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韶關市委、市政府主辦的新能源產業韶關對接大會召開。大會以“碳達峰、碳中和,韶關在行動”為主題,旨在響應國家“3060”目標要求,以創建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區為目標,充分展示韶關新能源資源,進一步深化與廣大投資者的交流合作,加快將韶關豐富的新能源資源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更好地謀劃推動韶關新能源產業發展,促進韶關提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借力借勢加快韶關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進程。
會議現場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提高固碳能力和減少碳的排放。韶關是廣東主要的電源基地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境內發電裝機容量805.4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和風電裝機容量占比達14.1%,新能源電力建設已具備一定規模。韶關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輻射湘贛地區發展的樞紐位置,在區位、安全、氣候、交通、網絡、電力等方面有天然優勢,同時,韶關作為華南重工業基地,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及深加工產業有比較優勢。面對我國不斷增長的能源消費需求,韶關將積極統籌利用自身新能源資源和開發條件,通過優化環境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大力發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興產業,實現資源資產價值化,推動韶關高質量發展。同時韶關將以非凡之舉、非凡之力優化服務,奮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在韶關安心發展、加快發展。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部主任、研究員王一波博士在會上解讀了“雙碳”目標下韶關新能源發展機遇和挑戰。他認為,“雙碳”目標和能源轉型亟需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支撐,光伏和風電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勢在必行?!半p碳”目標要立足中國實際,形成中國發展優勢、競爭優勢的局面,國家已從對外依賴的高碳能源體系切換到自給自足的低碳能源體系,韶關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推動電力、鋼鐵等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壯大信息、生物、機電等產業,搶占市場先機,實現規模與效益倍增。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部主任、研究員王一波博士解讀“雙碳”目標下韶關新能源發展機遇和挑戰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電力廣東新能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公司、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陽光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領航國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柯瑞斯新能源集團、東旭藍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新能源頭部企業代表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130多家企業代表共襄盛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