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光伏 > 行業要聞

    新型儲能2.6GW!光伏配儲10%*1h!廣東江門市發布政策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3-08-02 09:01:18
    7月31日,廣東省江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江門市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文件明確,到2027年,新型儲能產業產值規模超500億元,儲能電池產能達40GWh,新型儲能電站裝機規模達260萬千瓦以上。力爭培育產值超過100億元企業1家以上,超50億元企業5家以上,超10億元企業10家以上。



    拓展“新能源+儲能”應用。2022年后新增規劃海上風電項目,按照不低于發電裝機容量10%,時長1小時配置新型儲能。2023年7月1日以后新增并網的集中式光伏發電、陸上集中式風電,按照不低于發電裝機容量10%,時長1小時配置新型儲能。鼓勵采用眾籌共建、集群共享或租賃等方式配置新型儲能電站。支持中創新航科技(江門)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制造業龍頭企業參與“新能源+儲能”應用。探索利用新型儲能配合核電、煤電調峰調頻,提升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探索利用海上風電等大規模風光資源生產綠氫及合成氨試點應用。

    因地制宜建設電網側新型儲能電站。以滿足系統需要、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導向,在日負荷峰谷差大、輸電走廊和站址資源緊張、負載率高但尖峰負荷短的關鍵電網節點附近合理布局電網側新型儲能電站,提高電網供電保障能力。鼓勵電網側新型儲能電站作為獨立主體參與中長期、現貨電能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交易。

    鼓勵電力用戶建設分布式儲能電站。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的原則支持工商業企業、產業園區等配建新型儲能電站,引導精密制造、通信、金融等用電量大且對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要求高的電力用戶,根據需要配置新型儲能電站,降低用電成本,保障穩定用電。

    原文如下:

    江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江門市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江府辦〔2023〕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有關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江門市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反映。

    江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7月22日

    江門市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多種儲能,技術形態主要包括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以及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和搶占國際戰略性新高地的重要領域。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推動新型儲能產業規?;?、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搶抓“廣東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型儲能產業創新高地”的重大發展機遇,按照“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創新驅動、示范先行,應用牽引、產業集聚,政策支持、協同發展”的原則,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著力提升我市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能級,加快打造生態完善、技術領先、特色鮮明的新型儲能產業新高地。

    (二)發展思路。

    積極對接省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建設,依托空間承載能力優勢,突出差異化發展,重點構建“1+3+1”產業體系,著力打造新型儲能電池制造一個核心產業,重點提升新型儲能材料、儲能系統集成及裝備制造、電池綜合利用三大產業發展水平,拓展一個新型儲能多場景應用。加快構建“一基地四片區”產業發展空間格局,推進創新驅動引領、招商引資提效、產業支撐帶動、試點示范創建、資源要素支持五大行動,全力打造省新型儲能產業基地,推進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工作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27年,新型儲能產業產值規模超500億元,儲能電池產能達40GWh,新型儲能電站裝機規模達260萬千瓦以上。力爭培育產值超過100億元企業1家以上,超50億元企業5家以上,超10億元企業10家以上。大幅提升我市新型儲能優勢產業競爭力,打造功能定位明晰、配套設施完善、產業鏈條完整、規模效應明顯的珠江口西岸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正極材料集聚區和電池綜合利用集聚區。

    2.階段目標。



    二、發展布局

    根據我市產業發展基礎、資源配套條件及環境承載能力,精準定位細分領域,統籌構建新型儲能產業“一基地四片區”的發展格局。

    ——“一基地”:根據省在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方面賦予江門建設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正極材料集聚區、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集聚區等功能定位,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龍頭骨干企業,串聯電池制造、電池材料、系統集成、回收利用、儲能應用等全產業鏈,壯大江門儲能電池制造規模,加快拓展建設儲能應用示范項目,在全市范圍內全力打造省新型儲能產業基地。

    ——“四片區”:總面積超7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鳳山湖、江睦、銀湖灣、廣海灣四個相對集中的片區。其中,鳳山湖片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包括新能源電池產業園、廣東(江門)硅能源產業園,重點建設儲能電池和電池組件生產基地。江睦片區面積19.1平方公里,包括安全應急產業園、新能源汽車“雙碳”產業園、新型儲能系統集成產業園,重點招引一批能源電子及能源管理設備制造項目,打造新型儲能系統集成集聚區。銀湖灣片區面積11.5平方公里,包括珠西新材料集聚區、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園,依托已布局多家電池材料和電池回收企業,重點建設新型儲能電池材料生產和電池回收資源循環綜合利用基地。廣海灣片區面積11平方公里,包括電力裝備產業園、廣海灣能源“雙碳”產業園,重點建設電力裝備制造和新型儲能場景應用基地。



    表2江門市新型儲能產業布局范圍面積

    三、重點方向

    (一)大力發展新型儲能電池制造產業。

    鞏固提升鋰電池生產優勢,將儲能電池產業建設成為我市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壓艙石”。推動龍頭企業中創新航科技(江門)有限公司優化產品、產能布局,進一步擴張鋰電池產能,加快大容量儲能鋰電池項目落地,搶占電源側、電網側儲能市場。支持江門市朗達鋰電池有限公司、江門康普盾科技有限公司等儲能鋰電池企業優化鋰電池制造工藝,逐步擴大企業規模。

    積極引育新型電池產業。推進我市鈉離子電池、鋰硫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儲能電池技術研發落地。關注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發展趨勢,積極招引相關龍頭企業。

    推動電池制造骨干企業研發電池系統集成技術。推動先進熱管理、先進結構、先進電氣性能等電池系統集成配套產業發展,支持企業開發高能量、低成本、可靠性強的高性能集成系統,改進系統集成工藝,提升系統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壽命。

    專欄1新型儲能電池生產重點方向

    1.儲能鋰電池及系統制造。

    突破大容量儲能電池生產工藝,持續優化儲能電池結構設計,減少系統組成零部件數量,簡化生產工藝,提高能量密度,推動電池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研究和產業化。

    2.新型儲能電池及系統制造。

    積極爭取引入鈉離子、鋰硫電池、固態電池等組裝企業。支持企業針對鈉離子、鋰硫電池、固態電池等組裝技術攻關。

    (二)積極發展壯大新型儲能材料產業。

    強化正極材料、電解液、結構件等制造能力。支持廣東芳源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門市優美科長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門道氏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正極材料企業布局磷酸鐵鋰正極生產項目,推動江門市科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線落地。加快天賜材料(江門)有限公司、江門科達利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落戶江門的項目建設工作,提升鋰電電解液及結構件制造能力。鼓勵天賜材料(江門)有限公司研發新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鈉離子電池電解液,鼓勵江門科達利精密工業有限公司針對先進電池封裝殼體等開展技術攻關。

    力爭引入硅碳負極、隔膜重點企業,增強薄弱環節競爭力。支持榮炭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江門市昊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在碳負極材料,佐藤技研(江門)股份有限公司在隔膜方面增資擴產,鼓勵佐藤技研(江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干法隔膜制備技術。

    推進電芯成組材料產業配套,彌補產業缺失環節。積極引入儲能鋰電池用絕緣、膠粘、安全防護等材料制造企業。

    專欄2新型儲能材料生產集聚區重點方向

    1.正極材料制造。

    加快布局磷酸鐵鋰項目,大力支持企業開展磷酸鐵鋰生產,并推動突破磷酸錳鐵鋰生產技術。積極招引鈉離子電池用金屬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企業。

    2.負極材料制造。

    研發快充、高電壓碳負極材料。開展新一代硅基負極材料(硅碳/硅氧負極)制備工藝攻關,優化包覆工藝,緩解嵌鋰過程體積膨脹等問題,推動硅基負極規?;a。

    3.電解液制造。

    (1)鋰離子電解液。提升電解液穩定性,加快研發碳酸酯類高純溶劑、雙氟磺酰亞胺鋰等新型鋰離子電解液材料,支持企業針對高電壓、高安全性電解液開展攻關。

    (2)鈉離子電解液。加快布局鈉離子電解液,提升六氟磷酸鈉制備能力,加快對鈉離子專用添加劑研發。

    4.隔膜制造。

    重點關注干法隔膜技術工藝。隨著大容量儲能電池技術突破,干法隔膜將迎來新增長點,針對干法單向拉伸技術進行突破,改良拉伸工藝,實現均勻、穩定、一致性高的隔膜制造。

    5.結構件制造。

    重點關注儲能電池方形殼體,開發輕薄化電池殼體,優化提升擠壓工藝。持續提升翻轉閥、防爆閥等蓋板材料性能,提升摩擦焊工藝。

    6.電芯成組材料制造。

    重點招引儲能電池用高溫膠、熱熔膠、保護膜等產品,針對各類膠水、PET保護膜、絕熱氣凝膠等的開發、研制。

    (三)精準布局儲能系統集成及裝備制造產業。

    提升儲能電子元器件供給能力。支持鼓勵開平依利安達電子第三有限公司、廣東世運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傳統電路板企業開展儲能用產品研發,依托江門市潤宇傳感器科技有限公司等傳感器企業開展儲能電芯、模組、電池簇等檢測環節及安全防范環節等不同場景用傳感器研發生產。招引IGBT、傳感器敏感元件、傳感器器件等相關龍頭企業。

    強化裝備制造環節。依托海目星(江門)激光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提升從配對、超聲到激光焊接等電池總裝段自動化裝備制造水平,提升鋰電池全套自動化設備生產能力,增強為國內電池廠商供貨能力。依托海鴻電氣有限公司、粵特電力新能源(廣東)有限公司等提升電力變壓器、高低壓成套開關及儲能設備制造水平。

    開發安全高效的儲能集成系統。依托中創新航科技(江門)有限公司、江門市朗達鋰電池有限公司強化戶用儲能產品、太陽能路燈儲能產品、鐵塔備電產品等生產能力。填補儲能集成系統相關產業空白,積極招引電池管理系統、能源管理系統、儲能變流器等相關頭部企業,推進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儲能系統融合,開發基于先進計算算法的儲能系統安全狀態動態智能評估系統。

    專欄3儲能集成及裝備重點方向

    1.儲能電子元器件制造。

    加快儲能相關集成電路項目建設。推動儲能領域檢測用傳感器器件研發,包括電壓傳感器、電流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推動傳感器向微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發展。推動IGBT、傳感器敏感元件等核心技術攻關。

    2.裝備制造。

    (1)電池制造裝備。重點發展配對機、超聲波焊接機、轉接片激光焊接機、極耳激光焊接機、包Mylar機、入殼預焊機、頂蓋激光滿焊機、氦檢機、密封釘激光焊接機等電池總裝段全自動化設備,及電池干燥調度系統全自動化設備的配套生產能力。拓展涂布機、輥壓機、模切機等設備配套生產能力。

    (2)儲能用電力設備制造。針對干式儲能用智能變壓器、升壓變壓器、多端匯流變壓器等設備開展突破,持續提升變壓器保護系統。

    3.儲能集成系統關鍵材料制造。

    支持企業拓展電池管理系統、能源管理系統、儲能變流器等相關業務,招引相關企業。

    (四)大力支持電池綜合利用產業發展。

    強化電池綜合利用環節。著重發展儲能電池再生利用、梯次利用技術,推動廣東杰成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賜材料(江門)有限公司、江門市恒創睿能環??萍加邢薰?、江門市威立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電池回收企業項目建設,支持企業開發高效、高精度廢舊電池快速檢測評價裝備,加強電池回收企業與儲能材料、儲能電池企業溝通合作,鼓勵支持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做大做強。

    專欄4電池綜合利用重點方向

    1.再生利用。

    加快布局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產線。重點關注濕法回收技術,優化萃取分離工藝,降低雜質含量,提高回收效率,實現回收產品可直接運用于電極材料生產,形成有價金屬材料的閉式循環。

    2.梯次利用。

    提升電池拆解重組能力,優化梯次產品和梯次利用體系。加快電源管理系統性能提升,提高拆解重組時數據分析能力,更好判斷電池可利用性。

    (五)多維度豐富新型儲能場景應用。

    發揮儲能調峰調頻、應急備用、容量支撐等多元功能,推進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多場景應用,促進新型儲能電站規?;行虬l展,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專欄5新型儲能場景重點方向

    1.拓展“新能源+儲能”應用。

    大力推動集中式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按照裝機容量10%的比例配置新型儲能電站,促進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鼓勵新能源項目采用眾籌共建、集群共享或租賃等模式配置新型儲能電站。

    2.因地制宜建設電網側新型儲能電站。

    重點在日負荷峰谷差大、輸電走廊和站址資源緊張、負載率高但尖峰負荷短的關鍵電網節點附近區域合理布局電網側新型儲能電站,提高電網供電保障能力。

    3.鼓勵用戶側儲能電站建設。

    鼓勵工商業企業、產業園區等配建新型儲能電站,引導精密制造、通信、金融等用電量大且對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要求高的電力用戶,根據需要配置新型儲能電站,降低用電成本,保障穩定用電。

    四、主要任務

    (一)突出創新驅動引領,加大新型儲能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力度。

    1.加快關鍵技術攻關。編制江門市新型儲能技術發展路線圖,實施技術和裝備技術攻關專項,以“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為重要攻關突破點,推進市場化配置科技資源協調解決新型儲能重大技術需求。依托五邑大學、江門雙碳實驗室等重點攻關長壽命、低成本及高安全的電化學儲能關鍵技術,推動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鈉離子電池、鋰硫電池、固態離子電池等技術研發及應用。以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儲氫、儲熱及其他創新儲能技術的研究和示范應用。探索建立全市新型儲能產業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創新目錄,對材料及零部件首批次、軟件首版次、裝備首臺(套)應用等創新成果轉化給予政策扶持。(五邑大學,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江門雙碳實驗室,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

    2.推動創新研發平臺建設。積極推進一批儲能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五邑大學依托現有研究基礎和技術積累,開展儲能電池材料、下一代電池體系、新型儲能系統集成及裝備開發引用等方面研究。發揮江門雙碳實驗室港澳合作的基礎和優勢,圍繞新型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重點攻關鈉離子電池、鋰硫電池、固態離子電池等關鍵材料制備及儲能集成管理系統技術,積極申報新型儲能領域國家、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加快省科學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推動更多新型儲能產業相關項目成果在江門孵化落地。支持建設江門長優實業二次電池材料及再生重點實驗室、江門科恒股份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重點實驗室等一批新型儲能領域市重點實驗室,開展二次電池材料及再生領域、高性能正極材料、舊鋰離子電池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攻關。(五邑大學,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蓬江區、江海區、新會區政府,江門雙碳實驗室)

    3.打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鼓勵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供應鏈、高校研發機構面向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市場拓展、平臺運營服務、安全預警等需求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國家超級計算機廣州中心江門分中心等產業數字化平臺建設運營,努力打造“江門市科技創新超算平臺”及珠江西岸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平臺,為我市新型儲能科技創新提供算力支撐。強化新型儲能知識產權保護與服務,利用各類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調解機構、公共服務中心(平臺)等提供維權援助和公共服務,力爭支持建設一批新型儲能技術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中心。(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

    (二)聚力招商引資提效,全面提升新型儲能產業招引水平。

    4.強化產業鏈招商。依托中創新航科技(江門)有限公司提升儲能電池產業規模和水平,吸引儲能電池、配套材料及裝備企業布局珠三角地區生產線時優先考慮落地江門,在省內打造江門儲能電池產業“金名片”。密切關注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趨勢,研究編制新型儲能產業招商圖譜,以儲能電池、隔膜、儲能設備、電池管理系統、電池綜合利用等為重點招商方向,主攻龍頭企業、行業細分優勢企業。建立招商工作專班,掛圖作戰、按圖索驥,重點招引制造業龍頭、獨角獸、專精特新等企業,對招引投資超50億元、營收超50億元、稅收貢獻超5億元的優質制造業項目精準發力。[市政府投資促進中心,各縣(市、區)政府]

    5.聚焦重點區域招商。瞄準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國內發達地區,突出臺山新能源、核電的配儲需求,與周邊區域產業業態形成錯位發展,重點瞄準新型儲能應用招商。強化全球招商推介,實施“1+N”全球推介模式,舉辦全球招商大會以及儲能產業項目對接會,精準對接儲能產業全球投資者。用好高交會、工博會等重大展會平臺,加強儲能產業招商推廣的深度、精度,用好僑資源,以僑為橋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政府投資促進中心)

    6.形成大招商合力。以孵化器、眾創空間、高校研發機構、龍頭企業、園區載體為主要平臺,積極與儲能行業協會、中介機構、智庫研究院在招商資源對接、項目研判、宣傳推廣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加大市縣聯動、部門協同招商力度,加快招商網絡建設,提高對儲能產業重點企業觸達能力、重大項目研判能力、優質項目服務能力。[市政府投資促進中心,各縣(市、區)政府]

    (三)強化產業支撐帶動,壯大提升新型儲能產業規模實力。

    7.梯度培育產業主體。加快培育一批綜合實力強、具有核心產業競爭力的新型儲能企業做大做強,鞏固中創新航科技(江門)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電池產業優勢,提升江門市芳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江門市優美科長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天賜材料(江門)有限公司等儲能材料企業產值規模。鼓勵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布局上游產業,推動本地新型儲能產業上下游企業與龍頭企業緊密合作。支持廣東杰成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威立雅新能源科技(江門)有限公司等電池綜合利用企業進入量產。積極推動企業申報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等。支持企業參加國內外經貿活動,支持組展單位組織本市儲能企業組團參加市外國內展會,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參加電化學儲能境外大型展會。[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

    8.推進重點項目落地。建立完善周調度、月報告的重大項目調度推進機制,加強重大儲能項目的跟蹤服務。開展新型儲能產業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前延”服務試點,優化項目審批環節和時序,依法依規實施建設項目豁免環評手續、告知承諾制審批、簡化環評編制內容等措施。積極推動中創新航、朗達、天賜材料、科達利、杰成新能源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確保江門市優美科長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門市芳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增資擴產項目順利投產、達產。強化新型儲能電站項目配套接網工程建設過程質量安全監管,推動接網工程與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建設進度相匹配。經電網企業與新型儲能電站雙方協商,允許儲能電站項目單位投資建設配套接網工程。[市發展改革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縣(市、區)政府,江門供電局]

    9.提高產業空間承載能力。高水平謀劃省新型儲能產業基地,積極推進新能源電池產業園、新能源汽車“雙碳”產業園、廣海灣能源“雙碳”產業園、電力裝備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加快試點建設一批“高標準、低租金、規?;?、專業化”符合主導產業特點的標準廠房,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產業新空間投資開發,為中小型新型儲能企業提供良好的產業載體平臺。加強園區5G、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產城融合生活配套設施,打造產城人高度融合發展新樣板。(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新會區、臺山市、鶴山市政府)

    (四)開展試點示范創建,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多場景應用。

    10.拓展“新能源+儲能”應用。2022年后新增規劃海上風電項目,按照不低于發電裝機容量10%,時長1小時配置新型儲能。2023年7月1日以后新增并網的集中式光伏發電、陸上集中式風電,按照不低于發電裝機容量10%,時長1小時配置新型儲能。鼓勵采用眾籌共建、集群共享或租賃等方式配置新型儲能電站。支持中創新航科技(江門)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制造業龍頭企業參與“新能源+儲能”應用。探索利用新型儲能配合核電、煤電調峰調頻,提升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探索利用海上風電等大規模風光資源生產綠氫及合成氨試點應用。[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政府,江門供電局]

    11.因地制宜建設電網側新型儲能電站。以滿足系統需要、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導向,在日負荷峰谷差大、輸電走廊和站址資源緊張、負載率高但尖峰負荷短的關鍵電網節點附近合理布局電網側新型儲能電站,提高電網供電保障能力。鼓勵電網側新型儲能電站作為獨立主體參與中長期、現貨電能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市發展改革局、市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政府,江門供電局]

    12.鼓勵電力用戶建設分布式儲能電站。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的原則支持工商業企業、產業園區等配建新型儲能電站,引導精密制造、通信、金融等用電量大且對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要求高的電力用戶,根據需要配置新型儲能電站,降低用電成本,保障穩定用電。[市發展改革局、市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政府,江門供電局]

    13.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支持企業參加國內外經貿活動,組織本市儲能企業組團參加國內外展會,對參加“粵貿全球”展會和江門市重點展覽計劃展會給予資金支持。指導企業辦理歐盟、美國、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準入認證。強化國際貿易風險防范意識,鼓勵新型儲能企業購買出口信用保險。為境外投資、工程建設、項目融資、人員往來、投資權益保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市委外辦,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江門海關]

    (五)加大資源要素支持,優化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環境。

    14.加大財政金融支持。統籌省、市資金對符合條件的新型儲能技術改造、數字化改造等項目按規定給予獎勵。鼓勵成立儲能產業引導基金,撬動各類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等社會資本投資我市新型儲能重大項目。瞄準新型儲能產業賽道,挖掘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金種子”庫,推動更多新型儲能行業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綜合運用“僑都質量貸”、中長期貸款、綠色貸款、政策性貸款等金融工具,通過“金艙”機制促進儲能項目融資對接,加大銀行機構對新型儲能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豐富保險產品供給,引導轄區保險機構設立新型儲能項目專屬保險,助力儲能產業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局、市政府投資促進中心、人民銀行江門市中心支行)

    15.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加大對新型儲能產業項目在土地、能耗、環境等要素資源的支持力度。對列入國家、省、市重點項目庫的項目,優先安排用地、用林指標,開通“綠色通道”加快項目用地、用林審批,加快土地供應。新型儲能產業項目的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鼓勵進行改建、擴建和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容積率、建筑密度的,不需增繳土地價款。全力保障重大項目能評用量指標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建立環境資源要素動態管理制度,全面掌握全市污染物總量指標,優先保障列入國家、省、市重點建設項目的新型儲能產業項目建設所需的環境資源要素,所需的污染物總量指標原則上由各縣(市、區)解決,如無法解決的由市層面統籌協調解決。(市發展改革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16.提升新型儲能安全管理水平。落實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按照國家、省全過程安全標準開展規劃設計、設備選型、項目準入、質量監管、消防驗收、并網驗收、運行維護、應急管理、梯次利用、回收利用。制定電站運行和檢修規程,做好產品抽樣檢測和儲能設施全壽命周期監管。定期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單位進行檢測,在項目達到設計壽命或安全運行狀況不滿足相關技術要求時,應及時實施項目退出。完善儲能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對儲能設備的核心部件實施嚴格管理,指導和監督新型儲能行業積極宣貫相關安全技術標準。各縣(市、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各相關部門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對新型儲能項目建設全程跟蹤,提供預先技術服務,強化項目審驗過程管理。[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各縣(市、區)政府,江門供電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強化部門協作和上下聯動,協調解決新型儲能產業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常態化聯系和服務機制,成立市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定期召開新型儲能相關產業工作會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組建新型儲能專家咨詢小組,在產業發展方向、項目引進落地等問題上開展調研研究、提供咨詢建議。[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相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

    (二)加大政策支持。

    加快編制出臺推進新型儲能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整合人才、資金、產業等相關政策向新型儲能發展適度傾斜,打造新型儲能產業生態,提高儲能產業創新力量和先進制造水平,優化構建儲能商業模式。出臺新型儲能電站項目推薦布局實施方案,引導新型儲能電站項目有序建設,支持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稅務局)

    (三)強化人才支撐。

    實施重點人才隊伍高質量自主培養三年行動計劃,落實激勵全社會引才聚智若干措施,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企業面向全球引進新型儲能高層次人才,申報各級人才項目。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完善新型儲能技術人才培養專業學科體系,深化新型儲能專業人才和復合人才培養。支持五邑大學新型儲能技術、新能源等相關專業的建設,建設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鼓勵高校與本地企業建立產學研用合作關系,積極引導企業聯合職業學校、技工院校開展招生即招工的“校企雙制”技工培養及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市內企業對接人力資源機構,協助企業定期前往新型儲能專業優勢院校組團招聘人才。做好儲能領域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從落戶安居、醫療保障、子女入學、創新創業等方面給予支持,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五邑大學,市人才工作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來源: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