進一步理順管理關系,縮短管理鏈條,優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推動從規模導向轉變為效益導向,不斷提升運行效率效能。壓減工作開展以來,中央企業累計減少人工成本449億元,減少管理費用368億元;年化全員勞動生產率由44.6萬元/人增加到67.9萬元/人,提升比例超過52%。
通過壓減,央企進一步深化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了國有資本優化配置。中央企業退出了一批非主業非優勢企業,從事主業的企業占比從87%提高至93%。
翁杰明介紹,改革系統集成效應初步顯現,將壓減與去產能、重組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標一流管理提升、總部機關化問題治理、剝離企業辦社會等統籌規劃聯動,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
比如,中國寶武、鞍鋼、保利集團等將壓減工作與重組并購同步推進,太鋼、本鋼等并入企業壓減幅度分別達40%、38%。中國石油、航天科技、中國鐵建等一批企業實現了所辦醫療機構剝離,退出了醫療等非主業領域。國家電網推動縣級供電企業“子改分”,在壓減同時解決縣級供電薄弱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