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總經理馬永生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多份提案,涉及氫能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等議題。
2月19日,中石化官方宣布稱,“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將加快發展以氫能為核心的新能源業務,在氫能交通和氫基煉化兩大領域大力推進氫能全產業鏈快速發展,擬規劃布局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
此前,中石化高層也表示已制定油、氣、氫、電等綜合能源發展計劃,全面參與充電、換電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加速發展氫能源。氫能產業已成為中石化落棋布局的重要戰略方向。
在馬永生看來,目前,我國在氫能相關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但氫能產業總體尚處于試點示范、市場推廣階段,長遠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
具體而言,一是缺乏國家層面總體統籌和頂層設計,已出現產業雷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苗頭;二是在液態儲氫等核心技術、高端材料、裝備制造方面存在“卡脖子”風險;三是氫能管理體系尚未建立,行業標準、技術路線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四是當前“綠氫”(風光水核電等非化石能源制氫)成本高,經濟性利用較為困難。
對此,馬永生建議:一是加強氫能產業頂層設計。堅持綠氫原則,重點圍繞氫能交通、綠氫化工產業,超前加大高純氫制備、加氫站、氫氣儲運設施、氫燃料電池等基礎設施布局。
二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氫能全產業鏈產學研聯合攻關,探索并推動氫能從制取、儲運到應用全產業鏈技術提升和突破,盡快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加強標準體系制定。氫能全產業鏈管理涉及國家11個部委,需統籌推動,建立完整、先進的全產業鏈氫能規范標準。
四是加強產業政策扶持。明確財政、稅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標準和支持時限,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同時,對于如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馬永生也談到了自己的看法。
馬永生認為,我國目前仍存在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還不夠突出、企業研發投入不及發達國家、企業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不及高校院所、在國家科技創新平臺設置和項目立項上企業參與度相對較低且話語權較小、制約企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等問題。
為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馬永生建議:一是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針對行業特點,提出指導性研發投入強度意見;持續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并加大落實力度;以允許一次性計提折舊、配套支持資金、稅收優惠等方式,支持工業試驗裝置建設;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平臺,鼓勵企業研究院所牽頭承擔基礎研究項目,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
二是支持企業牽頭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例如,針對涉及產業應用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科技項目,由企業牽頭提出指南建議,以企業為項目決策和組織主體,打造若干行業創新領軍企業。
三是完善科技人才引進、評價和激勵政策。例如,建立以市場為主要導向、質量為主要標準、符合創新規律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基礎研究以同行評價為主,應用型成果主要采用市場評定方式并適當延長報獎成果的應用年限。
評論