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本土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總體上看是東部濕潤,西部干旱缺水。從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要而言,無論是西部還是東部,水的供需矛盾都是存在的,為改善水資源的配置狀況,美國先后建成多項調水工程,促進了缺水地區開發和經濟發展。
一、建設調水工程促進經濟發展
美國從上世紀始至20世紀對年代末,聯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組織興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美國本土年徑流量1.7萬億m3,已建水庫庫容約1萬億m33,有效庫容約6000億m3,對地表水資源有了較強的調控能力。這些工程在除害和興利兩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一是有效提高了主要江河的防洪能力,二是水資源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利用,同時水電、航運、環境、旅游等也得到長足發展。
基于水資源分布和經濟發展對水需要的矛盾,美國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采取了建設調水工程舉措,即對水資源進行地理上的再分配,調外水滿足缺水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美國已建成跨流域調水工程十多項,著名工程有:聯邦中央河谷工程、加利福尼亞州北水南調工程、向洛杉磯供水的科羅拉多河水道工程、科羅拉多一大湯普森工程、向紐約供水的特拉華調水工程和中央亞利桑那工程等,這些工程年調水總量200多億m3。
通過建設調水工程給缺水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為開發西部創造了條件。調水工程建設的成功,使美國西南部大片荒漠變為繁榮的經濟高增長區,不僅灌溉農業和牧業穩定的發展,農產品的出口量不斷增加,而且綠化美化了環境,諸如航天航空、原子能、飛機制造、石油化工、機器制造、電影工業等也發展迅速,使西南地區和西海岸成為美國石油、電子、軍事等尖端新興工業的中心。如果沒有這些調水工程,不僅西部的發展受到制約,東部一些地區以及紐約等大城市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梢栽O想沒有這些調水工程,就沒有今天的洛杉磯、菲尼克斯和拉斯維加斯這批新興城市,也不會有南加州等處今天的繁榮和大片綠洲。所以調水工程對美國經濟宏觀布局,生產要素和資源的合理配置組合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是維系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命脈。
二、政府主導調水工程建設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到20世紀70年代末,可以說該建的工程已基本建成,主要缺水地區的問題也基本得到解決,這些成績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套有效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得益于各級政府強有力的組織和領導。
美國是市場經濟國家,但在水利建設上有很強的政府行為,幾乎所有的調水工程都由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統一組織建設,并負責工程的運行管理,政府可以從社會團體。個人和其他經濟實體集資用于水利工程建設,但不允許私人直接建設和管理大型水利工程。國家在大型水利建設上實行了壟斷性經營管理,以確保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對水的需要。
為了開發利用水資源,聯邦政府和州政府.設有較完整的水管理機構。這些機構備可其職,分工負責,在美國水資源工程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一些大型工程的建設均為總統直接個預,如1931年總統批準在科羅拉多河上建胡佛大壩,1933年羅斯??偨y批準成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治理田納西河水害、開發田納西河水利,1935年總統批準中央河谷工程總體規劃等。
三、國家依法調配水資源
美國調水工程的建設從立項、確定投資規模到項目施工管理,以及工程投資的償還等都嚴格按照有關法規進行,往往是一項聯邦政府或州政府投資建設的工程相應就有部具體的法案。有效的立法和嚴格執法是美國進行水利建設和在水資源調配工程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即一項調水工程從批準建設之日起,在水量分配、投資、工程質量標準、工程良性的運行管理機制和建成后的效益發揮部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證。例如:為開發建設美國西部,縮小美國東西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的差距,國會在1902年通過《墾務法》,據此在內政部創建了墾務局,負責西部17州的水資源開發任務。近百年來墾務局依法得到巨額投資,建設了大量的水資源工程,如胡佛壩、大古力壩和中央河谷、中亞利桑那等大型調水工程,為開發西部建設了良好的水利基礎設施。與此同時,墾務局依據法案規定和合同,收取水費、電費和其他稅費,用以償還政府的投資。
水及水工程,尤其是跨流域、跨州河流和調水工程,其水量分配和調水量、建設項目的規劃方案,除技術經濟問題外,涉及大量的社會和環境問題,上下游之間、左右岸之間、調出和調入地區之間、各州之間利益沖突和矛盾大量發生。具體解決首先是由聯邦政府進行協調,按協調達成的協議辦事,對于長期協調不下的問題,為達到國家改善水資源配置的目的,最終要動用國家機器,由聯邦高級法院做出判決。例如美國西部的科羅拉多河,地處干旱地區,跨7個州,最后由墨西哥入海??屏_拉多河年徑流量200余億m3,為有效利用水資源,已建水庫總庫容達800余億m3,對天然徑流做到了有效控制多年調節。其水量分配經過政府協調,上游四個州按用水需要和人口數量于1922年達成分水協議,1944年美國和墨西哥兩國就科羅拉多河水量分配和水質標準達成協議,但科羅拉多河下游的內華達。加利福尼亞和亞利桑那三州長期爭議不下、最后由聯邦高級法院判決,裁定各州應得水量及用水權益。又如美國東北部的特拉華河,流域面積僅3.3萬k㎡,跨特拉華、新澤西、紐約和賓夕法尼亞四州,是美國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紐約是美國第一大都會,但不在特拉華河流域內。當紐約市提出從特拉華河上游引水的要求后,受到下游幾個州的反對,為保證紐約市的用水,1954年聯邦高級法院判決,按均等分配的原則,紐約市可從特拉華河引水。目前紐約市在特拉華河上游已建成3座水庫,經約200km長隧洞將特拉華河水東調到哈得遜河流域,供紐約市應用,日平均引水350萬t,約占紐約市供水量的一半。特拉華河下泄水量減少后,費城附近一些支流河水重復利用已達6次之多。為管好用好特拉華河水資源,1961年成立了“特拉華河流域委員會”,負責協調工作、制訂規劃、調整計劃、進行管理和研究發展,由流域內四州州長和流域外的紐約市市長共同組成董事會,五方輪流任執行董事,內政部長任董事長。
四、實行優惠的投資政策
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一般都具有綜合效益,但和其他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相比,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明顯,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為此,美國政府對這類工程在基建投資的安排上給予了很多優惠。
一是聯邦政府提供撥款和長期低息貸款。對防洪、環境保護和印地安人保護區的工程,政府給撥款投資;對有經濟收益的灌溉、供水和水力發電工程,政府組長達50年的低息貸款(年利率為3%-4%),建設期免還本息,灌溉工程只還本不付息。如1928年為開發科羅拉多河水資源,美國國會通過《博爾德河谷法》。明確規定建造胡佛壩及相關工程的資金由聯邦政府支付,還款期50年,年息4%,建設期不付利息。二是發行建設債券。這是美國長距離調水工程的主要集資方式之一,購買此類債券人所得收入免交各種稅費。三是建立調水工程建設基金。
五、加利福尼亞州北水南調工程
美國已建大型調水工程十多處,但就工程規模、調水量、調水距離、工程技術和綜合效益等權衡,美國最具代表性的調水工程應首選加利福尼亞州的北水南調工程,這也是全美最大的多目標開發工程。加利福尼亞州位于美國西南部,西臨太平洋,面積41萬k㎡,人口2300萬。北部濕潤,薩克拉門托河等水量豐沛。南部地勢平坦,光熱條件好,是美國著名的陽光地帶,但干旱少雨,圣華金河流域及以南地區水資源短缺。全州年徑流量870億m3,其中3/4在北部,而需水量的4/5在南部。為了開發南部,聯邦政府建設了中央河谷工程,加州政府建設了北水南調工程,兩項工程相輔相成,共同把加州北部豐富的水資源調到南部缺水地區。此外,為緩解加州南部缺水,還建設了科羅拉多水道工程——調科羅拉多河水到南加州;洛杉磯水道工程——匯集話小河湖水資源,調到洛杉磯地區。
加利福尼亞北水南調工程是聯邦政府與加州政府的合建項目。聯邦政府在中央河谷工程中,建有沙斯塔等20座水庫,7座水電站,總裝機132萬kw,混凝土襯砌輸水道800km,以及抽水泵站等等,計劃年調水90億m3。加州政府建的調水工程包括奧洛維爾等四座水庫,襯砌輸水渠道1102km,水電站8座,總裝機153萬kw,抽水泵站19座,電動機總功率178萬kw,其中干線抽水泵站7座,抽水總揚程1154m,著名的埃德蒙斯頓泵站,一級揚程587m。加州北水南調計劃年調水52.2億m3。
加州調水工程是一項宏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輸水渠道南北綿延千余公里,縱貫加州,其輸水能力各渠段不同,設計最大渠段輸水流量達509m3/s,年調水總量達140余億m3,為加州南部經濟和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現已發展灌溉面積133多萬h㎡,使加州南部成為果樹蔬菜等經濟作物生產出口基地,并保證了以洛杉磯為中心的1700多萬人口的生活和工業等用水?,F在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州,洛杉磯成為美國第三大城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