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深度閱讀

    儲能建設要避免各自為政

    光伏們發布時間:2021-04-22 09:21:20

    “增量新能源項目全部配置儲能設施,配置比例不低于5%”“新建新能源項目儲能容量原則上不低于新能源項目裝機量的10%”……近期多地相繼出臺的強制政策,讓“新能源配儲”成了能源電力領域的輿論熱點。這表明業界已形成共識,儲能在服務新能源消納的過程中能夠發揮作用。但強制配備、“一刀切”,就能讓儲能充分發揮優勢、體現自身價值嗎?

    事實上,去年湖南、青海等地已出臺過此類措施,但一路實踐下來,結果并不理想,政策擱淺者有之,廢除者也有之。在此背景下,新一輪的強制配儲,究竟能收獲多少實效,仍需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儲能是位多面手,可以建在發電側或電網側,也可以建在用戶側。尤其是電化學儲能,不像抽水蓄能那樣對地質條件要求苛刻,它可以小規模、分散式建設,能夠布局于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但在與電力系統融合的過程中,儲能曾在電源側出現過利用率不高、產能擱置等問題,遠未物盡其用。

    另外,儲能還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問題。例如,在電網側,抽水蓄能電站的“十三五”規劃目標為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開工規模6000萬千瓦。但截至2020年底,二者實際規模均在3000萬千瓦左右,任務實際完成量大打折扣。期間,電化學儲能雖然增速較高,但截至2020年底其裝機規模也僅為300萬千瓦左右,如此小的體量對實現新能源電力上網,保持電網高效安全運行來說可謂杯水車薪,難擔重任。

    儲能被視為可再生能源真正實現大發展前的“最后一公里”,大規模建設儲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這樣一個深受重視和認可的產業,為何一直難以打開局面?作為建設投資主力的電網企業,又為何一度叫停抽水蓄能項目的投資?核心原因在于,現有電價機制根本無法保證投資者獲得合理收益,企業當然不愿意做這種虧本買賣。

    但問題不僅僅出在價格機制。由于缺乏宏觀統籌規劃,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為政”的沖動,在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時,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做法,讓儲能產業面臨嚴重的管理碎片化問題。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儲能行業之所以出現“一刀切強制電源側配建儲能”“建成半年卻從來沒真正用過”等怪象,根源就在于行業整體發展散亂無序,缺乏科學規劃和系統管理。

    因此,儲能產業發展不能就儲能論儲能,而是需要從安全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多維角度綜合考量。應在提高電力系統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以能耗最低、投資最優、可再生能源充分消納等為目標,統籌不同技術類型和應用需求,測算各地區合理的儲能建設時序與規模,滾動規劃區域電網儲能容量,引導儲能在發揮其應有價值的同時,獲得合理收益。最終實現“多贏”的局面。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要求下,能源電力行業對于大規模建設儲能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值此關鍵時刻,能源主管部門需主動作為,從全局性、系統性角度,統籌規劃部署儲能建設。唯有如此,儲能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今后海量新能源電力的消納保駕護航。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