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延布煉廠(中國石化新聞處供圖)
卡塔爾世界杯,沙特隊戰勝奪冠熱門阿根廷隊,讓更多人開始重新審視沙特阿拉伯這個國家。但其實,更應該注意的是,作為中東產油國中的大戶,沙特憑著石油、天然氣的“鈔能力”,正踏上80多年來的首次能源轉型之旅。
從石油大國到綠色能源,沙特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們更希望換個“活法”,改變“用石油說話”的對外交流方式,以新能源升級為跳板,孕育出更多元的經濟形態。
日子過得滋潤,卻偏要撕掉石油標簽
“頭上頂塊布,全球我最富”,這可能是全世界對沙特阿拉伯,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產油國普適的“調侃梗”。
富有對于沙特和中東地區的阿聯酋、卡塔爾、阿曼等國家來說,是與生俱來的。中東地區一直是全球石油、天然氣能源開發與合作的“心臟”。截至2021年底,中東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分別為1132億噸和75.8萬億立方米,占全球總量的48.3%和40.3%,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場。
其中,沙特是這一地區的“大哥”,是中東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全球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原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列世界第二位和第八位。沙特占據了世界石油儲備17%的比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話事人”。而且沙特還是20國集團(G20)中唯一的阿拉伯國家。
去過沙特旅行的人有一個印象,這里遍地都是勞斯萊斯幻影、蘭博基尼等豪車,價格高昂的SUV、皮卡是標配。但沙特和其他中東地區也有自己的煩惱,因為中東地區同時也是世界碳排放最嚴重的地區。
國際科學合作組織“全球碳計劃”(GCP)發布的《2022年全球碳預算》報告顯示,沙特阿拉伯的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為18.7噸,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為澳大利亞(15.1噸)和美國(14.9噸)。
對沙特來說,減少碳排放、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是大勢所趨。雖然現在的日子過得依然滋潤,但必須為幾十年后謀求一條“出路”。
2016年,80后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相繼推出“2030愿景”及“國家轉型計劃”,旨在通過改革推進私有化,增加非石油部門收入,加速發展新能源,實現國家經濟及政府財政收入的多元化。從經濟層面看,“2030愿景”計劃主要是為了擺脫石油收入的依附度,同時依靠石油、天然氣的殷實家底和高油價帶來的巨額資金,向光伏、風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轉型,完成2050年碳凈零排放的承諾。
沙特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沙特非石油收入在過去7年時間里,增長了193%,增長的內因恰恰來自“2030愿景”及轉型計劃的實施。
發展太陽能光伏,是天然選擇
中東地區普遍具有豐富的太陽輻照資源,氣候類型以亞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干旱少雨,這為大規模開發太陽能光伏產業提供了便利條件。
沙特也不例外,國土面積中有一半以上是沙漠,日平均日照時長為8.9小時,水平太陽輻射量為5.6kW·h/m2,太陽輻照度為250W/m2,高于100W/m2~200W/m2的全球發展太陽能產業高潛能地區平均指標。殼牌全球能源資源數據庫數據顯示,沙特在全球發展太陽能潛能排行榜上排名第六位。
不同于其他國家日益抬高的土地成本,而不得不開發湖泊、近海漂浮式光伏,沙特擁有低廉的沙漠地價,太陽能建設成本又因為中國制造的規?;?、產業化帶動而走低,且趕上了高速發展的時間窗。
2019年,沙特發布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大力建設新能源發電項目以替代燃油電廠,太陽能是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兑巹潯返牡谝浑A段是到2023年,實現新能源發電裝機27.3GW。第二階段到2030年,達到60GW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規模。其中,40GW發電能力將由太陽能提供。按照《規劃》目標,到 2030年沙特企業投資新建的太陽能發電裝機有望達到200GW。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2年可再生能源報告》顯示,太陽能光伏占中東和北非地區產能增長的3/4。其中,沙特阿拉伯預計在2022年~2027年期間將增加1000萬千瓦的可再生能源產能,由太陽能光伏主導,采購機制包括競爭性拍賣、主動提出的雙邊公用事業合同、企業ppa和國有項目。
押注氫能產業,欲成為全球引領者
除了光伏外,氫能是沙特重點押注的第二大清潔能源。
沙特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較低的開采成本、基礎設施及氫能生產設施等有利條件。天然氣通過蒸汽甲烷重整或自熱蒸汽重整制成的藍氫,以及通過可再生能源制造的綠氫,成為不少中東國家的選擇,前者省掉了天然氣外送的成本,后者恰恰可以與大力發展的太陽能產生協同,形成了一體化產業。
沙特正在“氫”裝上陣。
2019年6月,沙特第一座加氫站啟用。2020年7月,沙特ACWA Power公司與美國空氣產品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將在NEOM新城開發建設一個價值50億美元、產能650噸/日的世界級綠氫工廠,預計2025年投產。
2020年9月,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和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以及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合作,在日本產業經濟省的支持下,建成世界上第一個藍氨供應鏈示范廠,并向日本出口40噸藍氨。而這則是制造藍氫的重要原料。
天然氣價格是決定制氫成本的主要因素。中東地區天然氣單位采出成本中值為3.3美元/桶油當量,而全球其他地區為6.8美元/桶油當量。沙特計劃使用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項目之一Jafurah氣田很大一部分天然氣來生產藍氫。
未來幾年,預計沙特生產的藍氫和綠氫成本將大幅下降。到2030年前,藍氫生產成本將從每公斤1.34美元降至1.13美元;到2050年前,綠氫生產成本可能進一步下降到每公斤1美元。
在沙特發布的“2030愿景”中,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400萬噸氫能年產量和出口量的目標,成為全球氫能經濟的引領者。
不僅是沙特,阿聯酋甚至喊出了2030年占全球氫能市場25%份額的口號。阿曼還成立了國家氫能聯盟,預計到2040年綠氫整體投資達340億美元。而且還將建設全球最大的綠氫工廠,工廠位于阿拉伯海的Al Wusta省,計劃于2038年完工,計劃使用25GW風能和太陽能。
Wood Mackenzie的研究也證明了沙特發展氫能的優勢。目前,幾乎60%的擬議綠氫出口項目都位于中東和澳大利亞,這些項目出口地主要針對的是歐洲和東北亞市場。
沙特向氫能領域傾斜,也是看到了巨大的發展前景。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零碳能源轉型報告》中預計,到2050年實現全球凈零排放將大約需要5.2億噸的低碳氫氣,其中約3.06億噸綠氫來自可再生能源。
與中國優勢互補,沙特迎來高光時刻
沙特在能源領域激烈轉型,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外力因素。過去幾十年,沙特一直是美國的合作伙伴,美國依靠對沙特等石油大國的“照顧”,獲取全球石油價格的定價權,并用美元結算。但隨著美國頁巖氣的迅速崛起,削弱了沙特在世界石油市場上的話語權。由此,沙特與美國間的關系變得若即若離。
2022年12月1日,《新時代的中阿合作報告》對外公布。
經過18年的耕耘,中阿合作論壇(中國和阿盟成立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通過深化“一帶一路”建設,雙方已經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僅論壇框架下,中阿就已建立了17項合作機制,雙方在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實施了200多個大型合作項目。2021年,中阿貿易額突破330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約37%。中阿雙向直接投資存量達到270億美元,比10年前增長了2.6倍。其中,沙特被放到優先級更高的位置上。
沙特是中國在中東和北非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也是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中沙兩國公布的2021年數據顯示,中國占沙特原油出口總量的27%,中沙同年雙邊貿易額為873億美元,與1990年建交時相比增長了近200倍。在投資領域,中國也不斷加大對沙特投資,2005年~2021年總額度高達435億美元,沙特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中國承包和投資接受國。
在傳統能源、基礎設施領域,中阿“油氣+”合作模式跨上新臺階,圍繞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煉化、儲運全產業鏈合作,建設了沙特延布煉廠等標桿項目。中國已參與了沙特“2030愿景”計劃中的不少重大項目,包括沙特斥資5000億美元打造的NEOM未來智慧型城市、從麥加至麥地那的高鐵、拉斯海爾工業城的薩勒曼國王國際綜合港務設施等項目,以及吉贊產業聚集區、紅海公用設施項目。
新能源領域更是可圈可點,建立了中阿清潔能源培訓中心,實施了卡塔爾哈爾薩光伏項目、186兆瓦埃及光伏發電項目等。中阿雙方將繼續加深在太陽能、氫能等領域合作。
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也越來越受到歡迎,比亞迪、奇瑞、長安、長城汽車等20余家中國汽車公司已進入阿拉伯市場。
2022年12月9日,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正式召開,地點恰恰選擇了沙特首都利雅得。向東方看,以沙特為核心的中東正迎來高光時刻。
(稿件來源:能鏈研究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