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石化組織的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濰柴集團、中石化、國家能源集團高層分別介紹了在氫能產業領域的最新進展,并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了預判。
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介紹,濰柴集團是整個大集團支撐的一個企業,做全系列商用車柴油發動機。集團在國內、外均有產業布局,今年上半年生產50萬臺,預計今年產能超過100萬臺。
他直言:“濰柴集團做氫燃料電池僅十年左右,經過近十年的思考,濰柴集團認為重型汽車最終還是要在燃料電池上發力?;趫鼍靶枰?,在城市間和中長途物流車上,氫燃料電池會快速實現,城市內大型公交車和城鄉接合部的重卡也可能快速實現。”
在燃料電池的研發和應用方面,濰柴集團承諾其燃料電池發動機不達到兩萬小時就收回。在社會普遍關心的安全問題上,濰柴集團推動產業與國家即將出臺的標準同步。
目前,濰柴集團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已經達到150千瓦,前期在城市大型公交車上使用去的良好效果,現在已經應用在了重型汽車上,其兩萬臺套燃料電池基地已經示范投產。
譚旭光還表示,山東是一個產氫大省,山東可回收的廢氫一年大約有一百萬噸,至少可以支撐10-12萬輛燃料電池車運行。山東是高速公路物流樞紐的聚集地,基于現代技術的場景應用和成本的現實性,濰柴集團確立了在200公里以內投放氫燃料電池車。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表示,隨著技術日趨成熟、成本大幅下降,氫能正迎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此背景下,中國石化將持續加大氫能領域投資力度,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定規模的高純氫產能。
氫能作為二次能源,具有來源多樣、終端零排、用途廣泛等多重優勢,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推進能源產業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張玉卓表示,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費國,如何在當前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三次能源革命浪潮中勇立潮頭,大力發展氫能始終是戰略選項、現實選項。中國石化提出要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的發展愿景、構建“一基兩翼三新”的發展格局,氫能在其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據他介紹,近年來,中國石化著眼打造氫能產業鏈,加大布局力度。目前,中國石化每年氫氣的產量超過300萬噸,占全國氫氣產量14%左右,擁有3萬多座加油站,已建成若干油氫合建示范站,同時也在與法液空加強氫能領域合作,加快氫能公司組建。
“我們將持續加大氫能領域投資力度,以保障2022年北京冬奧會氫能供應為重要節點,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定規模的高純氫產能,布局若干高速氫走廊,構建氫能產業鏈和關鍵材料自主核心技術體系及標準體系,引領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張玉卓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副主任,國家能源集團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顧大釗表示,國家能源集團的很多產業和氫能互補性非常強,可以實現協調發展。
顧大釗介紹,國家能源集團一直積極推進氫能發展,成立了專門的氫能公司。氫能是國家能源集團耦合傳統礦石能源清潔化和可再生能源規?;囊粋€重要媒介。
國家能源集團確立了氫能發展的定位和思路,首先確立了氫能供應鏈的發展定位與思路: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鏈整合相結合。產業布局在制氫、氫儲運、加氫基礎設施、燃料電池系統集成、終端利用等方面;制氫包括三個方面:煤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化工副產氫;在氫的儲運、加氫方面基礎設施也要涉足。圍繞其產業優勢,國家能源集團初步形成了全國性的氫能項目的布局。
顧大釗稱,氫能產業從長遠來講技術標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短缺的。
國家能源集團參與了多個國家項目,包括大規模風/光互補制氫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氣純化技術、35兆帕和70兆帕的加氫站技術等。目前國家能源集團低碳院和中石化銷售公司組成了申報國家科技部“冬奧專項”-“氫能出行”的國家項目,主要以燕山石化的副產氫和張家口可再生能源制氫為源頭,構建35兆帕和70兆帕氫能供應網絡。
最后,顧大釗提出了幾點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第一,加快核心技術攻關,穩妥推進工程示范。他希望國企,特別是央企要加大介入,在CCS方面要做進一步示范,把CCS的技術經濟性搞清楚。同時,穩妥推進氫能項目的示范,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系統性風險;
第二,低成本低碳制氫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第三,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我國氫能產業邁上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加強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打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裝備制造、工程示范創新鏈。組建央企國企創新聯合體,上中下游產業鏈協同,圍繞產業鏈布局科技攻關,形成創新合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