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光伏 > 觀點

    工商業光伏"新秩序"適者生存

    電力網發布時間:2024-10-22 15:31:25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其中,關于6MW以上大型工商業光伏項目,要求“全部自發自用,不允許上網”,這個條款引起躁動。

    一時間,大型工商業光伏“要涼了”,不絕于耳。

    只有深刻理解產業發展的特點,才能在紛繁變幻的時代,尋求更好的出路。

    (來源:微信公眾號“Mr蔣靜的資本圈”作者:Mr蔣靜)

    01

    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需要

    工商業光伏作為分布式能源,是“源”側的重要一環。

    在“源網荷儲”一體化進程中,分布式能源占比不斷提高,電網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負擔和責任。

    在這個過程中,在電網的有限資源前提下,如何讓電網乃至整個電力系統發揮更大作用,能夠在整體系統層面發揮更大價值,這是電力市場化改革中最重要的約束條件。

    對比而言,為什么工商業儲能完全獨立于電網之外,也就是“網”和“儲”相互獨立,高度市場化。為此,可以窺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初心和決心。

    分布式光伏,包括戶用光伏和工商業光伏,基于早期歷史原因,需要從制造端到應用端進行補貼,促進產業發展,如今制造端成本一降再降,早已進入平價時代,各種形式的補貼理應不再需要,自然包括消納端的支持。

    所謂分布式電源,必然以分布式負荷為前提,分布式場景既是“源”,又是“荷”,需要根據分布式“負荷”來核定“電源”的規模,而不能根據分布式場景資源來無限做大規模,而超出自用負荷的部分又讓電網來買單,這對電網效率是不經濟的。

    這是一個重要的約束條件。

    在新的管理辦法中,保留了戶用光伏和6MW以下一般工商業光伏的“全額上網”或“余電上網”,畢竟戶用光伏的資源約束較大,難以盲目做大容量,單個項目對電網沖擊也較??;而工商業光伏的資源約束難以估量,對電網運行安全的等級要求較高,就只能設定一個上限加以約束了。

    試想,如果一個工商業光伏項目,其自用需求只需要6MW,但其屋頂資源可以支持20MW,而14MW“余電上網”對電網乃至整個電力系統是不經濟的。

    有點薅羊毛的意思。

    為此,我們就可以理解政策出臺的背景了,而不是一味喊“狼來了”、“要涼了”,貽笑大方。

    02

    工商業光伏壁壘提高

    新政策當中,關鍵是“6MW以上大型工商業光伏”。

    這部分要求“全部自發自用,不允許上網”,必將深刻影響相應的投資模式以及深層次的產業生態秩序。

    工商業光伏作為高度分散的“長尾場景”,6MW以下裝機需求的數量龐大,由于單個項目投資規模不大,在“加杠桿”的情況下資本金需求更小,社會資本廣泛參與,也普遍被業主自投,大型專業化或全國性投資機構其實也很難介入,畢竟屬于“有兜底”的優質資產,“香餑餑”。

    如今,“6MW以上大型工商業光伏”只能“自發自用”,不能“余電上網”,更不能“全額上網”,意味著電網不再兜底,這對投資機構的現金流模型提出了挑戰。

    首當其沖的是,風險容忍度較低的國資機構,尤其是非能源背景的地方國資,估計將很難再接受這類沒有“兜底”的投資行為,氣味不相投。

    由于6MW以上工商業光伏,尤其是一些動輒幾十MW的大型工商業光伏,投資金額較大,過往主要是國資為投資主力,如今這部分機構的退出或出清,必然改變這個領域的游戲規則。

    可見的資金方退出,供需格局改變,加之大型工商業光伏不再有“兜底條款”,投資風險增加,這就意味著大型工商業光伏的預期收益率會增加。

    市場出清,更有利于收益率提升。

    畢竟,收益與風險是正比的。

    03

    專業化機構迎來機遇

    投資風險增加,不代表沒有人玩。

    大型工商業光伏不再“兜底”,簡單粗暴的投資模式不再成立,而專業化的投資機構反而迎來機遇。

    所謂專業化,包括從項目開發,到項目建設,再到項目運維,以及如何與工商業儲能相互匹配,參與者必須具備全周期的專業化能力。

    歸根到底,還是要對業主的持續用電負荷有專業的判斷,回歸負荷與消納本身,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匹配裝機容量,并進一步匹配相應的軟硬件系統以及債務杠桿,最終實現合理的回收期及收益率。

    那非專業機構還能參與嗎?

    當然也可以,只是方式方法需要調整,純財務機構由于缺少專業能力,也很難為了這個固定收益而承擔較高的風險,只能與專業化機構進行合作,在交易結構設計上各取所需。

    大型工商業光伏項目,完全沒有必要感到沮喪,對比而言工商業儲能從一出生就完全市場化,如今在市場化及專業化的推動下,仍然快速發展,幾百MWh工商業儲能項目頻出,其中也不乏專業化的投資機構。

    產業邏輯本質上是一致的。

    關鍵還是自身專業能力,而不是看外部兜底。

    分布式光伏新政,大型工商業光伏的投資門檻增加,短期看似利空,但是在市場化尤其是專業化機構的運作下,倒逼產業鏈出清,只有資金方更加專業,才能推動項目更加專業,進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尤其是上游制造端“高質量”,最終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來源:Mr蔣靜的資本圈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