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碳中和 > 動態

    能源藍皮書:發展核能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必然選擇

    上觀新聞發布時間:2023-11-23 10:22:30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1日聯合發布《能源藍皮書:中國能源發展前沿報告(2023)》,報告表示,核電運行穩定可靠、換料周期長,可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作為基荷電源,是新增非化石能源中最具競爭力的能源品種,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選擇。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近年來,在“雙碳”目標下,我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電力裝機容量快速增長,并且大規模上網,電力系統轉動慣量持續下降,調頻、調壓能力不足。與此同時,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具有較強的波動性和間歇性,電網實時功率平衡的難度進一步增大。

      報告提出,隨著能源電力系統清潔低碳化轉型加快以及煤電的逐步減少,核電作為“零碳”能源體系的基荷電源,其支撐電網消納高比例新能源的作用愈發凸顯,核電與風光等新能源協同發展的局面正在我國加快形成。

      核電是對環境影響極小的清潔能源,核電機組正常運行期間不排放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顆粒物(PM)等大氣污染物,流出物中的放射性物質對周圍居民的輻射照射一般都遠低于當地的自然本底水平。統計顯示,一座百萬千瓦電功率的核電廠和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萬噸,可見核能是減排效應較大的能源之一。

      與燃煤發電相比,2022年,我國核電機組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11812.47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0948.67萬噸、二氧化硫100.41萬噸、氮氧化物87.41萬噸。

      報告認為,核能綜合利用有助于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改善能源結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積極意義。除傳統的核能發電外,核能綜合利用的內涵廣泛,應用場景多樣,可用于區域供暖、工業供熱(冷)、海水淡化、核能制氫、同位素生產等領域,且具有持續性強、供能形式多樣等特殊優勢。

      2022年12月,我國首個核能工業供熱項目在浙江海鹽正式建成投用,為多家工業用熱企業提供能源替代,年工業供熱約28.8萬吉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4萬噸。

      我國已分別依托海陽核電廠、秦山核電廠建設并投運了核能供暖項目。其中,秦山核電廠完成我國南方地區首個核能供暖示范工程(一期),供暖面積46萬平方米,為浙江海鹽縣近4000戶居民供暖;海陽核電廠供暖面積達到450萬平方米,為山東海陽市20萬居民供暖,助力海陽城區成為國內首個全部實現核能供暖的城市。(作者:張煜)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