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重點實施的兩大戰略,鄉村振興與“雙碳”目標如何協同推進?長期以來,節能降碳的主戰場都在工業、能源、交通等領域,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農業總排放量的比重約為12%,農業農村領域的節能減碳空間巨大。與此同時,實施全面鄉村振興戰略,亟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在各種新技術的賦能下,“漁光互補”、富碳農業、整建制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探索,正在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統一起來,讓鄉村生態振興成為落實“雙碳”目標的新陣地,農業農村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正在加快形成。
視頻制作:吳蔚
廣東:“漁光互補” 相得益彰煥新僑鄉
在長約8公里、寬約1公里的濱海灘涂上,一望無際的光伏陣列蔚為壯觀。陽光照耀下,光伏板熠熠生輝,漁民撐一葉小舟,在其下穿梭——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南海之濱小鎮廣東江門市臺山市海宴鎮漁業光伏發電項目的真實場景。
海宴鎮漁業光伏發電項目。資料照片
2021年底,總投資約22億元的廣東臺山海宴鎮500兆瓦漁業光伏發電項目首期工程成功并網。項目總裝機容量為500兆瓦,占地面積約6500畝。首期工程200兆瓦,由廣州恒運企業集團與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共同投資建設。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陳瀾介紹,項目全容量并網后,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單體連片規模最大“漁光互補”一體化項目。預計今年6月底項目全容量并網后,每年可提供5.43億度清潔電能,滿足11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省標煤約19.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3.4萬噸,相當于大灣區約7.5萬畝森林的碳匯量,也相當于在海宴鎮20%的轄區范圍內植滿樹木。
太陽與海,自古以來就是海宴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從古老的“光合作用”到現代的“光電效應”,這片僑鄉正煥發出新的光彩。
“漁光互補”,就是將光伏發電和漁業養殖有機結合,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利用太陽能發電,下方水域發展特色養殖,使水域空間得到全方位立體利用。太陽能發電綠色無污染,合理布置光伏板的覆蓋面積,還可以充分發揮其遮陽效果,抑制藻類繁殖,改善水質狀況,降低水面溫度,為魚蝦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通過“一種資源、兩種產業”的集約發展模式實現漁電雙雙豐收,可謂相得益彰。
海宴鎮位于廣東臺山西南部的青山環抱中,擁有45公里長的海岸線,可開發的淺海灘涂面積達10萬畝。與此同時,當地年平均日照時數高達2006小時,每平方米太陽輻照度達5119兆焦耳,按照《太陽能資源等級總輻射》國家標準,屬于太陽能資源“很豐富地區”。這樣的沿海灘涂,靜可仰山,動可觀潮,既是生蠔、對蝦、青蟹等特色水產繁殖的福地,也是建設光伏電站的良選。加上臺山地區電網接入和消納條件優越,海宴鎮蜿蜒的淺海灘涂便成了建設漁業光伏電站的絕佳場所。
漁業光伏近些年雖在國內得以蓬勃發展,但是建在沿海灘涂上的項目卻不多見。受沿海地質條件、海洋波浪潮汐、臺風災害等影響,在灘涂上建設漁業光伏電站難度更大。
“我們在臺山地區擁有豐富的項目建設經驗,熟悉當地地質條件和沿海灘涂特點,項目團隊從抗臺風、防腐蝕、支架基礎、陣列排布、最佳傾角等方面均進行了充分考慮和設計創新,采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高效單晶光伏組件,實現了發電效益的最大化?!敝袊茉唇ㄔO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新能源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沙勵表示。
海宴項目單位裝機容量用地僅12.9畝,低于16畝/兆瓦的國內平均水平,也實現了土地資源更優化利用。此外,項目還規劃并實施了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智能化。
“在建設周期里,形成了一套基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光伏發電智能運維平臺,項目日后的運行數據也會接入廣東院工程大數據中心,既提高了運維的實時水平,又保障了系統的高效運行。而持續積累的數據資產,更可為將來的新建項目提供更精確的分析優化提升經驗?!鄙硠钫f。
當地村民介紹,原來這一片灘涂因為日照強烈,水溫較高,無法養殖產值更高的魚類,而是以養殖生蠔為主。在光伏板的遮擋下,藻類繁殖減少,對改善水質狀況、降低水面溫度都有幫助,為魚蝦提供了更好的生長環境。
廣州恒運企業集團副總經理周水良說,項目希望通過“一種資源、兩種產業”的集約發展模式實現漁電雙豐收,未來還計劃引入集裝箱高密度養殖技術,據測算,通過這種方式養殖彩虹鯛等魚類,產值是原來養蠔的數倍。
臺山是全國聞名的僑鄉,160多萬臺山人長期旅居海外9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項目所在的海宴鎮華僑農場,則是1963年為安置東南亞國家歸僑而建。
半個多世紀以來,歸僑在這片濱海灘涂上開墾了甘蔗田、蔬菜基地、香料基地和海水稻基地,而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號角響起,海宴鎮積極構建廣東省西南部旅游中心,以五豐村、南豐村為重點的海僑片區發展旅游,歸僑特色村居、美食和文化吸引著八方游客。
漁業光伏電站的落成,為這個歸僑小鎮點上了特別的一筆——恢弘的光伏陣列,與碧海同色,輝映著小鎮的海濱。早在項目投產前,海邊成片的光伏板就已經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和游客“打卡”,而升壓站在經過精心設計后,也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過去,光合作用支撐著傳統農業文明的繁衍生息;如今,光電效應讓這里煥發出現代化的蓬勃活力。據測算,項目25年運營期內,將為當地增加稅收12億元。
海宴鎮五豐村村民傅萬海在村里經營了一個小食店,對于項目開始建設兩年多以來的變化,他感觸頗深。
“村里現在慢慢熱鬧起來,過去游客過來只能步行游覽村子,走上半個小時也就差不多了,現在很多游客都專門去看、去拍光伏項目。游客多了,在村里待的時間長了,我的生意自然就好了,之前店里的營業額每天大概只有500塊,現在多的時候能到2000塊?!备等f海說。
陳瀾介紹,不久的將來,一個新穎別致的新能源科普基地也將在這里落成,“光伏發電+漁業養殖+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的立體發展模式,將為這座濱海小鎮帶來新的生機。(記者 王浩明 廣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2年3月28日)
《經濟參考報》版面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