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經濟業績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內企業的蓬勃發展。據悉,我國上榜世界500強榜單的企業數量已經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國內科技企業們在科技創新、專利申請方面也實力不俗。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外公布了各國在2019年申請的國際專利數量。據悉,我國在2019年共計提交了58990份國際專利申請,有史以來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專利申請來源國。我們知道,專利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科技創新實力。國內之所以可以在國際專利申請數量方面屢攀新高,與華為、OPPO、阿里巴巴、大疆創新等科技巨頭們投入巨大的精力進行科技創新密切相關。
其實,除了華為、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外,國內科技界還有一個隱形巨頭,它就是國家電網。提起國家電網,我們很難將其與科技巨頭聯系在一起。然而,多年來的默默科技創新,讓國家電網在科技創新方面可圈可點。
根據《2018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在2013年至2015年間,國家電網申請了21635項專利,僅次于日本佳能和韓國三星,位居全球第三。拿下21000多項專利,我們將國家電網稱之為“國內科技界隱形巨頭”并不為過。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淀,國家電網憑借著其強勁的實力,創造出了不菲的營收業績。近日,國家電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國家電網實現了26604.3億元的營業收入和770.3億元的利潤總額。換言之,多年來的行業深耕,讓國家電網打造出了萬億級別的商業江山。
其實,國家電網的科技創新涵蓋多個新興科技領域:在特高壓、智能電網、新能源、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行業,我們都可以看見國家電網科技創新的身影。
早些時候,日本經濟新聞曾匯總了一份AI專利申請50強企業榜單(2016-2018)。在這份榜單中,國家電網排名第6,超過了英特爾、阿里巴巴、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換言之,即使在新興高科技領域,國家電網的創新能力也不容小覷。
相比于其它的上榜企業,國家電網之所以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著卓越的表現,可能和它在人工智能行業落地方面走在了最前沿緊密相關。據悉,國家電網在電網控制、配電用網、智能配電變壓器、系能源、智能巡檢機器人等多方面均具備多項專利,并成功將其積極落實到真實應用場景之中。這些高新技術的快速落地,在加快企業運營效率的同時,也可以讓國家電網給予數以億計的用戶帶來可靠的用電保障。
國內科技界隱形巨頭:在萬億商業江山背后,它拿下21000多項專利。在科技創新領域,國家電網無疑為很多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