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灘水電站工程進入混凝土澆筑高峰期以來,水電八局白鶴灘施工局相繼取得世界最長低熱水泥混凝土取芯、世界最大反拱型水墊塘混凝土澆筑等戰役的勝利,創造了百日過大壩深孔和單月澆筑27.3萬方混凝土的行業紀錄。而在這一系列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兩樣“神器”的助力——那就是混凝土平倉機和振搗車。對于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平倉振搗設備的完好性對于白鶴灘工程生產進度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哪有生產任務哪就有我們機械工區,決不拖生產進度后退”,白鶴灘施工區勞動競賽先進班組——施工局機械工區修理班總結出六招,實現了平倉振搗設備的精細化管理,為混凝土澆筑保駕護航。
第一招“知己知彼”:為每臺設備建立詳細臺賬(一機一本)。其內容包含設備規格型號、維修、維護保養記錄、維修責任人信息等,以便于做好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以及配件質量、維修質量的觀察和監督。
第二招“人機合一”:培養設備操作手的綜合技能。首先通過設備理論知識培訓,讓操作手充分了解設備的整體結構、性能,以及注意事項。再加強操作手的實操能力培訓,在場內實操培訓中操作熟練之后,安排老帶新一對一實際操作,直到操作手能夠安全獨立作業。“操作手就是設備的主人”是此招的心法,這種主人翁思想能讓每位操作手自覺負責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參與設備維修,主動學習安全規范操作設備,愛惜設備、保護設備。
第三招“建章立制”:健立健全設備管理制度。其主要包含設備的計劃性維修、維護保養制度;設備運行三檢制度(運行前、中、后檢查);設備運行監督制度,設立設備監督員,隨檢、定檢;操作手管理制度,定人定機,誰操作誰負責。
第四招“因地制宜”:根據設備使用工況不同,對設備結構性能的及時優化。比如山推牌平倉機以前在大壩混凝土澆筑倉面作業時,履帶經常脫軌,修理班通過故障零部件的拆解發現是履帶漲緊油缸的強度不夠,導致“爆缸”,最終分析為山推廠家設計的油缸適用于“干地”運行,附著力小、阻力小、負荷輕的環境,而白鶴灘工程設備的使用工況比較特殊,需在混凝土上運行、作業,所需附著力大、阻力大、負荷重。僅依靠廠家設計的原廠油缸顯然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為此修理班集思廣益,自己動手對油缸進行結構優化。以前只能經受一個倉面澆筑強度的原廠漲緊油缸,經改良后已經正常使用兩年多。此外,修理班根據現場實際使用需求,還自主改良加強了“山推”漲緊推桿裝置、“CAT”行走桁架引導輪叉口,將五棒振搗車改裝成挖機,優化振搗車棒桿尖端設計、自主修復發動機缸體等。
第五招“有備無患”:對設備易損配件計劃性備庫,不盲目存庫。“不空庫”一直是施工局機械工區對設備零配件的控制標準,也是對降低設備維護、維修保養成本的主要控制手段之一。通過在設備巡查過程中統計易損件的規格型號、零部件正常使用周期,有計劃的進行配件準備,強化對突發應急狀況的應對。
第六招“總結歸納”:根據設備故障部位及頻率的統計和分析,形成常規故障排查表,對癥下藥,采取相對應措施及手段,加快故障排查修理速度,確保生產強度不受影響。
通過運用平倉振搗設備管理六招,白鶴灘18臺平倉振搗設備基本保持不停歇的循環工作狀態,累計澆筑大壩混凝土325萬立方米,保障了右岸大壩混凝土施工進度和澆筑質量,為工程優質履約做出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