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微信公眾號:China_Power_com_cn)獲悉,近日,財政部發文《關于請提供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需求情況的函》,稱近期擬提前下達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要求各地財政廳(局)提供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上網電量及所對應的補貼資金需求。
其中,需要優先保障的光伏扶貧項目、自然人分布式項目、2019年競價項目、2020年采取“以收定支”確定的新增項目統計時間為2021年底,公共獨立系統時間為2020年底;其他項目為2020年底。
同時,在財政部《關于下達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中,曾明確指出單個項目補貼資金不超過合理利用小時數,要求電網公司對補貼申領情況加強監管。從2020年開始,單個項目的年度補貼額度,不超過所在資源區年合理利用小時數對應的資金額度。達到按合理利用小時數核算的補貼總額的項目,國家財政將不再繼續補貼。而關于合理利用小時數標準的文件也于近期下發,與此前業內預期基本相當。
中國電力網(微信公眾號:China_Power_com_cn)注意到,按現行支付政策,2031年之前,風電及光伏項目將只能拿到補貼總額的15%-20%,這也給相關主管部門帶來了壓力。
對于補貼拖欠問題,近日財政部“2020人大代表建議復文公開”一欄發布了《財政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605號建議的答復》,就關于解決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欠費問題的建議作出答復。
財政部表示,資金撥付優先保障重點項目。明確要求電網企業對光伏競價項目、光伏領跑者基地等項目優先撥付補貼資金,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而關于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解決補貼拖欠,財政部指出,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減稅降費力度和規模不斷加大,暫不具備通過提高基金征收標準來解決缺口的時機和條件。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出發行“政府支持債券”或“政府支持機構債券”解決目前可再生能源附加資金缺口。一方面,運營商現金流壓力可有效緩解;另一方面,企業自我造血能力有望迅速提升,電站將成為盈利與現金流俱佳的優質資產。一旦推行,擁有電站資產的光伏和風電運營企業,經營情況將顯著改善。此外,由風電、光伏未來持續的技術進步為補貼缺口“埋單”,將低電價項目價差電費注入可再生能源基金,用時間換空間,解決補貼缺口問題。
不過,相關建議至今并未形成具體方案,還需繼續觀望。因此也有比較悲觀的說法稱,超過“十三五”規劃的光伏電站項目將有很大概率無法獲得補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