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能看佛山,佛山氫能看南海。11月22日,全國首座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區項目投運儀式在南海丹灶舉行。南海區副區長黃智斌,南海區領導蔡漢全,丹灶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何敏儀,中科潤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達等領導嘉賓參與。
目前,該項目全部建筑已完成封頂,4臺商用燃料電池熱電聯產設備已安裝完畢,394戶家用燃料電池熱電聯供設備樣機也已到位。示范社區的建設,不僅能為南海高端人才提供舒適的生活配套,還將從源頭持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全國氫能運用貢獻“南海經驗”“中國標準”。
建設全國智慧能源示范社區
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全國首個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區項目位于南海區丹灶鎮西安路與官抱路交界的丹青苑,總建筑面積超10萬平方米。項目將基于分布式天然氣燃料電池熱電聯產系統的多能互補微電網,打造全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能源示范社區。
何為氫能進萬家?眾所周知,氫能是人類的終極能源,是最高效、最清潔的能源,它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涵蓋能源、交通運輸、工業、建筑,可為家庭住宅、商業建筑等供電供暖。未來,城市氣網將從天然氣管網向氫氣管網演變,市民在住宅里即可享受無碳的碳中和社區生活。
而這種零排放的社區生活將在南海丹灶率先實現。“以目前的中日韓產業化條件,碳中和社區每平方米住宅造價將增加1500元成本,在一次性繳納費用后,小區住戶日后則可無需再繳納燃氣費和電費。”中科潤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達表示,丹青苑為政府自持物業人才公寓租賃住房,主要為周邊地區如仙湖氫谷內的高端人才提供舒心的生活環境。他建議可通過政府和居民用戶共同承擔的方式解決增加的成本問題,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南海力量、丹灶力量。
目前,智慧能源示范社區4臺商用燃料電池熱電聯產設備已安裝完畢,為全國單體最大且無噪音,日后還將安裝家用燃料電池熱電聯產設備394套,解決每戶家庭的熱電聯供。
“一期項目主要是引進國外先進安全應用和商業實踐,利用天然氣重整制氫,通過燃料電池技術實現熱電聯供,達到碳排放降低50%,能源費用降低45%的效果。”李新達介紹,此項目建設基于社區燃料電池分布式能源工程開展,目的是把普通的居民社區建設成一個擁有風、光、電、氣多種能源互補系統的智慧能源社區,從源頭持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南海區副區長黃智斌表示,南海將在全國首座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區投運啟動的基礎上,支持中日韓智慧能源產業基地建設,促進氫能產業創新要素聚集,使南海形成智慧能源產業集群的國際制高點,共同推動氫能從朝陽產業邁向支柱產業。
打造“南海模式、中國標準”
補足南海氫能產業鏈條
氫能是個沒有天花板的行業。今年2月,佛山南海中日韓智慧能源產業基地項目落戶南海丹灶,計劃打造全國首座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區,推廣可再生能源互聯互通智慧能源城市工程,推動氫能住宅和建筑國家標準及規范的試行,開創我國燃料電池分布式能源和智慧能源產業的新局面。
之所以敢稱為示范社區,李新達認為,目前在國內沒有先例,它是首座運用智慧能源系統的社區;其次代表了先進性,通過中日韓合作的方式引入先進設備進行改良升級,推動氫能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突破和重大裝備國產化進程。“通過建設示范社區,推動相關行業規范和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完善,打造‘南海模式、中國標準’,讓群眾了解未來2030-2040年的氫能社區、氫能城市是什么樣的。”
佛山南海中日韓智慧能源產業基地項目以及全國首座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區建成后,南海丹灶將形成中日韓智慧能源產業集群,未來20-30年的碳中和產業鏈集聚落戶于此,從而帶動新興能源產業的發展。李新達表示,未來公司三分之二的人員將會扎根南海,共同打造佛山南海中日韓智慧能源產業基地,為南海氫能產業發展補上重要的應用環節。
為什么選擇南海丹灶?“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南海區、丹灶鎮等有關領導的專業和務實,他們對氫能產業的布局、發展前景、最新技術成果的理解都非常專業。”李新達表示,2015年南海已把氫能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17年南海成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永久會址,全世界最先進的設備、產品、交流場所都集聚于此,項目在南海落戶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事實上,南海丹灶的氫能產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早在2009年,丹灶鎮就積極引進培育氫能產業項目,目前集聚了廣東探索、廣東濟平、海德利森、仙湖實驗室等多家氫能企業和機構,已形成涵蓋從富氫材料及制氫設備研制、加氫儲氫到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動力系統、整車的產業鏈條。未來,丹灶將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發力,促進中日韓智慧能源產業基地建設和仙湖氫谷建設,打造全國氫能產業發展高地,爭做大灣區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標桿鎮。
來源:佛山新聞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